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郭劍

記錄世界名人的真實嘴臉
個人資料
僑報郭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富二代小祖宗也都慣得沒人樣

(2015-12-11 18:22:53) 下一個

      美國得州的一位刑事辯護律師為他的客戶在法庭上辯護,說他的客人有病。這種病叫做Affluenza。這意思是說,他的16歲(現年已經18歲)富二代小祖宗客人當初開車闖禍撞死了4個人,是這種心理疾病發作導致的。患這種病的原因是家裏太富裕了,慣得這個小祖宗飛揚跋扈,沒人樣,以為不論闖了什麽禍捅了什麽婁子,家裏的老子都能拿錢出來擺平。

美國得州富二代Ethan Couch駕車撞死4人撞傷2人,辯護律師說他患了“富裕流感”。(網絡圖片)

疑似Ethan Couch炫富擺闊的一段網絡視頻。

      我上網查了查英文的解釋和中文的解釋,意思都差不多,但這個案例給這個名詞加進了新的內涵。Affluenza是家境殷實富裕(Affluence)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合成詞,可以翻譯成“富裕流感”,原意是因錢而縱欲,沒有閑著太無聊而闖禍的意思,但現在加進了這層意思,受家裏太有錢了的環境影響和熏陶,小孩子以為就可以無法無天,闖了禍也能拿錢擺平,而且從這個過程中獲得樂趣,好像是不時常惹點禍,給家裏人添點堵,讓老爸老媽計劃外花點錢,出出血,就難受得慌。再說得白一點,就是錢燒的難受非得捅點婁子闖點禍不可。

      這種心理疾病是英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提出來的。現在回頭看對這種行為(病)的解釋,就覺得富二代的這種欠抽的“病”不僅在美國有,在中國更多,甚至可以說,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如果美國跟中國PK一下看誰家的小祖宗更欠抽的話,估麽著中國能勝過一籌。

      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和心態受環境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家裏有個做官的,養的孩子就是個小衙內,高俅的兒子大概患的就是欺男霸女橫行鄉裏的“衙內病”;拿著無知當個性特別喜歡糟蹋東西的女孩子,得的就是“大小姐病”;拿欺負人當樂趣的,得的就是“霸淩病”;當今中國社會的土豪,得的就是“土豪病”,在官場上身不由己貪贓枉法的,患的就是“貪官病”;家裏有漂亮媳婦還要出去嫖娼的,患的就是“逛窯子病”;中國的小留學生到美國第一天買車第二天撞車第三天再買一輛的,得的就是“小祖宗病”。

      中國古代的聖人認為,治理國家和醫治個人疾病的原理是相通的,原則就是損其有餘補其不足。中醫中藥在這方麵的手段是十分高明的,比如,肝火旺,調理的辦法是強腎舒肝瀉火養胃扶肺,幾副中藥湯子灌下去,調理了體內五行氣的偏頗,重新達到了平衡,神清氣爽,又該活蹦亂跳了。治理國家和社會也跟治病是一樣的原理,橫行霸道的官員要消官去職;錢多的就該坑他一筆;是土豪的就把東西抬高價賣給他;慣得沒樣兒的小祖宗就送到美國來惹禍坐牢;太誠實的不會說瞎話的就讓他經商做買賣,一段時間下來準會說謊;總惦記著社會公平正義的就讓他當律師,專為做了壞事的人辯護;一根筋追尋真相的就讓他主持一家媒體……

