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黑人的窮根兒 zz
(2005-10-20 09:56:12)
下一個
作者:陳偉
原載《讀書》2002年第1期。
在美國社會中,黑人的貧困化和高犯罪率問題,一直是困擾整個國家的一個
巨大難題。而這個社會難題的形成,又與美國曆史上的奴隸製和種族歧視製度密
切相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了緩和緊張的種族關係,美國聯邦政府積極地
推行“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又譯平權措施)政策,力圖補償幾
百年來對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的歧視所成的傷害,促進社會公正和種族平等。
可是,如今很多美國中產階級白人提出疑問:“肯定性行動”出台已長達數
十年之久,為何相當多的一部分黑人仍然一貧如洗,陷入貧困和犯罪的深淵之中
難以自拔?在受到數十年之久的優惠照顧後,為何下層黑人的處境仍無明顯改善?
這種既“逆向歧視”白人男性,又對改善黑人處境收效甚微的政策,究竟有何存
在必要呢?
對此,一些美國學者試圖從深層文化角度加以分析。他們認為,以“肯定性
行動”政策為核心的平權法案,隻是用形式上的平等和表麵化的優惠取代了以前
法律上的不平等,而看不見的隱性種族歧視,仍然廣泛地存在於美國社會之中;
法律盡管從字麵上消除了種族歧視的條款,但白人種族主義對黑人根深蒂固的偏
見仍然深刻地影響著美國社會。這是當前美國黑人仍然處於社會底層的根本原因。
黑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以及監獄中在押案犯一半左右為黑人的現象,也是警察和司
法製度歧視黑人的惡果。
在此背景下,當代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威爾遜(William J.
Wilson)的研究和著述引起廣泛注意。這位教授走出書齋,深入現場,不畏辛勞,
持之以恒,以芝加哥市南端的黑人貧困社區為蹲點基地,進行了長達25年之久的
深入調查研究,先後出版了《下降中的種族重要性》(The Declining
Significance of Race),《真正的劣勢階層》(The Truly Disadvantaged),
《當工作消失之時》(When Work Disappears)、《跨越種族分裂之橋》
(Bridge Over Racial Divide)等學術著作,在美國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引起極
大反響和激烈爭議。
威爾遜教授的學術觀點獨樹一幟,卓爾不群,震聾發聵,啟人深思。他認為,
當前美國下層黑人所麵臨的最大難題,並非在求學、就業和司法程序等方麵遭受
種族歧視,而是其它一些更為複雜的經濟和社會原因。由於高科技產業的飛速發
展和美國經濟全球化,傳統工業中大量的低技術工作已從全美各大城市中消失,
造成大城市中黑人大量“下崗”失業,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這種由傳統工業社
會向信息社會轉變而出現的經濟不平衡和產業結構巨變問題,是如今全美大城市
中黑人陷入貧困以及黑人貧民區高犯罪率的重要原因。在基本上不存在工作機會
的大背景下,對於黑人貧困階層來說,“肯定性行動”政策的優惠和照顧措施隻
是畫餅充饑。
威爾遜教授認為,在實行“肯定性行動”政策的數十年中,美國社會中已經
形成了一個黑人中產階級,他們的思維談吐、價值觀念、行為舉止與白人中產階
級並無明顯差異;黑人中產階級中出現的暴力、毒品等犯罪問題,也並不高於收
入相同的白人中產階級。相比之下,貧困潦倒、惡習纏身的白人貧民的行為舉止
和高犯罪率,卻與下層貧困黑人有驚人相似之處。這就是說,造成行為和犯罪率
差異的重要的原因,主要是階級和經濟地位的差異,而非種族或族裔的不同。
威爾遜教授指出,由於民權運動的巨大成就,由於“肯定性行動”政策的廣
泛實施,由於黑人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在研究目前黑人貧困根源的問題時,階
級問題已顯得比種族問題更為重要!受益於“肯定性行動”政策的黑人,主要是
經濟和社會地位較高的高收入階層和注重教育的中產階級,他們與白人富有階層
和白人中產階級並無實質性區別。在變動的經濟格局中落伍的黑人貧困階層,才
是當前美國社會中“真正的劣勢階層”。
依照威爾遜教授的理論,如今美國黑人的貧困和犯罪問題,實際上隻是經濟
結構變化和階級分化的結果,與種族歧視已無直接關係。由此,解決這個社會難
題的前景,似乎一下子顯得簡單明朗,前程似錦。
美國是一個鼓勵競爭、機會眾多、封建傳統束縛極少的國家。窮小子憑借個
人奮鬥發財致富、出人頭地的故事,俯拾皆是,家喻戶曉。美國開國先賢的立國
理想,是建立一個沒有世襲貴族特權、沒有明顯等級差別的民主社會。想當年,
