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無間》算是一部大作,足足四十集,雲集了靳東、張誌堅、王誌文、王麗坤等等當紅的曾經紅的演員一大群,還有譚凱、張晞臨等不錯的演員助攻,一時間好不壯哉。
這戲構思不錯。日偽時期的上海本來就是間諜雲集的地方,真真假假裏裏外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個城市這個時期特別適合演繹複雜曲折的間諜戰。張誌堅飾演的“閃官”作為前清皇族妄想複辟成為“三棲”間諜不失為一個金點子。
但是好的構思得有好的呈現,尤其是人物要符合性格發展邏輯,細節應該符合生活真實。
舉個栗子:《三體》子虛烏有的科學幻想,之所以受熱捧,不僅僅因為劉慈欣敢想敢寫會想會寫,還因為在於他寫的那些人物性格那些細節符合生活邏輯,所以你就信了。
典型如《安娜卡列尼娜》,她在火車上邂逅沃倫斯基,下火車丈夫卡列寧來接她,她忽然發現丈夫的耳朵好難看!小小細節,心理微妙的變化一下子抓住了人!
這劇當然跟經典無法相比,那就用一個影視劇《潛伏》。《潛伏》有一個細節,每天晚上假夫妻倆吱嘎吱嘎“搖床”,很好笑,當年不一定真有這事,但你相信,因為符合邏輯是可能的。
《無間》裏,靳東和王麗坤一直被追殺,殘暴的76號追殺他們,冷酷的軍統追殺他們,你感覺到他們身處險境嗎?大搖大擺出入所有場合。怕人不注意,還公開在大馬路上久久擁抱。記得魯迅嗎,他不是間諜沒有武器,就因為幾篇文章還要“破帽遮顏過鬧市”呢!
再說靳東,即便是被注射令人精神失常的藥劑,都如金剛不壞之身,不但始終清醒,還能精致無暇,最後還可以鐵手斷扶手,掄起椅子暴砸魔窟。
我實在忍不住:好不好別再這麽糟蹋俺們靳東了,剛剛在《底線》出了彩,又讓你們的設計給毀了。挺好個演員這算不算高級黑啊?
有親戚孩子考過招收國安的學校。麵試第一關就是相麵,不能太醜不能太俊,這樣人海茫茫一張沒有特征的臉才不容易被發現被記住。影視劇咱不論這個,一號英雄長得俊沒意見,但是好不好有點偽裝,有點警覺,至少讓人感到環境的險惡。
還有,王麗坤被76號抓去,受盡酷刑,兩腿一瘸一拐的,一眨眼放出來就可以在林中奔跑如飛去救情人了!
額的個娘!鋼腿是怎樣煉成的?
再說王麗坤這個人物的設計,前清遺老的女兒,從小在日本長大,在美國受訓,可以說骨子裏沒有什麽“我是中國人”的概念,頂多也是“我是大清國”的人。據我所知,別說前清遺老,就是很多少數民族,在民國時期也沒有什麽愛國情懷,逐水草而居,民族意識很強。至於“我是中國人”的自覺性,他們沒有這樣的成長的環境,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轉變需要過程,王麗坤怎麽轉變的看不出來,忽然一下子就說:“我們是中國人”,好虛偽。
一個從小受間諜訓練的優秀特工,從日本到美國的特工道路,從日本到美國的成長環境,啥時候當了軍統,還被軍統副局長王誌文看中,何時何地何原因看中的?總得交代一二,哪怕用幾個鏡頭閃回也好,讓觀眾了解她的一二高明吧?可是我們看到的就是她愛得糊裏又糊塗。在情愛、父愛之間搖來擺去。
因為人設不真實,所以王麗坤演得也不好。其實好的角色演員也得心應手。想一想當時因一部戲爆紅的年輕人後來就沒什麽好戲出彩了。那是因為再沒有好的活靈活現的人物讓他們印象深刻了。
千萬不要放過細節,魔鬼就藏在細節裏。做人做事要從細微處著手,文藝作品也一樣,沒了細節還有生命嗎?如今的戲沒有細節,隻有概念和想當然,可以將虛空的人物呼來喚去。
主要人物站不住,這戲就失敗了一半。
這部戲啜妮演得好,她的角色設計也合理。一個忠於職守的特工,將個人情感深埋於心底,隱忍堅強,符合邏輯,演起來也順啊!當然 啜妮是個好演員,角色應該表現的特性她都演出來了。她的《塵封十三載》,那一個傻乎乎的有道理,這個精明強幹還是有道理。
這部戲還有一個不重要的角色76號的“任處長”非常好,這個演員叫石文中,演過各種反派,那種狡詐凶狠笑裏藏刀見風使舵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張誌堅不用說,他的氣質就符合角色,反而王誌文稍稍有點過,微表情用力大了點。
一件設計得很時髦很得體的衣服,可惜讓裁縫做壞了,到處都是窟窿,隻好打補丁,這補丁的材料很金貴,有羊絨有錦緞有絲綢,遠看五顏六色的補丁讓這件做工粗糙但時尚的衣服bling bling,但是湊近了觀看,這衣服千瘡百孔,發亮的都是補丁!
