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咱中國人這張嘴,加上這根三寸不爛的口條,不僅什麽都能吃,還什麽都能說出個道道來。咱這張嘴,要論吃,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裏魚,煎炒烹炸再熏蒸,全都能咽到肚子裏。要論說,雖不能把死人說得活過來,但起碼也能把死人說得坐起來翻個身再躺下。您不信?聽聽牛肉鬆麵包裏沒牛肉怎麽解釋,讓您不服都不行。
沒有牛肉的牛肉鬆麵包。(網絡圖片)
“我這個牛肉送鬆不是‘牛肉’鬆”。(網絡圖片)
聽說了這麽一件事:南京一位張先生買了南京福安食品有些公司生產的“牛肉鬆麵包”,回去仔細一看食品配料表,壓根兒就沒有找到牛肉,配料表上寫的是雞肉豆粉和食品添加劑之類。因此,張先生認為廠家有欺騙消費者之虞,便向有關部門舉報。廠家的老板說,他們出廠的麵包,不是“牛肉鬆麵包”,而是“牛”“肉鬆麵包”,意思是說,別認為商標上有個牛字,就誤認為是牛肉鬆,那是很牛的肉鬆麵包。不僅如此,廠家老板還反問,紅牛(飲料)裏有牛嗎?
多麽急智的答案!這位老板太有學問了!下回解釋為什麽煮熟的鴨子會飛,為什麽一夜大風能把院子裏的井刮到院子外邊去,肯定讓人扒不了馬褂。這位廠家老板如果因為牛肉鬆麵包這件事當不成老板了,肯定有大公司請他做危機公關經理。
廠家老板巧妙地使用了一個偷換概念的伎倆,把品牌和品名混為一談,不熟悉偷換概念的一下子還真能被他哄得暈菜。品牌和品名混為一談的例子很多,比如,夫妻肺片裏有夫妻嗎?左宗棠雞裏麵有左宗棠嗎?紅牛飲料裏有紅牛嗎?鱷魚T恤衫有鱷魚嗎?王麻子剪刀上也找不到王麻子,王致和臭豆腐裏也沒藏著王致和,對嗎?
這還不算完,在美國大洛杉磯地區生活的華人,都會到華人超級市場(超市)買菜。華人社區有幾家很出名的超市,比如99大華、香港超市、夏威夷超市、亞洲超市、順發超市……。華人在日常口語中經常用詞省略,把夏威夷超市說成是“夏威夷”,把亞洲超市簡稱作“亞洲”。別人怎麽說不知道,我太太就經常這樣,“下班順路就在亞洲把菜買了,今天沒繞道去夏威夷……”好家夥!去了趟亞洲買菜,還順路!到夏威夷是繞道!如果摳字眼,這句話不符合邏輯,但咱這個大老爺們聽得懂就行。
再說回到“牛肉鬆麵包”。“牛肉鬆”這三個字是品牌?還是品名?如果是品名,消費者的投訴就有道理。如果“牛肉鬆”是品牌,或者這三個字就是用廠商老板的姓名做的品牌,那也要說清楚,起碼要在麵包包裝上的字體上不讓人產生歧義,就好比王麻子剪刀、王致和臭豆腐那樣。
夫妻肺片裏沒夫妻。(網絡圖片)
紅公雞辣椒醬裏沒有紅公雞。(網絡圖片)
鱷魚T恤衫。(網絡圖片)
王麻子剪刀。(網絡圖片)
王致和臭豆腐。(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