      美國就是這樣的,中國也不例外,全球都是如此,這就叫世界大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世界上竟然有那麽多奇怪的事,生在富裕的家庭,竟不知福。可惜!可惜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別不是為了作出點禍,以引起父母注意?
我們這邊有個富裕人家小孩,自己把自己綁架了,指明讓他父母一起來付贖金接他,父母還是來不了。
這一世 回複 悄悄話 這些有錢人家孩子,雖然錢隨便花,可是父母的陪伴和交流及愛,卻是少的可憐的。因此,有心理疾病是真的。如此長大的孩子即使沒有禍害他人,自己一生也是尋尋覓覓找不到生命意義的。美國電影裏有本:into the wild(名字大概如此)談到的就是這樣的列子。電影是由死去男孩的家人投資拍攝的,這個孩子就是出生很好的家庭,但是從小看父母大聲爭吵,從來不關愛孩子,最終大學畢業後走上流浪的道路,留宿街頭等等,最後死在深山孤獨處。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論語?: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的原則_互動百科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孔子編纂刪定《春秋》的原則和態度。

孔子對於當時那些事件重大的,不好定論的史實,往往欲言又止,采取諱而不言的態度。即不明記其事,隻以三言兩語作 蜻蜓點水的手法以褒貶,這就是所謂的“微言大義”,讀者自我體味,毋庸點破。而他所諱者是有原則的:“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 諱疾。”“諱莫如深,深則隱。”

所謂為尊者諱,簡言之就是對那些長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他們的豐功偉績可以大講特講,而他們幹的過的不太體麵的事或者壞事不能提,不能講,否則就犯了大忌。
對於最高統治者來說更是如此。漢高祖名"邦",由於避諱,不僅在口頭說話或書麵寫作時,該用"邦"時,都改用"國",而且對那些早已定型的文獻,也要加以改動。比如,《論語·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漢石經殘碑就改作"何必去父母之國"。漢高祖的呂後名"雉",當時的文書,凡是遇到了"雉"字,就一律改成與"雉"同義的"野雞"漢文帝名劉恒,因為"恒"與"常"同義,於是把"恒山"改為"常山"把"恒娥"改為"嫦娥"。漢景帝後諱誌,字阿渝。因避諱,"渝"字的"水"旁,便改為"口"旁,"渝"姓便成了"喻"姓。漢武帝名劉"徹",當時有一個很負盛名的辯士名叫蒯徹,為了要與劉徹避諱,史書上隻好將蒯徹的徹字改為與"徹"同義的"通"字,稱為蒯通。戰國時教育家荀況,時人尊為荀卿,由於漢宣帝名叫劉洵,漢朝人避宣帝諱,於是改荀卿為孫卿。漢光武帝名劉秀,便把"秀才"改稱為"茂才"。漢明帝名劉莊,當時便把"莊子"一書改稱為"嚴子"。而且,把凡是姓"莊"的一律都改為姓"嚴"。比如,把"莊助"改為"嚴助",把"莊安"改為"嚴安"。 這種情況叫做名諱。他們的缺點、錯誤、罪惡,不僅不能提,不能講,而且簡直成了碰也碰不得的禁區。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有性命之虞。

影響

那些至高無上的掌權者,就是尊者。中國曆史上的每一次經過血腥戰爭所取得的立(複)國建朝之始,就是皇帝對開國大臣們實施削權罷官、驅逐流放以至 殺戮之時了。
何則?“權傾天下”、“功高蓋主”等等都可以成為理由。更重要的一條,就是知尊者之不足,知尊者之弱點,知尊者之隱私,一言以蔽之,知尊者之諱事!
有失尊者體麵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這樣的話,尊者就成了完美無缺的“至尊”者了。越王 勾踐如此,漢王 劉邦如是。故 文種必死, 韓信斬首就不足為奇了。
而識得為尊者諱,急流勇退者,乃識時務之俊傑也。 範蠡識趣,散發五湖,留侯識趣,辟穀學仙。唯吾不甚識趣,把此秘笈揭出來了。
案例
為尊者諱
為尊者諱
中國古代講求“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即避諱名字。
為尊者諱
俗語 “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指避田燈的名諱;
為賢者諱
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區”;
為親者諱
司馬遷把《 史記》中所有諱其父的“談”字都去掉了。古時候有很多關於避諱的趣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