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腥風血雨裏的南明短命王朝(八)

(2023-03-07 09:42:17) 下一個

與弘光朝裹足不前,偏安一隅相反,清廷野心勃勃,積極拓展疆土。清廷在山海關戰役後占領了北京及其附近地區,當時有個別滿族貴族主張見好就收,留置諸王鎮守燕都,大軍退還沈陽。但多爾袞雄心勃勃,決定移都北京,以圖進取。當時多爾袞對能夠進取到多大範圍,心中並無十足把握,他曾說,“得寸則寸,得尺則尺”,有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的意味。

清廷剛入關時,兵力有限,滿族又受到人口限製,難以補充兵員。原來的大明帝國雖然已經分裂為山西以西的大順政權和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明朝廷,但這兩個政權所占地域十分遼闊,兵力也很雄厚。多爾袞當時還摸不準對手底細,一時觀望之中,不敢貿然出兵。他初期似乎曾有過意圖聯合南明,共同剿滅“流寇”,然後南北分治。這種意圖正中南明下懷,南明原本懼怕清廷,苟且偷安,分治如果得以實現,弘光朝可以坐享江南富裕財賦,維持紙醉金迷的太平小日子,因此“聯虜平寇”就成為弘光朝一廂情願的上上策。

然而,多爾袞很快就改變了想法。這是基於下述幾個主要原因,其一,因為降清的漢族官僚使多爾袞意識到,南方的經濟遠較北方富庶發達得多,“不得江南,則漕運阻矣,將何以成天下?”其次,降清的漢族官僚中大多是南方人,他們唯恐出現南北朝的局麵,使自己與故鄉親屬分屬於兩個敵對政權,骨肉分離,為了避免這種局麵,他們大談江南民風萎靡脆弱,不堪一擊,竭力慫恿多爾袞出兵南下滅弘光朝。再次,幾個月來的事態發展也堅定了多爾袞南征的決心。清軍自五月占領畿輔以來,南京弘光朝一直龜縮在江南以南,雖有幾十萬大軍,卻隻會魚肉當地百姓,連大西軍西撤後權力真空可以唾手而得的畿輔南部,山東,河南等地都不敢進軍收複。弘光朝的這種無所作為使得多爾袞認定南明弘光朝不過是“黔之驢”,可以消滅之。於是決計不承認南明弘光朝廷,幹脆以清代明,統一全國。

 

弘光朝一廂情願“聯虜平寇”,派遣陳洪範,左懋第,馬紹愉組成北使團,赴清廷談判。使團攜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綢緞一萬匹酬謝清廷,並運送漕米十萬石接濟吳三桂。使團代表馬紹愉致書吳三桂,提議南明與清廷叔侄之君,兩朝同心協力剿滅逆賊,之後,分境而治,共享太平。但清廷對於南明使團極為鄙視冷淡,竭盡羞辱之能事,清廷內院學士剛林在鴻臚寺接見使團,指責江南“突立皇帝”,對於弘光朝廷不予承認。使臣左懋第據理力爭,論述弘光帝所立合法合理合情,剛林厲聲叱道:“毋多言,我們已發大兵下江南。”弄得場麵極其尷尬。清方對於使團所齎帶的所謂弘光“國書”拒絕接受。弘光朝廷和使臣致送吳三桂等人的書信和名帖等,也被吳三桂等人謝絕。但使團所攜帶的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和已經運到的綢緞兩千六百匹卻被清廷悉數收走。另外,弘光朝另賜給吳三桂的白銀一萬兩,緞兩千匹也被一並收走。不久,剛林奉多爾袞之命來對左懋第等人傳達命令,要他們早日回去,告訴弘光朝廷,清廷將要發兵南下。左懋第要求赴昌平祭告陵寢,義葬崇禎帝。被剛林斷然拒絕道:“我朝已替你們哭過了,祭過了,葬過了。你們哭甚麽,祭甚麽,葬甚麽?先帝活時,賊來不發兵;先帝死後,擁兵不討賊。先帝不受你們江南不忠不臣的祭!”然後拿出檄文一道,當場宣讀,指責南明朝廷,“不救先帝為罪一;擅立皇帝為罪二;各鎮擁兵虐民為罪三。旦夕發兵討罪。” 之後,清方派兵押送南明使團南返。使團中陳洪範早已暗中投降清廷,是為清廷奸細。他於途中密啟多爾袞,要求多爾袞扣留同行者左懋第,馬紹愉,他自己回南明朝廷勸說諸將領率兵歸順清廷。多爾袞於是派人帶兵追上使團,拘捕了左懋第和馬紹愉,獨放回了陳洪範。

左懋第被拘禁於北京,清廷派出明朝降將洪承疇等人多次勸其投降,被他堅決拒絕。多爾袞見他不屈,命令處死。左懋第臨刑時,向南再拜說,“臣等事大明之心盡矣。”留下絕命詩,“峽坼巢封歸路回,片雲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磨盡,蕩作寒煙總不磨!”

馬紹愉變節剃發降清,後在清廷為官,官運亨通,累進要職,順治三年,巡按江南,“姿行威福”。(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玉米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謝謝博友。問好。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分享這段歷史。以前還真不了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