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篇文章,看得我目瞪口呆。“近日,有位孫姓女士在社交平台發帖稱‘魯迅故裏景牆使用魯迅吸煙畫麵,係誤導青少年,要求更換’”。
在紹興魯迅故居的白牆上赫然一副魯迅吸煙的畫像,對我們這一代人而言,這幅畫像太熟悉了,太有名氣了,他出現在各種各樣紀念魯迅的文章書籍裏,從普通百姓到大師專家,成了經典的魯迅畫像。從1974年創作至今50年,似乎誰也沒有提出這個問題,誰也沒有“捂一捂”這張照片的意思(注:上大學看西方電影有接吻鏡頭,校長建議“捂一捂”)。景區選了魯迅最有代表性的畫像,很有親切感。
抽煙絕對是個損人不利己的陋習,可是人類抽煙幾千年,不說祖宗的祖宗的祖宗,就是我們經曆的歲月裏,男人抽女人抽老人抽孩子也抽,百姓抽名人也抽,不能因為現在覺悟了,限製吸煙勸阻吸煙,就抹去抽煙的曆史抹去抽煙的人群。何止魯迅,毛老人家、鄧大人,夾著香煙談笑風生的照片都出現在公共場合,通過電影電視傳遍全球,他們的名氣更大影響力更廣示範力更強,是不是都要禁止,或者隻能放在大眾看不見的地方?
抽煙是不好,我本人還過敏呢。二手煙不僅害己還害人,所以公眾場合不能吸煙。在這邊你在室外吸煙都要有距離限製,不能靠著公共建築物就近來一支。舉手讚成!
但是不能因為要革抽煙的命,就連畫像的命也革掉。不知道馬季的“宇宙牌香煙”是不是也下架了?
想起當年,革資產階級燙頭臭美的命,我們班一位陶姓女生因為天生“自來卷”就成了罪過,我們串聯到北京,差點讓首都紅孩子當場給動了剪子!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群眾還是有了更高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那種荒誕的思維雖然高舉“政治正確”的大旗,終究為人不齒。
“許多網民對孫女士的投訴,認為是矯枉過正,太過敏感,不信任年輕人的基本判斷力與自製力,“開始玩西方白左那一套了,連一副畫都不能容忍了”、“很多電影電視劇裏麵有個湖南人,在天安門上有抽菸鏡頭”、“我不抽煙但我看完新聞隻想說,希望版畫不要變動”、“用正確的事,故意製造輿論場爭論和族群撕裂、對立”、“先生很愛抽煙的,不用換”。”
官方也正式回應——
“景區稱,景牆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是魯迅故裏的組成部分,已成為海內外遊客來紹興的重要打卡地。魯迅故裏景區始終堅持尊重魯迅、尊重曆史、尊重藝術,不輕易改變魯迅故裏在廣大遊客中的既有形象。”
一場小小鬧劇就這麽被睿智的公眾壓趕下台了。但是,隻要有合適的土壤、氣候和溫度,類似的歪瓜裂棗會雨後春筍般冒出一大片的。
人啊,人!可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