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當孩子王

唐僧怎能作孫悟空的師父? —慈悲的力量
正文

從 “智者知足” 到 “透者無說”

(2015-12-31 15:46:59) 下一個

好多人認為”知足”是一種好心態. 它能使人安心,舒暢,愉快,又有利健康. 一事當前, 如能努力做到”知足”, 確實可以說是智者.

可是仔細一想, 又禁不住感到這個  “知足” 有些瑕疵. 原因在哪裏呢? 好像不太清楚。那就讓我們通過仔細觀察,深入分析,來努力捋清我們的思緒吧。先看一看我在以前提過的知足老者的故事:

故事說,有一個大官,地位顯赫,生活富足,卻總是憂慮,深感不如意。有一次,天寒地凍,他坐轎經過一座橋,依舊憂心忡忡。這時忽聽有人連呼:知足,知足。大官尋思:此地哪有人比我混得更好?我都不知足,誰還能那麽知足?馬上命令停轎,找那個知足者。一會兒侍從把蓬頭垢麵,衣裳襤褸的知足者帶到。大官問他何故如此知足,知足者說,天寒地凍,他正在橋下一堆炭灰旁避風取暖,覺得很舒適,於是大呼知足。大官想:他都如此知足,我怎麽就不行?如果此人常陪左右,我豈不會感覺超好?於是將此人帶回官府,賜號“知足老者”,待若上賓,並派一名叫做臘梅的丫環伺候。誰知幾日過後,這位知足老者酒足飯飽,竟然調戲臘梅。大官大失所望,贈與銀兩馬匹後客氣地將知足老者趕走,並送給他一首詩:“知足老者戲起臘梅,忘了橋底下那堆灰。十兩銀子一匹馬,愛去找誰去找誰。”

大家看到了吧:那位大官是多麽想得到知足的安寧啊,而且為此采取了不尋常的措施,可最後還是痛苦地失望了.而那位他羨慕的知足老者,也沒有經受住考驗,失去了"知足"帶來的平安和愉悅.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這麽久,就是因為它很有代表性.實際生活中,類似情況也會發生,就是說,這種"知足"和它帶來的安寧愉悅有時是靠不住的.這裏的深層原因在哪裏呢?

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知足"是建立在一定的比較上的.一個人住著小房子,可看到有人沒房子,就感到了滿足.他沒有跟那些住豪宅的相比而失落痛苦,應該屬於正麵思維.這可以說是橫向比較.他也可以回憶幾年前,老少三代同居一室,現在有了自己的一間,而欣慰,滿足.這可以說是縱向比較.這樣的比較有積極作用,但有局限.非要看到別人狀況欠佳才欣慰滿足,境界是否需要提高?而麵臨的情況有時會空前嚴重,比如,諸葛亮失街亭後,敵軍突然兵臨城下,而且是一座空城.那又怎麽辦?可見,深知負麵思維的危害,而努力爭取做到知足的人,雖為智者,卻難免有時做不到知足,從而得不到與之俱來的安寧和愉悅.

那麽,進一步的努力目標在哪裏呢?那就是:透者無說.

這裏的“透”,說的是參透,看透,悟透。如果是這樣的人,那麽麵臨任何局麵,都應該“無說”,即不用評說,不用比較,不用權衡,而一律用正麵的,積極的,樂觀的態度對待。就像一名好牌手,抓到一副牌後,不會去與別人的牌比較,也不會跟自己以前的牌比較,而是集中精力,愉快地把這次牌打好。又像一名出色的將軍,無論是高歌猛進,還是險象環生,都應該既不驚慌絕望,又不驕傲鬆懈,而是鎮定自若,積極樂觀,集中精力把仗打好。

