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腥風血雨裏的南明短命王朝(五十二)

(2023-10-03 09:54:12) 下一個

1651年(順治八年,永曆五年),孫可望的南明軍隊已經控製了貴州全省,前鋒進入湖南西部和四川南部。針對這一形勢,清廷派遣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李國翰率領所部人馬由陝西漢中入川。1652年二月初七日吳,李二部到達保寧(今四川閬中)。十二日南下,二十二日推進到成都。守衛成都的明總兵林時泰不戰而降。由於林之前曾經投降過清朝,後來又在潼川反清歸明,吳三桂認為他反複無常,下令把他斬首示眾。占領成都後,吳三桂坐鎮成都,由李國翰率兵進攻進攻重慶。逐一奪得成都,重慶,敘州,馬湖,邛州,雅州,嘉定,眉州等府縣,清朝廷認為“全蜀漸次底定”,應當講究“善後”之策了。

此時,孫可望從全局著眼,唯恐清軍在四川站穩腳跟後,南犯貴州,就派出撫南王劉文秀統領援兵四五萬人分三路入川,由建昌,敘永,彭水展開全麵反攻。八月初九日,劉文秀率軍攻克敘府,全殲據守該城清兵。與此同時明軍大將白文選也率部反攻重慶。吳三桂,李國翰見明軍勢大,率軍北撤,以保萬全。駐守重慶的清軍接到吳三桂的撤退命令,二十五日渡江北還。同日明軍收複重慶,隨即派兵尾追清軍,在距離重慶一百二十裏的停溪將清軍包圍,用火器四麵圍攻。清軍大敗,梅勒章京白含真被活捉,永寧總兵柏永馥帶著殘兵敗卒逃到保寧時候,部下僅剩百人而已。

九月十一日,吳三桂等退到綿州,接著又退到廣元。吳三桂,李國翰在兵敗如山倒的形勢下,已有放棄四川,退入陝西漢中的打算,後由於郝浴的堅持,吳三桂,李國翰終於決定回守保寧,於十九日統兵進入該城。

保寧戰役關係到清廷能否在整個西南地區保留一個立足點。劉文秀在攻克敘州,擊敗清廷重慶守敵之後,一路所向披靡,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他隻看到吳三桂等望風逃竄,卻忽視了入川清軍主力基本完整,仍有相當戰鬥力的事實。進抵保寧城郊後,劉文秀失之於輕率,在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決定強行全麵攻城,在策略上犯下了重大過失。

劉文秀當時已經把清軍圍堵在保寧一隅之地,占盡主動,軍聲大振,從雙方態勢上看,吳三桂能保守住保寧就已算得萬幸,發動反攻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劉文秀太過急於求成,過高估計了己方,輕視吳三桂,他的意圖不僅要乘勝收複保寧,而且要把四川境內的清軍殺得片甲不留。十月初二日他率領大將王複臣,王自奇,李本高,祁三升,關友才,張光璧等五萬兵馬迫近保寧。

劉文秀決心全殲吳三桂所部清軍,他將自己的主力布置在保寧城北敵守重鎮,東,西背水的危境,而放棄了三麵據險,俯扼清軍的保險布陣,在兵法上違背了“圍師必缺”的原則。吳三桂眼看已經沒有退路,惟有做困獸之鬥,背城一戰以尋求絕處逢生。當時滅虜將軍王複臣對劉文秀的這種部署深為憂慮,向劉文秀建議集中兵力攻打保寧城的薄弱部,破城之後吳三桂等部清軍雖不能全殲,但必然逃往陝西。四川全省可以平定;而包圍全城,分兵把守勢必暴露出己方弱點,給清軍以可乘之機。這一正確意見遭到劉文秀的斷然拒絕,從而導致了保寧戰役的慘敗。

保寧戰役的經過大致如下:十月初八日明軍主力齊集保寧城北,劉文秀登上東北山頭指揮攻城。吳三桂通過偵查得知攻城明軍中張先璧部戰鬥力最弱,決定集中兵力攻打張先璧部。十月十一日黎明,劉文秀揮軍攻城,兵馬“蔽山而下,炮聲震天”,“南自江岸,北至沙溝子,橫列十五裏,前列戰象,次用火炮,鳥銃,挨牌,扁刀,弓箭,長槍,層疊裏許,蜂擁攻城”。辰時,吳三桂率部開門出城,直攻張先璧軍。張部抵擋不住,紛紛逃竄,敗兵又衝垮了後麵的王複臣所部。清軍趁勢鼓勇奮擊,明軍亂做一團,到了此日中午全麵崩潰。撤退時由於浮橋被砍斷,致使大批將士無法過江,人仰馬翻,被清軍趁亂追殺或落水而死。明滅虜將軍王複臣,總兵姚之貞,張先軫,王繼業,楊春普等被清軍擒殺,損失士卒大半,戰象三頭,馬騾兩千三百餘匹,劉文秀的撫南王金印也被清軍繳獲。

吳三桂險勝之餘,歎息道:“生平未嚐見如此勁旅。”這年十一月,清廷收到吳三桂等人的捷報,才鬆了一口氣,下詔頒賞。

劉文秀率領殘兵敗卒返回貴州,孫可望深為不滿,下令解除他的兵權,發回昆明閑住;張先璧被亂棍打死。(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