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太郎

本人喜愛旅遊,各地風土人情在此與各位分享
個人資料
正文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2018-01-19 21:08:40) 下一個

牛首山原本就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名山,在南京一直就有“秋棲霞,春牛首”一說。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牛首山風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譽,古有牛首煙嵐、獻花清興、祖堂振錫等金陵美景,還遺存了很多曆史古跡,如嶽飛抗金故壘、摩崖石刻、弘覺寺塔、鄭和文化園等。近年,世界佛教界至高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於南京盛世重光,南京市決定建設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長期供奉佛頂骨舍利。旅遊區以“補天闕、藏地宮、修聖道、現雙塔、興佛寺、弘文化”為理念,保護牛首山曆史文化遺存,修複牛首山自然生態景觀,利用原有礦坑建地宮,長期供奉佛頂骨舍利。

牛首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梁代高僧寶誌和尚曾對梁武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相傳文殊菩薩曾領一萬菩薩冬居於此;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廟佛窟寺也修建於梁代(司空徐度);唐代時,牛首山曾與西北之清涼、西南之峨嵋並稱佛教三大名山。山高海拔242.9米,因為東、西峰對峙的形狀像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又叫牛頭山,目前牛首山上隻留下了東峰,西峰的山體在1937-1958期間受到了兩次破壞性的鐵礦開采,形成了一個60多米深的礦坑。2012年,確定在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建地宮安奉佛頂骨舍利的意向。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10月27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頂宮內,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正式開園。整個文化旅遊區涵蓋佛頂聖境、寶相獻花、隱龍禪穀、謐境禪林、天闕小鎮五大功能區。耗巨資40億建成的佛頂宮,供奉著釋迦摩尼頂骨舍利,成為國內之最,蓋過法門寺。佛教氛圍濃鬱又不誇張,雖然是新的人造景點,尚還沒有很濃重的商業氣息。這個景區必去景點就兩處:佛頂宮(地宮)和佛頂寺,其他的都是浮雲。佛頂宮的建築太震憾了,由禪境大觀、舍利大殿、舍利藏宮三大空間組成,內部分九層,估計層高有七米。底層的舍利藏宮供奉著當世僅存、世間唯一的釋迦牟尼真骨舍利。平時不對外開放參觀。佛頂宮規模宏大、建築奇偉、工藝精美,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很現代、很有氣派。堪稱世界佛教奇觀。

佛頂宮

作為佛頂聖境區的核心之一,佛頂宮坐落於牛首山西峰之處,建基於曆史遺留礦坑之上,總建築麵積約13.6萬平方米,與佛頂塔共同構成牛首西峰新景象,與牛首東峰遙相呼應,再現牛首“雙峰雙闕”並峙的宏偉盛景。整個佛頂宮以佛祖頂骨舍利供奉為主題,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和內供養。大穹頂形如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之上,象征著佛祖的無量加持;小穹頂下部為蓮花寶座造型,上部為摩尼寶珠造型,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聖意象。佛頂宮內部由地上部分的禪境大觀和地下部分的地宮構成,其中地宮分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兩個空間。整個佛頂宮不僅是珍藏佛祖頂骨舍利、接受信眾瞻禮參拜的主要場所,還是將舍利文化、世界佛禪文化以各種藝術手法集中呈現的文化展陳場所。

禪境大觀

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內部淨高約41.2米,涵蓋了地上三層。整個空間麵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以黃、白、灰三色為基調,布置出人間山水,從而讓人們在行走之際領略禪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禪境花園及中間的如蓮劇場三個部分組成,展現了佛祖一生的行跡。

禪境大觀的頂部是娑羅穹頂,圖案來源於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穹頂采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可以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正午熱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臥佛

中心為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表麵仿以漢白玉材質,能360度緩慢地旋轉,表現了佛祖寧靜、安詳的涅槃境界。

劇場的南北兩側是兩個禪境花園。南側是象征佛陀出生的禪境花園,整體造型像一朵蓮花,中間是一棵生生不息的無憂樹。北側是表現佛陀成道的禪境花園,中間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樹,地上用黑白兩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純潔。

佛頂塔

佛頂塔是佛頂聖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建築高度約88米,建築麵積5065平方米,九級四麵,與明代弘覺寺塔相為呼應,重現曆史上牛首山“雙塔”的恢弘格局。塔內供奉一尊毗盧遮那佛坐像,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銅鑄金剛鍾,還有各種經藏展示。整個佛頂塔造型宏偉,盡顯唐風古韻,登塔望遠,可盡收牛首山四季美景。

佛頂寺

佛頂寺位於牛首山主峰西南側,坐西朝東,占地麵積35.6畝,總建築麵積10549平方米。整體建築群依山造勢,寺院佛殿建築以中軸線貫穿對稱布局。佛頂寺建築群沿襲古代宗教建築禮製——佛院的伽藍七堂之製,秉承唐代建築風格,按功能劃分為禮佛、弘法、齋堂、僧寮、茶苑5個區域。

牛頭禪文化園

牛頭禪文化園位於牛首山東峰南側山腰,以傳承法融禪師的牛頭禪宗文化為核心,保留弘覺寺塔、摩崖石刻等曆史遺存。采用傳統江南園林風格木結構建築,單體建築以榫卯結構顯唐風古建風格。其景觀

宏覺寺塔

載體通過文字、光影、石頭、花木等藝術表現形式,傳達“空”“本”“幽”“簡”的禪意內涵。弘覺寺塔位於牛首山東峰南坡,塔高38.49米,七級八麵,是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始建於唐大曆九年(774年),相傳是唐代宗李豫為“感夢而築”後毀,現塔身為明初重建。1956年弘覺寺塔的地宮裏出土了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在塔的第三至第七層,有70多條題記,最早的是明正統五年(1440年)題。此塔曆經兵燹,明代重修,為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磚塔。1997年按原有風貌修複,千年古塔得意重現雄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