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郭劍

記錄世界名人的真實嘴臉
個人資料
僑報郭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回指引方向的不是黨中央而是柴靜

(2015-03-02 02:48:34) 下一個
樣板戲裏的一句唱腔: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

可是,在黨中央忙不過來的時候,具有參政議政高度熱情的已經當家做主的老百姓,也幫忙指引一下。由柴靜一手操持並於大過年的當口公布在網絡上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就為全中國人民指引了一次方向。


北京的霧霾天。(網絡圖片)

過年的時候,我們居住在海外的華人也都盯著中國內地的新聞,發現了幾個特點,除了窩泱窩泱的春運之外,還注意到偌大的一個北京城在年除夕的時候街上行人稀少,路上車輛寥寥,連平日不論冬天夏天都能擠出一身汗來的地鐵也空空蕩蕩。而就在這麽一個家裏熱鬧路上冷清的時刻,北京又一次淪陷在霧霾裏了。看到這個消息,感到了一絲諷刺。前段時間一遇到霧霾天,京城政府就提醒市民盡量少用機動車,一遇到霧霾天,當官的就提醒居民少炒菜。但是,過年的時候,路上已經沒什麽車輛了,一個個的大活人也都特別自覺地自我囚禁在家裏不出門了。而在這樣的條件下,霧霾仍然來襲,不是一種諷刺是什麽?難道一直以來大家都是在拿著尺子量分量?

柴靜的紀錄片倒是提醒了大家,霧霾的最大罪魁莫過於燃煤和燃油,而且是沒經過去汙處理的煤和油。工業廢氣彌漫在空氣中,再加上霧氣蒸騰,就是霧霾了。各地城市居民忍受霧霾的時候就盼著狂風大作,把霧霾吹走。霧霾雖然吹走了,但隻是挪了個地方,過些日子還來。所以,中華民族到了被霧霾困擾的“最危險的時候”了。由這個記錄片指引著方向,要全民起來呼籲各級政府趕緊立法,趕緊執法,趕緊治理霧霾。隻要抓住了根本,別再拿著尺子量分量,治理方式得當,老百姓少炒幾鍋菜也願意配合。

霧和霧霾不一樣。這一點,紀錄片起到了科普的作用。霧的危害性不大,霾卻是相當可怕的,等於是慢性吸毒,知道了霾的危害,就不再有陶醉在“霧裏看花”的“分外妖嬈”的閑情逸致了。

以前中國也經常出現迷霧濃雲的天氣,但一遇到陽光照射,霧氣隨之飄散。中國的老祖宗們撒著歡兒地汙染空氣,也沒到今天這麽危險的地步。萬裏長城上的烽火台,就是利用汙染空氣的濃煙傳遞危訊,但前提是要有個晴朗朗的天。《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利用濃霧天氣騙取曹操十萬支箭,等濃霧散去,諸葛亮與魯肅飲了一宿的小酒之後回來數箭,向周瑜交差。在吳承恩筆下,濃霧非但不可怕,而且可愛到當做了孫悟空的交通工具,即便是在抗日時期,“縱然是迷霧濃雲鎖蘆蕩,遮不住紅太陽萬丈光芒”,之後的解放區的天也是明朗的天。這就是說,霧霾天是近十年二十年的事,而且一下子就逼到我們每個人的眼前,再不能視而不見了。

《穹頂之下》似乎在告訴我們,也告訴中國的各級政府,趕緊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理霧霾上,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畢竟人們一時一刻都要呼吸。

治理環境,保護環境,成為熱門話題的最先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歐洲、日本、美國。當過美國副總統的戈爾在政壇上不得意之後,靜下心來搞紀錄片提倡環保,對抗逼近並威脅人們的全球暖化趨勢,在政壇上“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好萊塢影星施瓦辛格擔任加州州長期間也多次推動減排立法,因此得罪了不少共和黨的同黨人士。在美國,提倡和反對環保立法的兩排人馬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偏向於維護財團利益的共和黨不怎麽支持環保,小布什當總統的時候,不就是強按下了京都協議不簽字嗎?一提到環保立法和措施,共和黨就強調增加成本不利投資,到現在還是這樣。

發展起來的中國也當然有利益集團。不然的話,就不會在發展速度和治理環境之間猶豫不決,不知所措,各級部門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管不了,沒法管,不知道怎麽做。這樣繼續下去的話,柴靜的《穹頂之下》最後的潛台詞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了。


諸葛亮草船借箭。(網絡圖片)


長城烽火台。(網絡圖片)


汽車排出的廢氣。(網絡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