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蔥

像文人一樣愛寫,像文盲一樣犯傻;像女人一樣愛美,像男人一樣爺們;橫眉對老公,俯首為朋友
個人資料
花似鹿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姐帶我看考古

(2025-07-04 09:03:34) 下一個

看電視劇《護寶尋蹤》,想起一件往事。那年到成都,大姐帶我去看了成都市正在進行的兩項考古工程。

第一項是在青羊區四川省委辦公樓的對麵。2000年,省委辦公廳要改建機關食堂,在挖地基的時候,有了意外發現:居然發現了完整的“船棺”墓葬。(網絡圖片)

我去的時候,挖掘仍在進行中,巨大的現場很簡單地與車數馬龍的街道做了隔離和天棚,下到地坑,眼前就是一具碩大無比的完整“原木”,這就是其中最長的一具船棺18.8米,後來被譽為“船棺王”。另外還有十幾具小一些的船棺,無論大小都是珍貴楠木。有幸如此近距離端詳——

大姐曾經帶著攝製組跟考古隊拍攝,跟他們很熟,那天特意請來考古隊的一位副隊長為我們講解

這一處船棺墓葬應該是戰國時期大型船棺墓葬,可能是古蜀開明王朝王族或親族墓地,棺中屍骨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居多。

大姐說,四川人有“見棺升官”的說法,當時四川省委書記是周永康,船棺發現後周永康果然調任京城,升任公安部長。成為成都人街談巷議的熱點。

成都的這片船棺墓葬《中國地理雜誌》曾經詳細介紹。我在網上找到了這篇報道,摘錄如下——

“在墓穴的中腰位置,放置有一根粗巨的大木枋,將墓穴劃分為南北兩個墓室。北墓室似乎為主室,主要的大型船棺都放置在此;南墓室麵積較北墓室略小,除了一具貫穿南、北墓室的大型船棺外,保留下來的棺木是空蕩蕩的,沒有擺放船棺或其他形製的棺木。這或許是由於蜀國滅亡以後,這些主要的船棺被有意遷移或破壞,所以隻有墓穴兩側的次要船棺保存了下來。在墓穴外的南麵,有一座同時期的建築基址。該基址似是以土為台基,周圍有架空木平座,前麵有粗大簷柱且前簷開敞的木結構殿堂。殿堂的兩側有木構的耳室,耳室的東西兩側壁正好與墓穴東西兩邊相對應,故殿堂與墓穴應是統一規劃、作為墓地的祭祀性建築而設立的。墓穴的北麵現在壓在街道下,但從墓穴東壁的坑緣木枋繼續向北延伸的情況分析,在該墓穴的北麵也應當有一座與南麵類似的祭祀性建築。至於已知這些遺跡現象的更南和更北麵,或許還有其他墓地的存在

最大的1具長達18.8米,直徑1.7米,堪稱中國的“船棺王”。其餘13具為小型,包括一些為殉人或專置隨葬品的小型木棺。令人驚異的是,所有棺木均用貴重的千年楨楠整木鑿成。葬具下墊有縱橫交錯的枕木。遺憾的是,墓坑現存17具葬具中除3具小型船棺未被盜掘外,多數均被盜,或在漢代遭到損壞,但還有7具船棺、獨木棺葬具保存較完好,其中5具棺蓋、棺身均完整保存。據專家們推測:整個墓坑若不遭到破壞,葬具總量應超過30具。由於各木棺周圍滿填密不透氣的青膏泥,木棺及隨葬的漆木器和竹席均保存較好。”

我們從船棺墓葬出來,又去了金沙遺址考古現場。

同樣是在成都市青羊區,船棺發現僅僅一年,又發現了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挖掘現場沒那麽深,基本就在地麵,除了一個又一個長方形正方形的大坑外,沒有什麽東西陳列。隊長把我們領到工地旁邊的辦公室,裏麵的陳列架上堆滿了各種文物,說老實話,看上去髒兮兮的這個器那個器,是在不懂。他指著其中一件薄薄的金箔說,這個是最珍貴的,這就是後來被作為成都旅遊標誌的太陽鳥,還被設計成了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穹頂(網絡圖片)——

金沙遺址所清理出的珍貴文物多達千餘件,從文物時代看,絕大部分約為商代(約公元前18世紀後期-公元前12世紀末期)晚期和西周(約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為春秋時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記憶中,好像象牙製品比三星堆還要多。

照片顯示,那天是2004年4月22日。

現在這裏已經建成了遺址博物館,可惜2010年以後,沒有去過成都了。由此又想起大姐,

沒有她那麽熱情,那麽精心安排,怎麽能在這兩個遺址尚未正式對公眾揭開麵紗時,就能在“後台”一睹真容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水沫 回複 悄悄話 “見棺升官”,蔥蔥有沒有升官?:)大姐和蔥蔥都好有氣質~~~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棒的大姐。好美的鹿蔥,知性優雅!謝謝分享。節日快樂!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氣質的大姐,蔥蔥肯定也啊,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