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2025 (14)
11月11日,中國的”光棍節”,剁手黨們從午夜開始就踏上了買買買的瘋狂征程,據很靠譜的財經專家葉檀女士說,第一年的光棍節,銷售額5000萬元,2017年銷售額1682億元,10年間上漲了3364倍!今年,據說國人消費意願下降,但是仍然超過了1682億元!
這一天在西方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隻是絕對沒有狂喜的呼叫,沒有歡樂的氛圍。這一天是Remembrance Day(中文翻譯國殤日,也稱陣亡將士紀念日)。
在這之前,在各種公共場合,就開始有許多頭戴紫紅色、墨綠色貝雷帽,身著戎裝、胸配勳帶的老人在募捐。雖然他們身軀不再健壯,步履已顯蹣跚,但是,如雪的白發襯托著的是一張戰士的麵龐,他們身上藏著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啊!想到自己逝去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的父親,不由得對這個日子有了幾分敬意。
這一天加拿大全國休假一天,所有娛樂場所都不營業。完完全全是來祭掃悼念的日子,這麽一說,又有點兒像清明;可國殤日不是悼念所有失去的亡靈,而是特指紀念為國捐軀的戰士。
查考史料,這一天最初叫停戰日(Armistice day ),在原英聯邦所有的成員國舉行,紀念1918年11月11日11時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23年到1930年期間,加拿大政府把每年的11月11日定為停戰日。1931年,加拿大國會通過了改名為國殤日的法案,並且規定在11月11日舉行隆重的節日慶典,以紀念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在維和行動中犧牲的加拿大士兵。
這個西方的國殤日也融進了許多華裔的鮮血和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兩國都從殖民地和中立國招募勞工,代替士兵從事搬運、修路最低等的體力勞動。為了在戰後贏得一席國際地位,也為了省去派遣軍隊參戰的費用,北洋政府曾向英法兩國表示願意提供勞工服務。法國欣然接受,英國從最初拒絕、不久也加入進來。
從1816年法國招募的第一批華工,到1918年一戰結束,有10-13萬華工在歐洲戰場服務,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在一戰期間大約2萬人死亡,大部分死於戰後遺留軍火的清理和1918-1919年肆虐的西班牙流感。他們後來葬於法國與比利時的40處公墓,其中最大的在法國努瓦耶爾公墓。據說,當年,法國對華工管理鬆散,死亡的華工和法國軍人貧民埋葬在一起,英軍則是正規的軍事化管理,專門為中國勞工軍團安排了墓園,這些墓地,一百年來,一直由英國的戰爭墓地委員會負責維護並更新修複墓碑(應該謝謝他們)。
戰後大多數華工回國,隻有5000-7000人留在法國,成為巴黎華裔社區的前身如果說,一戰期間,我們的同胞還沒有出現在戰鬥前沿,那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在加拿大的先人在沒有公民權的情況下被征入伍遠赴歐洲戰場,正是他們的英勇無畏、流血犧牲,加拿大才於1947年正式廢除排華法案,給予華人投票權。
1919年在加拿大出生的黃炳芳, 1942年4月自願入伍參軍,被派往歐洲作戰,曾經參與1944年6月在諾曼底朱諾海灘(Juno Beach)的登陸行動,因表現出色榮獲晉升。
今天小城陰雲密布,中午時分,在海港公園戰爭紀念碑下,國殤日的遊行正式開始,所有人的胸前佩戴著一朵嬌豔無比的紅花———罌粟花。
罌粟花,在中國人眼裏,與鴉片、毒品相連,在加拿大卻是國殤日的花。這裏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網上有篇相關文章,下載於此,和大家共享___
”在法國與比利時交界的弗蘭德斯地區,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拿破侖戰爭時期開始,那裏就戰事不斷,白骨成堆,焦土遍野。隻有浸透鮮血的罌粟花從被炮火深翻過的土壤裏茁壯地鑽出來,厚厚地生長在陣亡將士的墓地,濃濃密密,妖妖豔豔,一望無際地搖曳著。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一名軍醫約翰·麥克瑞中校在戰地救護所救治傷員的同時,還負責掩埋陣亡將士的遺體,親眼目睹了戰場的慘狀,目睹了紅透半邊天的罌粟花。5月的一天,他在掩埋了好友之後,抑製不住悲傷和激動,在一張碎紙片上寫下了十幾行詩句,詩是這樣的:在弗蘭德斯原野,罌粟花吹動著……
1918年,約翰·麥克瑞因患傷寒不治,永遠躺在了弗蘭德斯原野上,可這首詩沒有因他的逝去而隨風飄散,因為它道出了千千萬萬戰士的心聲,很快便以民歌形式在歐洲前線和北美後方廣為流傳,凡是聽到它的人,無不為之深深打動。
1917年,加拿大為戰爭籌款發行"勝利債券","買勝利債券"的廣告牌就是一個站在十字架林立的墓地前的士兵和麥克瑞的詩句"倘若你們背棄了諾言,我們將不能闔眼",原定債券計劃是發行1.5億加元,最後實際發行了4億加元。1921年,加拿大退伍軍人協會正式采用罌粟花作為紀念陣亡將士的標誌,約翰·麥克瑞也被後人譽為有"槍手的眼睛、外科醫生的手和詩人的靈魂"。1931年,加拿大國會正式通過每年的11月11日為"Remembrance Day"的決議。隨之,美國、英國及英聯邦的其他國家也都選定罌粟花作為紀念陣亡將士的鮮花。
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加拿大人沒有忘記麥克瑞的詩作和詩中的罌粟花,沒有忘記曆史。加拿大人不僅在麥克瑞的家鄉多倫多附近的GUELPHDE小鎮建立了"麥克瑞故居"博物館,還在互聯網上製作了許多網頁如"國殤日的鮮花"紀念麥克瑞和他的詩。《在法蘭德斯原野》這首詩和罌粟花已經成為了加拿大"國殤日"的一部分。現在在加拿大的10元紙幣上也有兩句這首詩的語句,看來加國人對這首詩還是情有獨鍾的。 “
和我們的認識不同,在西方,罌粟被視作安息、長眠的象征。據說,在土地變為荒漠,所有的植物都沉寂了,唯有罌粟的種子可以再蟄伏多年以後再度開花。但是罌粟開花的前提是,他所在的土地不再被踐踏蹂躪,大自然所有的生物都趨於平靜。人們以此象征人類的和平。因為,隻有當和平再次來臨,紅罌粟才會開的更燦爛。
2008年,中僑互助會與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聯合舉辦紀念活動,向為加拿大捐軀的華裔軍人、現役以及退伍軍人致敬,共同紀念那些曾經為華裔移民爭取自由民主平等而慷慨赴的先驅。這是35年來華裔華僑的第一次聯合行動。
19世紀的一位哲學家曾指出,總有一天,和平將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人類所麵臨的挑戰在於,這種世界性的和平要麽是通過人類之間的互相理解實現的,要麽是通過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實現的。
約翰 麥克瑞中校也在他那首膾炙人口的傳世詩歌的最後,埋下了隱喻的結尾:
“你們若辜負了死去的我們
我們將永不瞑目,縱使罌粟花
依舊綻放在弗蘭德斯原野。”
(此文寫於2008年的Remembrance Day,當時還不清楚華工在一戰中的情景,故稍作補充,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重發,以滋紀念)
國殤日是一個紀念服務加拿大等老兵的節日,它和中國的清明節完全不可比,各種屬性也不一樣。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的直言。
今年的一戰紀念儀式,中國領導人沒能參加,實在有些對不住這些無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