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上周與老爸老媽例行通話,他們說起樓下住宅區的一家便民餐飲店近日更名為 XX 食堂,看起來多少有些別扭。父母一輩都是過來人,經曆過人民公社,大躍進,供銷社,大食堂的日子,不堪回首的一頁突然閃回,有點曆史感的人想必難以接受,搞不明白改革開放幾十年過去了,這些餘孽依然未消,又卷土重來。老人家交流中表達出的疑惑咱十分理解也有類似的共鳴。
老爸說樓下那家餐飲店是前幾年響應北京市清理低端人口時,掃除周邊散沙一盤的早餐攤位後建立的一家社區餐飲店,此為確實使街麵上顯得整齊幹淨有秩序。咱回國探親時,老人家帶咱造訪過幾次,那裏有些大眾吃喝,花頭不多,說的過去,吃個早餐和簡單的午餐還可以。社區對年長者發放的百元福利卷,隻限在那裏享用。幾年下來不知為何經營者換了幾波,估計是雖靠著政府的補貼,店家無太多拓展的空間,無利可圖,各個不願長期沾手。
時至今日改頭換麵,一下就明白了它其實就“大食堂”的實驗田或是社區餐飲模式的“升華”。本來這可能在北京小區的個別現象或經營模式,近來一下提升至向全國推廣的大食堂,還美其名曰“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越發引人關注,如何讓城鄉空巢、獨居、留守、高齡等一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吃飽、吃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針對這一難題,打造“鄰裏匯幸福食堂”為轄區轄區內孤寡、空巢、留守和失獨老人提供優質、價廉、衛生、便利就餐和送餐服務,讓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幸福滋味”。
根據以往社會主義辦大事的經驗來看,如此蜂擁而上的大食堂是個什麽德行,結局可想而知。其背後政府操控,遠離市場自由競爭的軌道,終歸是“無利不起早”, 最後搞不好一個個都是“爛攤子”。再說名為老人謀福利和幸福,讓他們吃起來有滋有味,可食堂統一配餐,高油高鹽高糖的大鍋飯大鍋菜,何以適合年長者的健康需求,偶爾解一下溫飽尚可,長期依賴享用,搞不好要提早見閻王爺。政府的一廂情願最後成了老人的“夢魘”
最新下發的《通知》要求,各市(區)應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為期2年。通知表示,試點社區應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將配建食堂、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
許多人把社區食堂想象的很美好。但社區食堂誰來出錢,賣給誰?菜品是什麽,可以選擇嗎?可以不去社區食堂吃嗎?社區食堂的未來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