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時有了不起的小人物出現,明末清初在江陰寧願斷頭也不斷發組織領導民眾抗擊清軍的閻應元無疑可以算一個。
閻應元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原本隻做過典史,那是一個不入流的芝麻官,大概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方基層小幹部,管點緝捕監獄之類的具體事務,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幹部領導了江陰縣的抗清鬥爭,在曆史上濃墨重彩刻下了一筆。
1645年,清軍占領南京活捉弘光帝,南直隸各府縣懼怕清軍兵鋒,紛紛不戰而降,清廷多爾袞認為天下大勢已定,頒布剃發令,不料激起常州府屬江陰縣民眾激烈反抗,豎起“大明中興”大旗武裝抗清,領導這場抗清鬥爭的首領就是閻應元。
江陰縣抗清鬥爭的緣起和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常州府投降清朝後,江陰縣的原明朝知縣解印去職,清廷委派的新知縣方亨走馬上任。方亨上任後張貼布告令縣民剃發,縣民抵抗情緒強烈。當時常州府下發嚴令剃發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語句,激起全城百姓憤慨。方知縣見群情激憤鼎沸,寫密信請求常州府派兵鎮壓“多殺樹威”,但密信被民眾截獲,遂激起民變,縣民逮捕方亨殺了清差,經典史陳明遇舉薦公推原典史閻應元為首領豎起大旗正式反清。
常州府知悉江陰縣造反,派出三百兵士前往鎮壓,不料被縣民全殲於秦望山下。清軍統帥多鐸聞訊大怒,派明朝降將原四鎮之一鎮劉良佐統率數萬大軍圍攻江陰縣,然而屢攻不陷。劉良佐往城內射發招降書,並親自到城下現身說法,試圖勸降閻應元和守城義民,遭到閻應元痛斥和拒絕,閻應元在城頭說:“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使劉良佐無言以對無地自容。多鐸見劉良佐久攻不果,又先後派出恭順王孔友德和兩個貝勒博洛和尼堪各率所部並攜帶紅衣大炮前往助攻。江陰縣在沒有外援的苦境下,頑強抵抗八十日後,被清軍大炮轟塌城牆,蜂擁而入,終於失陷。舉薦閻應元的陳明遇死於巷戰,閻應元負傷後投湖,被清軍拖起,大罵不屈被殺。清軍攻陷江陰縣後屠城三日,城內百姓被屠殺殆盡,殘存下來的隻有老少人口五十三人。
江陰縣的抗清鬥爭雖然被清軍殘酷鎮壓了,但江陰民眾無所畏懼奮勇抗敵的精神慷慨悲壯備受世人稱頌。有人曾寫對聯讚揚江陰百姓:“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裏江山。”
組織領導江陰抗清鬥爭的閻應元十分了不起。他以一介匹夫憑借堅強意誌帶領缺少戰爭經驗和軍事訓練的“烏合之眾”居然與不可一世的清軍浴血奮戰了近三個月,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清軍自從吳三桂投降進入山海關後,一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打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軍,滅弘光南明朝廷都輕而易舉不在話下,原明朝受朝廷厚恩被倚為國家棟梁的將軍總兵之類從洪承疇吳三桂到弘光南明四鎮之一的劉良佐手握重兵或不堪一擊或不敢一戰望風披靡紛紛投降,相比之下閻應元和江陰百姓麵對強大清軍卻毫無畏懼,敢以雞蛋與石頭相博,在降將劉良佐勸降時,擲地有聲地宣稱“有降將軍,無降典史”,其堅貞不屈的勇氣和敢於犧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閻應元的了不起還表現在他的軍事組織領導才能方麵。一群烏合之眾憑一時之激憤一哄而起是一回事,將其有效地組織起來,使一盤散沙形成堅硬的砂輪,與強大敵人周旋作戰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閻應元憑借自己傑出的組織領導能力使得江陰縣百姓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鬥團體。當初江陰縣民眾舉旗反清伊始,最先是推舉陳明遇為首領的,陳明遇與閻應元一樣胸懷忠肝義膽,但他知道自己缺乏閻應元的軍事組織才能,遂推薦閻應元為首領。閻應元接受重任後,立即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備戰。他對全城戶口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男子組成民兵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又找武舉人把總等有軍事經驗者與他和陳明遇分別負責把守東西南北各城門,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又委任擅長理財人士分類征集城內公私所藏物質統一分配使用。在他行之有效的組織安排下,城內很快出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井然有序的局麵,為長期奮戰做好了充分的精神與物質的準備。對比南明弘光朝廷的肱骨之臣史可法守衛揚州城時,僅一天就被清軍攻破,而蕞爾小縣城江陰縣卻能夠守城八十日,使強大清軍付出相當傷亡代價卻久久攻而無果,除了在閻應元等人領導之下城民眾誌成城堅決抵抗的堅強意誌之外,閻應元的組織領導有方是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使後世史家學者由衷欽佩讚歎不已。
閻應元身為一介“匹夫”,卻有膽有識智勇雙全,他領導的江陰縣民抗清鬥爭驚天動地慷慨悲壯。他的“有降將軍,無降典史”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樣振聾發聵擲地有聲。閻應元是一個小人物,但也是一個大英雄。
江陰城陷落後,在福州繼統的隆武帝聽說涇縣和江陰百姓的堅貞不屈,深為感動,說:“吾家子孫即遇此二縣之人,雖三尺童子亦當憐而敬之。”隆武帝是個胸懷抱負的人,可惜他所依仗的是首鼠兩端的海盜頭子鄭芝龍,倘若他手下能有幾個閻應元那樣忠勇智識俱全的人物輔佐,南明小朝廷不至於那麽無所作為的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