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五十個人拿起來讀,大概隻有一個人可以讀完”
這樣的書,你會讀嗎?你會買嗎?不清楚別人的選擇,可是我是不會買的。買來的書讀不下去,純屬裝樣子的事情,不是虛榮就是傻蛋,不幹。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獲此盛名的書,讀不完的書,我有一套,到手超過二十年了。不是買的,是朋友送的。
有位來自多倫多的朋友,在我的書櫥裏發現了這套普魯斯特,向來沉穩的他,興奮地大聲說:“你還有這套書啊!”我不好意思地坦白:“可惜沒能完全讀下來”。
學文學的哪能不知道普魯斯特,不知道他七卷本二百多萬字的鴻篇巨製、舉世聞名的《追憶似水年華》啊?可是讀完它的有多少呢?
連村上春樹都借他小說的主人公說 “我既沒進過看守所,也沒長時間地躲在哪裏。人們都說沒有這樣的機會就不可能通讀《追憶似水年華》。”
於是,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竟然成了一句名語箴言。
於是,我擁有這套書二十年,未能卒讀,好像也不用太慚愧。何況,我還是不時地讀一讀,翻一翻,以離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稍稍遠一點。
人大概真地需要像普魯斯特那樣雖然家境富裕卻身體羸弱,無法精力充沛地紙醉金迷肆意揮霍,而文采聰慧又不能束縛思考的衝動,於是便在優裕的生活裏慢慢悠悠地精準細密地寫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物,心靈上的每一次感知每一個印記。
所以,即使不能通讀他的小說,順手拿起來,他寫的隨便哪一段都挺能拿住你的目光和心思的。
我這套書中譯本是譯林出版社,1989年初版,精裝硬殼。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多達15人!據說曾經有兩位著名的法語翻譯家,試圖獨立完成翻譯,結果,一個中途放棄,一個中途仙逝,不由人不扼腕歎息。。。。。
難以卒讀,難以翻譯,真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啊。
但是,普魯斯特還是在最難之外給了我們最易:以他最愛的瑪德琳小蛋糕代替巨著滿足了我們的食欲。這款小蛋糕也不負普魯斯特,在2006年的“歐洲咖啡館”運動中當選為法國甜食的代表。
還是說書吧,雖然不能通讀到底,畢竟還可以摘幾句名句與大家分享:
當一個人不能擁有時,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生命隻是一連串鼓勵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一一浮現了,然後消失了。
永遠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寫於11月18日夜,普魯斯特逝世96周年日
當年,Alice Munro得炸藥獎,還有些不平。如今,讀短篇多了。才發現短篇的精致有趣。也體會她和那些短篇大牛背後的超強功力。小說,講白了就是故事。聽故事,要麽聽內容,比如懸疑破案曆史故事,要麽聽文筆。或者兩者兼得。好壞其實都很主觀。真的說筆力,John Le Carre的間諜小說和Raymand Chandler的偵探小說,都是一等一的文筆。隻是陷在通俗的套臼裏,難登大雅之堂。可對聽故事看文筆的讀者,能有啥影響?
如此說來,我們旁征博引的好,多是旁人的好。自己體會來的,其實並不太多。
威廉毛姆在《書與你》裏這麽評價:“普魯斯特畢生隻寫了一部小說,即《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篇幅巨大,有十五卷之多。它們剛一問世就贏得了盛譽。我承認,我寧可讀普魯斯特的有點沉悶的作品,也不願讀其他人的使人快樂的作品。第二遍讀他的作品時,多數人會采取一種更通情達理的態度。普魯斯特的作品裏,經常出現重複,他的自我分析顯得十分冗長。而且,他反複強調那種無聊的嫉妒心,到頭來,就連耐心最好的讀者也不能不覺得厭倦。幸而他的優點足以補償這些缺點。他是一位偉大的富於創造性的作家,感覺敏銳,同時具有非凡的心理透視能力。我以為,讀者們將來會把他推崇為一位奇妙的幽默作家。我建議你從頭開始閱讀這本內容豐富而篇幅巨大的小說,當你讀得有點厭倦時,不妨跳過一段再讀。不過,千萬不要漏掉關於韋都亨夫人或夏魯士男爵的任何部分,這兩個人物是我們這個時代裏最有幽默感的人。”
這個建議很有意思,我看後還專門去九九藏書裏找有關韋杜衡夫人和夏魯士男爵的部分來看。:)
我也隻是翻了翻,據說出演同名的電影的演員們也無一人讀過。
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謝謝,在這樣的靜夜裏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