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水手中來

風在雲上,雲在水上,水在我心上。
個人資料
正文

納豆激酶口服溶栓,忽悠還是科學。

(2014-06-19 17:42:17) 下一個

血栓是由血小板凝血因子逐級激活導致纖維蛋白交聯形成血管內凝血。可以溶解纖維蛋白的酶有不少,比如尿激酶鏈激酶葡激酶蛇毒激酶。這些酶都需要注射入血甚至需要用導管直接注射到血栓形成部位才能發生溶栓作用。因為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與食物中的蛋白質一樣,經過胃腸道會被變性分解成短肽鏈然後進一步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吸收進入人體。

有一天大半夜老媽突然打來電話說有種叫納豆激酶的東西,口服就可以溶解血栓。要我求證真偽。一種激酶可以溶解纖維蛋白很平常,這種激酶可以跨越胃腸屏障保持結構功能的完整性。這就太不尋常。好在科學事實都是可以查證的。我們就來查查有沒有納豆激酶通過胃腸原型吸收的證據。

在NIH的論文庫用Nattokinas查到80篇文章。作者不是日本就是中國。絕大部分是關於納豆激酶的抗血栓作用,本文就重點分析體研究納豆激酶經過消化道吸收的有兩篇論文。

第一篇論文,用ELISA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測定口服100mg納豆激酶後血中納豆激酶的水平隨時間的改變(1)。結果發現,口服後約13小時,血中納豆激酶的水平達到高峰。這個實驗有一個重大漏洞。用納豆激酶抗體結合的可以是原型納豆激酶,也可以是變性的納豆激酶還可以是納豆激酶分解後的短肽。所以即使實驗得到陽性結果也不能確定納豆激酶可以完整吸收。

要確定納豆激酶不受破壞吸收入血,必須通過血清樣本凝膠電泳,把經過電泳分散的蛋白轉移到醋酸纖維膜上,最後用經過標記的納豆激酶抗體與蛋白結合顯色,出現顯色條帶必須符合納豆激酶已知的分子量(納豆激酶是由275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酶,分子量27.7 KD)。

第二篇論文就是這樣作的。作者宣稱給大鼠經十二指腸灌注納豆激酶後3-5小時血清蛋白電泳顯示了納豆激酶的存在(2)。不過這個結論同樣經不起檢查,作者說的血清電泳納豆激酶出現的在37KD,而不是在納豆激酶應該出現的28KD的位置(Fig.2)。就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在體外用納豆激酶溶解血栓然後將樣本作蛋白電泳,這次納豆激酶出現的位置正是28KD(Fig.3)。很顯然,用血清樣本做出來的37KD的陽性條帶不是納豆激酶。

隨便查閱一下有關納豆激酶的公共資訊,百度百科寫得很清楚:“納豆激酶是大分子的單鏈多肽酶,可被腸道消化液(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腸液等)分解成氨基酸片段或分子量更小的肽鏈。”。一個由275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蛋白,任何動物的消化道不太可能為它的吸收而專門準備通道。

蛋白質通過消化道完整吸收不是絕對不可能。曾經有人說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一樣經過胃腸道是要完全分解才能吸收,尼羅河就發文揭露過他們的謊言(當然有科學事實為據)。有些分子量相對較小的物質,是有可能很少部分通過粘膜上皮的吞飲入血。這種情況如果是病原或者過敏原,很可能是有意義的,如瘋牛病“朊病原”和Bt毒素轉基因食品。但是如果需要一定物理劑量才能產生作用的藥物,其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納豆激酶口服是否有效的問題還可以從免疫角度來考慮。這個酶來自細菌,對人體來說是異種蛋白。如果完整進入血液必然激發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實驗用的抗納豆激酶抗體就是用它免疫兔子製備的。抗體與納豆激酶結合不僅導致其失去活性還有可能導致異種蛋白變態反應。

把生物大分子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吸收後作為原料在體內重新合成機體自身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進化過程形成的物種隔離機製。正是因為有了這道消化壁壘,生物種群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科學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納豆激酶口服溶栓如果是真的,當然是很多病人的福音。但是非常結論要有非常證據。

1. A pilot study on the serum pharmacokinetics of nattokinase in humans following a single, oral, daily dose.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13 May-Jun;19(3):16-9.
2. Transport of Nattokinase across the Rat Intestinal Tract.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95; 18(9): 1194-9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