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好萊塢和Netflix多上架左派影片?或可從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的價值觀心理學獲得答案

(2022-06-03 19:46:34) 下一個

為什麽好萊塢和Netflix多上架左派影片?或者可從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的價值觀心理學結合經濟學獲得答案。

先說說喬納森•海特 Jonathan Haidt 的書: 《正義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他本來是一位心理學家,由於多年身處象牙塔裏的學術生涯,他較左,支持民主黨。在2000年前後,他約了幾位好友一起研究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那些右派保守主義者,到底有什麽心理缺陷?結果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事情並非他們想象的那樣。 喬納森和幾位友人把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正義之心The Righteous Mind》,同時喬納森及其朋友們也因此實現了人生的蛻變,變成了較為溫和並具有一定保守主義傾向的人。

在《正義之心》中,喬納森設計了一個為心理學界所普遍認可的實驗,這個實驗到2010截止時,已經有幾十萬人參與了測試,均和理論預期相符。

實驗證明了一件事:如酸、甜、苦、辣、鹹五味一樣,人的頭腦中都存在著預置的5種“道德味覺”,分別是:關愛之心Care、公平之心Fairness、忠誠之心Loyalty、尊重權威之心Authority和聖潔之心Sanctity。

喬納森和朋友們在幾年內獲得了幾十萬人的實驗樣本,這些實驗樣本證明了一件事:左派人士基本隻擁有“關愛之心”和“公平之心”這兩種基本的道德味覺;而右派(保守派)人士,則更平均地擁有全部五種基本道德味覺。這個結論讓喬納森和他的朋友們非常震驚,因為它意味著,真正“有問題”的,並非保守派人士,而是左派人士。

喬納森和朋友們的最初用意,是想搞清楚“保守主義者到底病在哪”。他們一開始的確想當然地認為,保守派人士缺乏“關愛之心”和“公平之心”,換句話說,保守主義者既不關心弱勢群體,也不關心社會公平(或者“社會正義”)。但實驗結果,卻和他們的預測大相徑庭:不是保守派缺乏“關愛之心”和“公平之心”,而是左派人士缺乏“忠誠之心、尊重權威之心和聖潔之心”,也就是說,左派人士可能道德心理上更加不健全。

在《正義之心》中,喬納森為此做了一個比喻,就是“騎象人與大象”。喬納森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騎象人”謬誤(何為“騎象人謬誤“可到書中去了解或Google),在這本《正義之心》中,他把“騎象人”的部分放在了最前麵,並且以一個溫和的左派學者的口吻開始了他的講述。因為他知道,保守派通常不會拒絕溫和的左派學者,但反過來可就不一定了。

另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是,左派的“公平Fairness”是指結果平等,為了這個結果的平等甚至可以使用強製性的或非互惠的手段,而右派的“公平”是指機會平等。這一點在喬納森的書裏也提到了。所謂“機會平等”,他解釋為“鏡像平等”或者“互惠平等”。“互惠”的英文原文是reciprocal, 指的是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的這種“鏡像心理”的能力,所以右派的平等,又叫“鏡像平等”或者“互惠平等”。

那麽,為什麽好萊塢或Netflix電影電視大多宣揚左派價值觀?因為一部商業電影,其主旨最好是非常簡單的,假設觀眾中左派和右派各占一半,那麽由於左派是“道德味盲”,隻能品嚐出“關愛之心”和“公平之心”這兩種道德味道,那麽出於商業考量,編劇和導演自然就不太敢冒著失去左派觀眾的危險以他們缺乏的另外三種道德味覺“忠誠之心、尊重權威之心和聖潔之心”為主打了,反正右派是懂得或兼有“道德五味”的,那就隻送上Care和Fairness這道德兩味就可以了,這兩味是雙方都能懂的道德觀,比較保險。可是其它三味“忠誠之心、尊重權威之心和聖潔之心”在電影或電視劇中一直缺失欠奉的話,久而久之很多右派人士就會失了胃口,所以時不時覺得該取消訂閱Netflix了,但是小孩們卻不讓取消。 