上麵的話可能過於刻薄,有失公允,其實,《無間》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無間》我以為最好的是結尾靳東的死。抗戰結束,國共的勢不兩立從水下浮出水麵。他在閃官的繁星計劃裏,除了沈嘯,共產黨並不信任他,但是沈嘯死了,共產黨鏟除可疑分子情理之中,手段過激置於死地也是可能的;軍統恨他要死,牧溪鶴早就想弄死他,暗殺本來就是軍統看家本領;他背叛義父以至於閃官自殺,義父的女兒王麗坤報仇也不無道理。
共產黨、國民黨、前清遺老遺少,到底誰要了他的命?
至於王麗坤最後在他們相聚的小飯鋪擺上兩副碗筷,是靜等靳東赴約還是奉命打死他在做最後的祭奠?
總之,結尾充滿懸疑,也緊扣了“無間”的主題。——無間道的間諜下場都不好。
曾打入國民黨軍統、中統,汪偽政權、日本特務機關,有“五重間諜”之稱的共產黨情報人員袁殊的命運就是如此。
1931年,在時任中共特科情報科科長潘漢年和助手歐陽新(化名王子春)的介紹下,20歲的袁殊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參加特科工作。
1932年,袁殊在表兄、蔣介石的紅人賈伯濤介紹下順利打入國民黨中統,後成為中統頭子吳醒亞的“幹社”情報股股長。
1934年秋天,在單線聯係人王子春突然失蹤(原因至今不明)的緊急情況下,在尋找組織的過程中,袁殊陰錯陽差地成為了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的秘密情報員。
抗戰爆發後,在杜月笙介紹下,有日本留學背景的袁殊被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所招募,在潘漢年同意下,成為了軍統局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
1938年,“岩井公館”的雛形、日本外務省情報部直屬機關上海日本總領事館“特別調查班”成立,由副領事岩井英一統領,成員共十幾人,基本都是日本人。一直以記者身份與岩井保持著信息互換關係的袁殊被招為情報員。
至此,袁殊成為不折不扣的“五重間諜”,時年27歲。
1940年,袁殊以“興亞建國”代表的身份應邀訪日,他根據多渠道消息,結合日本間諜活動,回國後向潘漢年報告了“日本欲南進,稱霸東南亞”的情報。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中蘇極為關注日本是否北進,在東線夾擊蘇聯。袁殊廣泛與日本各路軍官頻繁往來,最終作出“日本不會放棄南進”的判斷,匯報給潘漢年,延安轉告了蘇聯。蘇聯下決心將東線40萬兵力統統調到西線,這條情報可說功不可沒。對此,蘇聯向中共表示了感謝。
沒有大智無法行走在這多重空間,沒有大勇無法承受這刀尖上的遊戲。這裏得樹個大拇指:了不起!
可是大智大勇又如何?
1955年袁殊受潘漢年案牽連被捕。
1965年,袁殊被宣判為國民黨CC特務、軍統特務,日本特務、漢奸,判處有期徒刑12年。他本應在1967年刑滿釋放,但因為“文革”,又被關押了8年。
1980年2月24日,時任中調部老幹部局局長郭達凱給袁殊送來了300元錢作為醫藥費,並和他談了近一小時。他得知,自己寫的材料已正式轉交組織,在中調部落實政策辦公室備了案。他當麵提了要求:“在國內我已經成為了一塊廢料,不如放我出去活動。”
1982年8月,潘漢年平反。10月7日,袁殊也終於等來了平反。這一天,中調部和公安部人員給他送來了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書。判決書宣布:一、撤銷本院1965年度刑字第15號判決;二、宣告袁殊無罪;三、原沒收的財物折價人民幣3764.49元,予以發還。
平反時他要求不再叫“曾達齋”,恢複本名“袁殊”。他說,縱觀自己的一生,袁殊這個名字沒什麽見不得人的。
平反結論肯定了袁殊的貢獻:為黨提供過重要戰略情報。但是袁殊沒想到,平反後他的黨齡還是隻從1946年重新辦理入黨手續算起。一次跟人說起,他掉了眼淚:“他們欺負我,抹掉了我15年的黨齡。”
無間道的人生啊!
1939年的袁殊——
注:網絡圖片
又是一篇精彩影評,讚。
《無間》我難得看了不少,衝王誌文。其實張誌堅也演得不錯。好演員的演技在拿捏角色,要寧願有點不足,萬不能過火。中國文藝卻鼓勵“過火”,從早年劉小慶到今日靳東。一出場就是“穿林海跨雪原”的陣仗。
我好好看過的電視劇竟然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孫淳是個好演員。問好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