還拿學生們來說吧。學生考試後發回考卷。得了一百分當然高興,不及格也一樣應該愉快。為什麽?因為也可以看成一件好事啊。不及格,就得到了努力提高的強大動力,而且能通過對試卷的分析看清進一步努力的方向,以後不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嗎?麵臨大作業,學生拿到的題目如果正是自己的強項,那好啊,可以大展身手啦。如果正是自己的弱項,那好啊,可以加強自己了。所以各種情況,各種局麵,都不用比較,不用評說,都可以積極地,愉快地,樂觀地對待。有了這種境界和心態,上麵故事中的大官就不用非得從看到別人混得那麽慘還知足來得到安慰,而那位知足老者也不必因看到大官三妻四妾的奢華生活而失去心理平衡。

應該指出,“透者無說”絕對不是不求進取。銳意進取的心態永遠是應該提倡的。諸葛亮在大軍突然兵臨他的空城之下時鎮定自若,不是坐等被生擒活捉。我們在疾病麵前有“病痛好時機”的心態,也不是甘心疾病肆虐。實際上,正是那個萬分危急的局麵,才使諸葛亮成就了“空城計”這個千古絕唱。好多人,比如劉秉義,正是因為疾病的侵襲,才使他們幡然改進,不但戰勝了疾病,而且大大提高了整體健康水平(詳見我的另一篇博文)。當然,在順利的情況下,也應該不驕不躁,鎮定自若地穩步前進,提高,那就更順理成章了。

說到此,下一個問題就自然出現了:“透者無說”,應該承認,真好啊,可是太難了。誰做得到啊?確實,這是一個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可這決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如果要把人們分為兩類,一類是能做到“透者無說”的,另一類是不能做到的,這個分法不甚妥當,因為很難找到完全做到這一點,而沒有改進餘地的人。應該分為:願意向這個目標努力的,和不願意向這個目標努力的。放棄努力,追求,僅僅因為不容易,顯然不是值得提倡的。人們總是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一些事情上的。那麽,花在向“透者無說”的境界前進的努力上,不是非常值得嗎?

幾年前,我在七七屆的同學們紀念恢複高考三十周年時填了一首“沁園春”,想起來和本文有點關係。現將下闋順便抄錄如下:

 

探討,奮進,登攀。

憶上下求索三十年。

歎撲天盛名,

渺如晨霧;

蓋地豪銀,

薄似暮煙。

巧獵天香,

盡斂國味,

浮雲過眼一時歡。

苦修煉,

將萬事參透,

樂做遊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秦臻 回複 悄悄話 感覺博主一定是一位溫和的好人,文章讓人感覺安靜,雖然在下也有些不同看法。
樂當孩子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oldanella' 的評論 : 感謝關注,留評。這並不是從一個地方引來。我是從不同的書籍,文章裏得到啟發,又加以觀察思考,總結而出。新年快樂!
樂當孩子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多謝回複!讓我們繼續思考,探索。
樂當孩子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注冊很麻煩' 的評論 : 歡迎光臨!在別處經常看到您的評論。也祝您新年快樂!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智者通常形容有大智慧的人,諸葛亮也許還差點。當時,虛張聲勢的他唯一選項。至於其他人,你的要求有些高。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爭取做到,順祝新年快樂!
樂當孩子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感謝您的評論,建議!
您的立意很有哲理,可表達的與我說的不完全是一個意思。我讀後受益了。
關於“順其自然”,我想跟您繼續探討一下,應怎樣理解?如果“順其自然”,那諸葛亮在空城裏應如何?劉秉義在拿到糖尿病診斷單後應如何?學生拿到發回來的不及格考卷應如何?如果把對於類似事件的正確應對措施解釋成“順其自然”,怎樣做才能不牽強附會?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題目,歡迎進一步探討。
新年快樂!
樂當孩子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極樂淨土' 的評論 : 謝鼓勵!新年快樂!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此話出處?讀著“別扭” 改寫一下:
智者不求,透者不秀。
對智者來說,無所謂知足不知足;一切順其自然。
透者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麽,隨緣起用;不存在有說無說。
如是修行人,應該會明白。
soldanella 回複 悄悄話 請問您,透者無說這個出自何典?可否告知?
極樂淨土 回複 悄悄話 透者無說。。。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