國父華盛頓將軍拒絕王冠而選擇了總統,高風亮節,永垂青史。時至今日,美國
仍然是一個崇尚白手起家和個人奮鬥的社會,也是一個階級界線極不固定的社會。
管子工的兒子若想當將軍和教授,並不困難;將軍和教授的兒子去幹管子工和卡
車司機,也習以為常。窮小子克林頓似乎沒太費勁兒就脫穎而出,29歲當選州司
法部長、32歲當選州長、46歲登上總統寶座。相形之下,克林頓的耶魯校友、裏
根總統的二公子普萊斯科特·裏根( Ronald Prescott Reagan)不聽父母勸告,
自動退學,獻身藝術,苦練芭蕾,結果在其父總統任內,一不留神淪落為靠失業
救濟金糊口的窮光蛋。
在當代美國黑人中,憑借個人奮鬥成名的最佳典範,當屬來自前英屬殖民地
牙買加的第二代移民柯林·鮑威爾(Colin Powell )。此公出身紐約市最貧賤
的黑人區,憑著個人奮鬥和種種機遇,官拜四星上將,先後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
會議主席和國務卿,並被英國女王冊封為榮譽爵士。相形之下,在英國社會,一
般而言很少有貧賤階層或少數族裔出身的將軍和教授;英國政府高官和上議院議
員一開口,就能聽出上流社會的牛津紳士腔。在其自傳《我的美國曆程》中,鮑
威爾將軍用調侃幽默的語氣寫道,如果其父母當年移民英國南安普敦而非美國紐
約,“我有可能在英軍某個不出名的步兵團當上軍士長(注:相當於班長),但
不太可能出任大英帝國的國防參謀長。我珍重家族的英國根,但我更熱愛美國,
因為這裏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
可是,窮小子在“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個人奮鬥,需要有一個重要的前提
條件,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實際上,美國的12年製免費公立中小學義務
教育和收費低廉的公立大教育,是下層黑人和貧苦移民提升社會地位的重要階梯。
鮑威爾將軍早年畢業於紐約市立學院(CCNY),該校有“窮人的哈佛”之稱,先
後有11名畢業生成為諾貝爾獎得主。1950年代初期,這所“物美價廉”的公立大
學,一年的學費僅為區區10美元。鮑威爾在自傳中感歎:“如果說自由女神像是
窮人通向美國的大門,那麽收費低廉的公立教育則打開了窮人在美國成功的大
門。”
可是,恰恰在對窮小子出人頭地至關重要的教育問題上,美國貧苦黑人遭遇
到極大的障礙和困難。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各大城市黑人社區的公立中小學教育
日趨衰落、日益惡化,使貧苦黑人以“教育脫貧”的夢想化為夢幻。頗具諷刺意
味的是,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取消種族隔離製度密切相關。
20世紀60至70年代,房地產業的種族歧視、種族隔離法律和慣例被打破之後,
黑人區的富有階層和中產階級逐漸搬出了大城市中心,與郊外的白人富裕社區相
互融合,導致大城市的稅收所得一落千丈,城市建設蕭條停滯。原來繁榮熱鬧的
市中心黑人區一蹶不振,出現了商店關門、銀行搬家、教堂和社區活動中心關門
收攤的衰敗景象,也使主要依靠稅收來維持的公立中小學教育水準日益惡化。留
在黑人區的人,要麽失業在家,要麽掙錢極少,根本無法維持一個家庭的基本生
活,使絕大多數黑人貧困階層的家庭離異破裂。可是,貧困階層的黑人婦女雖然
既無丈夫又無工作,但卻不斷地生兒育女,長年依賴福利救濟生活。而孩子育而
不養,養而不教的現象,則成為這類單親貧困黑人家庭的主要特征之一。
由於大城市中黑人區的高失業率,由於缺乏黑人中產階級奮發向上的榜樣,
由於政府的福利救濟政策弊端叢生,未能起到幫助受益者學習工作技能和開拓新
的工作機會的作用,致使大城市中失業的下層貧困黑人大多在街上閑逛,使街頭
暴力、搶劫盜竊、販毒吸毒等犯罪行為和非婚生育、單親家庭、長年依賴政府救
濟等社會問題觸目驚心。因公立中小學是市區內就近入學,而且學校的經費主要
源於稅收和學生家長的捐贈,致使上述問題對黑人區中小學的學習環境、師資質
量和學校經費造成了災難性影響。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百萬非法偷渡進入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漸成氣候,經大
赦後獲得合法身份,開始與黑人爭搶少量殘存的低技術工作,使下層黑人的處境
雪上加霜。拉美裔移民身強力壯,吃苦耐勞,工作勤奮,不計較工資、工時和福
利待遇,使下層黑人在低技術勞工市場上處於明顯劣勢。黑人貧困階層的子弟既
找不到工作,又缺乏家庭和社會管教,多數人淪落街頭,遊手好閑,打架鬥毆,
長年依賴福利救濟生活,形成了一種“窮人的孩子永遠都是窮人”的惡性循環。
據此,威爾遜教授認為,在解決黑人貧困難題的艱巨道路上,已經出現了這
樣一種極為複雜的“結構性障礙”。一度被視為萬惡之源、眾矢之的種族歧視問
題,則已經不再是黑人貧困階層麵臨的最大障礙!