注:有些內容引用自譚今女士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天啊,居然有人說社會主義有公平。
而你也說世界本來就不平等。既然知道世界本來就不平等,還硬要把世界掰平等,不就是讓人當上帝嗎?
人當上帝,會平等嗎?
機會平等不是平均。機會平等是不違法世界不平等規律下最好的平等了。
花刺蝟 回複 悄悄話 左派真是能忽悠!
飛揚的蒲公英 回複 悄悄話 以下回複: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2-06-04 07:17:56:

“所謂“機會平等”,我們認為“鏡像平等”或者“互惠平等”。“互惠”指的是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的這種“鏡像心理”的能力,所以右派的平等,又叫“鏡像平等”或者“互惠平等”。”
故歐美國家雖然一直被稱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是有工會、反壟斷法、員工基本福利、最低薪製度、遺產稅,員工的福利明顯比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還完善,這正是在創造互惠平等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實行“結果平等”

曆史經驗和現實樣本都證明了,社會主義所說的和希望實現的“結果平等”,基本上是走著走著就走不下去了,第一因為人類社會的任何政府或任何個人本身都有缺陷都不能讓別人得到真正的結果平等,第二因為“結果平等”這不符合人性,不符合人性的東西要強行去推行的話,一開始靠理念或許可以走一段,但是後麵要付出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高到誰也無法承受,會把整個社會拖垮,進入進退維穀的窘困,還有...

下麵不是我自己的觀點,而是選自維基百科的詞條:
主條目:對社會主義的批評
對社會主義的批評有多種觀點,由於社會主義有多種模式,許多批評僅僅集中於社會主義的特定類型。

經濟自由和右翼自由主義者把生產資料的私有製和自然實體或者道德權利那樣的市場交易看作是他們的自由和解放理念的核心,而且把資本主義的經濟動態看作是不變和絕對的,所以,他們覺得生產資料中的公有製、合作社和計劃經濟是對自由的侵犯。[42][43](失去了自由的話是人類的退化而不是進化)

據奧地利經濟學派人士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一個經濟體係不利用金錢、經濟核算和市場定價將不能有效定價資本貨物和協調生產,因而社會主義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缺少必要的信息以率先實行經濟核算。[44][45]其他對社會主義體係的集中批評基於計劃經濟是建立在分散的知識的利用上。社會主義在這一觀點中不可能實現是因為信息不能被中央機構集中到一起並有效用於對整體經濟製定一個計劃,因為這麽做會導致扭曲或缺乏價格信號。[46]

許多對社會主義的經濟學上的批評集中於蘇維埃式的計劃經濟的實踐。他們指出計劃經濟下的企業運作缺少預算線降低了對企業的激勵有效的行動的信息,進而降低社會的整體福利。[47](均貧富最後變成整體貧窮)

其他人基於新古典經濟學的對社會主義模式的經濟學上的批評在於他們依賴於對經濟均衡和柏拉圖效率有問題且不切實際的設想。[48]

