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2018 (58)
2019 (53)
2020 (76)
2021 (93)
2022 (84)
2023 (102)
2024 (88)
2025 (4)
由上海去了東京。時隔九年,上次去東京是2009年。再之前曾在東京留學生活過九年,96年時是從東京移民去的加拿大。
到達東京是晚上,坐京城線電車到終點站上野。下榻的旅館就在上野,離車站步行十來分鍾路程。上野是熱鬧地方,大街兩旁商店裏燈光通亮,沿大街的料理店隔著玻璃櫥窗看到裏麵高朋滿座。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裏顧客進進出出。但旅館在一條安靜小巷裏,毫不起眼。進去報了姓名,將護照交給點頭哈腰的櫃台服務員複印,取了鑰匙,乘電梯去三樓房間。電梯狹小,裏麵對著電梯門的壁上掛著鏡子,使視覺上空間稍稍加大。房間同樣狹小局促,但精心設計使每一寸空間仿佛都自有其用處。放下行李,去外麵逛逛,找地方吃飯。在旅館後巷一間毫不起眼的小酒店裏,要了一碗光麵,一個山藥色拉,一個冷拌豆腐,竟要2千多日圓,有點誤入孫二娘小黑店的感覺。
回到旅館房間,打開電視瞎看。若付費1000日元可以接通“有料”(“付費”意思)節目,估計是些美國電影,要不就是成人片;我看“無料”(免費)的,用遙控器將屈指可數的“無料”頻道來回按幾遍,“無料”頻道果然無聊,有幾個頻道在介紹女人的化妝用品,幾個中年婦女在臉上輕輕撲粉後,皺紋雀斑都蓋掉了,臉露喜悅笑容說:真是非常滿意啊,這下出門有自信了。有一個頻道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裏麵看到一張眼熟的臉,眼神頗似已經過世了的原田芳雄——《追捕》裏的矢村警長,片刻想起那是帥哥江口洋介,多年前出演《東京愛情故事》時是“小鮮肉”一枚,當時其標誌性的過肩長發迷倒一票少男少女,那使得另一位同樣蓄長發的喜劇演員武田鐵矢頗覺不公,屢屢抱怨人世間雙重標準無所不在,說:憑什麽說江口那家夥的長發瀟灑,我武田的長發就邋遢呢?隨即將大腦袋一甩,使長發飄起,說道:看,我的還不是一樣瀟灑。但現在武田君已老,很少出鏡;而帥哥江口洋介也已人到中年,臉上平添不少歲月滄桑,不留一絲“小鮮肉”痕跡;長發也不再蓄,變成利落精幹的中分頭了。
此次去東京,並無特別想去的新地方,隻是隨意走走,舊地重遊,看看從前在那裏生活時曾今那麽熟悉的地方。除了去銀座新橋新宿池袋淺草和位於後樂園的曾今就讀過的日中學院等地之外,基本隻在上野附近呆著。
上野公園去了好幾回,白天晚上都去。或在那裏散散步,或隻靠坐在長椅上無所事事,看看公園裏來來往往的遊客。上野公園是賞櫻花的好去處,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裏也有描述。但我去時賞花季節已過,花謝人去,公園裏的遊客並不那麽稠密。
上野公園裏的西鄉隆盛塑像很有名,那塑像在公園外麵去往上野車站的大街上就能看到。西鄉隆盛是明治維新三傑之一,雖然後來西南戰爭他是反叛軍之首領,卻依然是最受日本人尊敬和喜愛的人物。日本人大概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毛澤東年輕時也敬佩西鄉隆盛,還曾經抄錄西鄉隆盛的詩以言誌,其詩曰:
孩兒立誌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間無處不青山。
(也有一說此詩原作是西鄉隆盛至交月照)。西鄉隆盛塑像出自名家之手,但當初塑像樹立時,據說西鄉隆盛的遺孀看了表示與西鄉隆盛本尊的真實相貌相去甚遠。這是因為西鄉隆盛生前不喜照相,沒有留下可供參照的像片,雕塑家是根據西鄉隆盛兄弟和後人的相貌創作的那尊雕像。有意思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一個來自夏威夷的外國相撲力士長相酷似那尊西鄉隆盛雕像,並因此普遍贏得了日本人的好感和喜歡。那個相撲力士名為武藏丸,初到日本時語言不通,感覺到日本人對他的莫名好感,不知所以,後來聽說是因為上野公園裏的雕像,特意跑去公園觀看,看後露出憨厚的微笑說:確實有些像啊。成為當時一段佳話。而武藏丸也不辜負日本人的喜愛,後來成為了一位相撲橫綱(力士的最高級別)。
淺草與上野相距不遠。那裏是從前江戶時代的所謂“下町”(平民百姓的生活居住區),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路邊排著一排老式人力車,車輪巨大,戴著鬥笠的車夫穿著印有江戶字樣的典型日本式服裝挽起衣袖褲腿大聲嚷嚷著招徠顧客。通往雷門的街上黑壓壓的人頭緩緩蠕動,有高大的洋人將小洋人騎在脖子上鶴立雞群。匯入蠕動的人流,看到周圍人群裏有邊走邊吃串在細棒上的日式小糯米團子的,有吃冰激淋的,又走走停停舉起照相機拍照的,有挨家挨戶鑽進路旁店鋪東摸摸西看看的。在雷門寺廟外看到幾個身著華麗和服的年輕女孩在擺姿勢拍照,走近聽到說的都是中文。那些女孩看著也就十幾二十來歲,96年我離開東京去往加拿大時,那些女孩或許還沒有來到人世間,無聲無息無影的時光用這種方式告訴我歲月流逝年華老去。看著那些年輕人活潑的身影,忽然想起第一次去淺草寺的情形,那是89年在日中學院學習日語時,學校組織日文科留學生去那裏見學。在那裏遇見一個日本老先生用中文同我們搭話,那老先生中文講得很地道,交談之下知道他少年時曾在台灣生活多年,戰後回到日本,時隔幾十年後重回台灣尋找過去的生活蹤跡,發現一切都已改變,隻是在那裏聽到熟悉的中文感慨萬端要流下淚來。那也是他在淺草寺偶遇我們那幫中國留學生便禁不住上來搭話並滔滔不絕的原因。他說他聽到中文便想起過去,莫名親切感油然而生。如今,我在淺草寺也感受到了同樣的親切感。(待續)
話說這一部戲,麻醬玉女的形象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