威爾遜教授特立獨行,敢想敢說,直言不諱,令人稱奇。這位教授究竟是何
方神仙? 竟然如此膽大妄為,毫無自律,口無遮攔,大膽放肆。要知道,涉及
種族歧視和黑人貧困根源的問題,一向被視為美國學術界難題中的頭號難題。美
國號稱學術自由的王國,但是,對於黑人問題,白人學者一般不敢輕易問津。黑
人的貧困和犯罪本來就是白人“祖宗造的孽”,哪裏還容得下白人學者指手劃腳、
多嘴多舌、瞎管閑事。 如今美國社會最講究“政治正確”,盡管言論自由受到
法律保護,但是,當涉及種族、宗教、同性戀、女權等高度敏感的社會問題時,
著書立說稍不留意就會吃官司 。
這位敢放炮的威爾遜教授,是一位從小在貧民窟長大的黑人苦孩子。他自幼
聰穎好學,刻苦自勵,在逆境中奮發圖強,以優異成績獲得華盛頓州立大學博士
學位,還娶了一位白人太太。在已發表的著作中,威爾遜教授並未否認美國社會
中仍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他隻是強調,當前美國黑人所麵臨的主要困難,
已不再是種族歧視,而是經濟結構巨變、階級地位分化、受教育程度、個人成長
環境等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問題。威爾遜教授坦言,就其本人而言,多年來一直
與白人同事一道工作,關係和諧,相處融洽,並未感到因膚色和種族而受到社會
歧視和不公對待 。
威爾遜教授直言不諱,引起了很多黑人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的猛烈抨擊。他們
氣憤地指出,威爾遜身為黑人學者,竟然顛倒黑白,明目張膽地寬容美國社會中
種族歧視的醜惡現實,把貧困和罪惡之責歸究於窮人自身,令人深感憤怒。個別
偏激的黑人民權人士甚至義憤填膺,在公開場合對威爾遜進行謾罵和人身攻擊。
持平而論,威爾遜教授的個別學術觀點,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偏概全、言過
其實的微瑕 。但是,克林頓總統對威爾遜非常欣賞,他不僅認真拜讀了這位教
授的全部著作,而且還多次邀請威爾遜來白宮共進晚餐,禮賢下士,洗耳恭聽,
當麵討教解決黑人貧困問題的高招兒。
威爾遜教授認為,美國社會中的黑人難題,是數百年以來的奴隸製以及種族
隔離和種族歧視製度造成的一個曆史遺留難題,錯綜複雜,積重難返。當前下層
黑人的貧困和犯罪問題,又與經濟格局轉型、階級分化以及社會中貧富懸殊的現
象密切相關。曆史的前進、製度的完善、教育的進步、人性的覺悟都是漸進的,
不可能在短期內創造人間奇跡。“肯定性行動”政策對少數族裔的照顧和優惠固
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應大刀闊斧地改革有缺陷的福利製度,從財政
政策、基礎教育、社區功能、教會協助、家庭價值等方麵多管齊下,才能逐步解
決下層黑人貧困和犯罪的嚴重社會問題。
縱觀全球,民族矛盾和種族衝突已成為今日世界的頭號動亂之源。人類社會
進入21世紀之時,文明衝突、種族糾紛、民族矛盾、國家分裂的悲劇仍在全球各
地頻繁上演。美國作為世界上種族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自身絕非是一個置
之度外、袖手旁觀的角色。如果下層黑人的貧困化和高犯罪率問題始終得不到真
正解決,美國社會將可能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