《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一書在第二章開頭提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者認為,要限製資本所有者的權力,辦法就是由國家掌握權力,並且剝奪作為生產資料的一切私有財產。但這個方法的結果更糟糕。在社會主義國家。財產所有者原有的權力轉移到國家手裏。在理論上,國家是公道的,是為工人的利益服務的,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國家卻是為當權者們的利益服務的。而且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官員對於普通工人的支配權力,即使同資本主義國家裏最貪婪的資本家比起來,都不知還要大多少倍,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能夠直接控製競爭的程度,而資本家卻不容易做到。”(所以即使最壟斷的資本家與控製一切的國家機器比起來,資本家可以說是弱者)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影視基本上要麽是喚起共鳴,要麽是提供夢想,所以偏左可以提供兩個部分,偏右隻有部分共鳴,但是不保證夢想,給你的是殘酷現實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任何強調機會平等的觀點都屬於忽悠,是對現實缺乏了解的性質,這種說法在社會主義思想流行後已經屬於常識,這是上個世紀就解決的問題。
機會從來不可能平等,這是機會平等觀點最大的硬傷,就與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平等競爭一樣。不是說機會平等沒有意義,理論上機會平等比結果平等更有意義,而是現實中根本無法實現,成為理念虛無化的犧牲品。
但社會需要解決不平等問題,那麽就隻剩下結果平等。這不是一種理想的狀況,但確實可以做到,就是社會主義。
原因在於不同方麵或者不同人的能力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可能是因為曆史原因,比如一個農村孩子是不可能與一個書香世家孩子比教育基礎的,在同樣的競爭機會前不可能有平等競爭的基礎,也就不可能實現機會平等。
也可能是智力和其他能力方麵的差異,你不可能寄希望殘疾人與正常人一樣在”機會平等”的前提下獲得平等的結果。
其實觀察任何一個社會環境,比如一個公司,都是存在20%的人幹80%的活的現象,另外80%的人不可或缺,但不具備那20%的人的能力,公司也不得不養著這80%的人。這個現象存在於任何社會環境。
因為人類組成社會的目的是通過組織性提高生存能力,關鍵詞是社會,而不是社會中聰明的人。
所謂機會平等,不過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延伸,這個概念其實在幾百年前就在理論上被解決了,典型的就是亞當斯密的富國論。富國論是關於如何才能讓一個國家富裕的理論,描述的是如何實現分配領域的結果平等的方法和意義,從理論上解釋了結果平等的重要性和讓社會富裕的作用。
因為客觀上結果平等是可測量的,比如社會福利,稅收水平,工資差距,慈善水平,等等。而機會平等是不可測量的,這是這個爭論的核心問題。
現實中對於少數社會精英之間的競爭需要機會平等的模式,因為這些精英有利於社會發展,但前提是這是同一個層次的精英。盡管在運作中其實也是做不到機會平等的,但人們希望這些人中最優秀的更有權重。這其中看中的是心理需求層次,因為你沒有那種能力,也不會具有同樣的心理需求。
也就是這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但對於一個廣義的社會而言,結果平等是唯一可實現的平等,機會平等是從來做不到的。
以人類為例,我們力量沒有動物大,速度沒有動物塊,在自然界這個平台上為什麽能競爭過動物而生存,並且成為食物鏈頂端?
難道地球上的物種之間不是有平等競爭的機會?還是從來不存在平等競爭的環境?這是從一個反例說明機會平等是從來沒有存在過的。
希望能對這個爭論有所啟迪。人類思維是不斷反複的,因為在社會環境不同情況下心理需求不同,因此就出現走捷徑的心態,重新對曆史上理論已經解決的問題重新挑戰。而且居然曆史環境不同了,社會進化了,理論上這些挑戰也並非沒有出現的可能。
這是人類不斷重複自己錯誤的原因。而走捷徑心態,源於人類一個天然特點和無法克服的本性,就是貪婪心理是無止境的,人類最終會在這個問題上毀滅整個物種。
社會主義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來講是一個進化,是反人類動物本能的。但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目的就是遠離動物本能,因此這個問題上的爭論其實是世界觀問題,也就是哲學基本問題。
結論就是強調機會平等,放棄結果平等,其實是反文明的性質。


清水勝濃茶 回複 悄悄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球化促使財富兩極分化,從中產滑落到中下層收入的人口越來越多,他們對這種社會現象也越來越不滿。這也就是左派隊伍不斷壯大的經濟土壤。好萊塢Netflix賺錢是靠數眼球的,不管窮人富人左派右派,每個人的貢獻都是一張門票而已,所以人頭數比經濟實力更重要。迎合大眾心理,才是賣座片商業成功的鑰匙
playnice 回複 悄悄話 不錯。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角度獨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