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到西藏,拉薩是第一站,無論你飛機過來火車過來,都繞不開這西藏第一城;即使你對西藏風俗不熟曆史懵懂,拉薩也不會是陌生的地名。
拉薩城不大,幾條新建的街道已經與內地風格相近,隻有八廓街,才是拉薩的街。偷點懶,上網抄了一段:
“八廓街引又稱為八角街,由於在拉薩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中,“廓”與“角”的發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誤讀成“八角街”了。
八廓街在拉薩市舊城區,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麵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隻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八廓街是拉薩市內的一條著名街道,也是拉薩曆史上最早、最繁榮的一條街道。其正確譯者為“帕廓”街。帕,意為中;廓,意為轉。按西藏佛教徒的說法,以大昭寺為中心,沿著長方形的街道繞一圈稱為“帕廓”,意即“中轉”,表示向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朝拜。”
八廓街商家林立,基本上是我們漢族兄弟在兜售或真或假的西藏旅遊紀念品,實在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大昭寺香火旺盛,我這過敏性鼻炎對那繚繞的的香火煙氣也無法承受。我一心惦記著的是那家與倉央嘉措傳奇愛情有關的藏式餐廳瑪吉阿米。
倉央嘉措,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六世達賴喇嘛。1683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尋找轉世靈童的事情持續了15年,這意味著倉央嘉措被認定為轉世靈童時,他已經是15歲情竇初開的翩翩少年了。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倉央嘉措家族所屬的寧瑪派佛教不象格魯派那麽對僧侶私生活要求嚴苛:不許娶妻生子。如果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誨尚可,可是對一個15歲少年,已經有著浪漫情事的倉央嘉措來說,就不那麽容易了。也許此後的悲劇賣根正在於此。(純屬我瞎想胡謅,不當之處盡可扔磚)。
據說,倉央嘉措去拉薩的路上,就與女伴同睡。到了布達拉宮,活佛的袈裟也裹不住少年的情思。於是,他常常換上平常的衣服溜出宮去,在拉薩的花園裏和朋友們把酒賦詩,流連忘返。被人稱作“情僧”。
參觀布達拉宮,走過那一間間一層層金碧輝煌、卻無陽光照耀的大殿,我這個年紀都覺得壓抑憋悶,何況那麽一個生命力旺盛又放蕩不羈的少年。怎麽可能很好地適應整天打坐誦經的刻板生活?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啊!
據說瑪吉阿米就是他在家鄉的一位意中人。他身在布達拉宮,心卻在姑娘哪裏。於是,免不了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直至一個大雪後的清晨,巡查的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順著腳印尋覓,直到倉央嘉措的寢宮。真相大白,結局殘酷。倉央嘉措的情人被處死,貼身喇嘛也遭嚴刑處置。倉央嘉措也被禁閉。
藏族人雖然是虔誠的佛教徒,可是他們內心最感親近的達賴,據說就是這位在布達拉宮沒有靈塔的倉央嘉措。他們之所以如此崇拜這位年僅二十三歲就遭到政治人物謀害的少年喇嘛,還因為倉央嘉措不僅是“情僧”,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民歌詩人。他的《情歌》詩集,詞句優美,樸實生動,在民間廣為流傳歌誦。因為少年喇嘛的情詩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的熱愛與理解。
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張千一作曲改編的《在那東山頂上》吧:
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白白的月亮
年輕姑娘的麵容 出現在我的心上
“年輕姑娘的麵龐”原詩為“瑪吉阿米的臉龐”。
“瑪吉阿米”現在是八廓街這家藏餐廳的名字,當年倉央嘉措與情人幽會的地方。我是半信半疑的,一個三百年前的藏式小木樓至今保存完整,可能嗎?但是我還是想進去坐一坐,不管怎麽說,除了布達拉宮,這裏是距離倉央嘉措,這個二十三歲死去的、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六世達賴喇嘛最近的地方。
餐廳在二樓之上,麵積很小,上樓的樓梯感覺就像上海石庫門老房子,樓梯又陡又窄,沿樓梯向上的一麵牆上貼滿了一張張明信卡。餐廳裏昏暗的燭光搖曳。人不多,最低消費一百元的門檻想必擋住了不少遊客。
餐廳最裏麵有兩對青年,嘻嘻哈哈的,我想,他們既沒有想著倉央嘉措,也不好奇他的情人瑪吉阿米,對他們而言,這裏不過是通常的酒館酒吧而已。靠窗一個中年人,頭戴著藏式禮帽,表情木然獨自對著麵前的藏餐發呆,比較那兩對小情侶,他似乎更適合坐在這裏。。。。
同行兩位男士都要請我喝一杯藏茶,我拒絕了。不是因為藏茶的高標價,而是覺得,跟他們坐在這裏品茶,怪怪的,環境與情緒不搭。
未進去之前,“瑪吉阿米”是個神秘浪漫的誘惑,從裏麵出來,望著滿天星鬥,我特想深深吸一口高原夜晚清涼的空氣。。。
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
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隻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隻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寫得多麽淒美的情詩啊!據說是他最好的詩歌之一。
《西藏文化談(原著:耶律大石)》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85531-1.shtml
事業供養(性供養)是密宗弟子崇拜上師的一種重要修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