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自律?

(2014-04-27 02:13:32) 下一個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自律

來源:21DM中國官網

(《保印說國民性》)

曹保印

導讀:很多人在談中國人不自律,而同時對照外國人是多麽自律時,給出的答案往往是外國人有宗教信仰,而中國人沒有。有沒有宗教信仰,是不是中國人沒有自律、外國人有自律的真正答案呢?要我說,它隻是答案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的答案。

 

說國民性,道國民性,苦辣酸甜,綿延千年;劣根多少,美德幾何?吾國吾民,聽我評說。歡迎收看《保印說國民性》,我是主持人曹保印,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在本期《保印說國民性》中,我給大家聊聊“中國人的自律”。

自律,毫無疑問是美德,所以哲學家康德才會說“自律原則是唯一的道德原則”。這句話說得非常通俗易懂,而又簡潔明了。我們說一個人究竟有沒有道德,道德水平有多高,不是看他在公共場所的行為,更不是看他在聚光燈下的行為,而是看當他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沒有外在監督的時候,又是什麽樣的行為。

一個自律的人,必然是一個有道德品質的人,並且這種道德品質還非常高。說到自律,事實上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種表現形式是權力高壓下的被動自律;第二種表現形式是宗教引導下的半主動、半被迫的自律;第三種就是良知自覺下的主動自律,完全自律。這三種自律的形態,顯然第三種形態是最好的,也就是道德良知引發的自覺。

第一種,權力高壓下的被動自律。這很容易理解。一旦有了嚴刑峻法,甚至法律本身令人恐懼,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往往不僅遵從於法律這一他律,而且在法律的威懾之下被迫讓自己守法,被迫達到一種所謂的自律。這種自律,表麵上看也非常好,但是一旦沒有外界的約束,則自律很快就不存在。可以想象,假如是處在嚴刑峻法的時代,權力無孔不入,暴力隨時會打擊人,這個時候的人往往特別自律。比如說,夏朝的時候規定,如果老百姓隨便議論國事,則“殺”!秦朝的時候同樣規定,如果幾個人在那裏搖舌弄唇,散播這樣那樣的消息,也則“殺”!就算是到了晚清,到了民國初年,我們也同樣看到,在茶館中貼的告示就是“莫談國事”。所以,大家就自然自律地不議論朝政,也不議論國事,自覺地遵守法律,因為人們知道,一旦違背了這個法律,自己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是極大的。

莫談國事

事實上,這種權力高壓下的被動自律,在現在的很多國家、很多地區都是普遍做法。比如,新加坡人為什麽那麽自律?那就是因為,如果你要違背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其懲罰程度讓你不寒而栗。在新加坡,如果你隨地吐痰或者是隨地大小便,那是要處以鞭刑的。我記得,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的孩子,因為在新加坡做了一個隨地大小便的事,結果就被新加坡處以鞭刑,就算是美國總統求情,也沒有任何用。

這樣一來,大家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律。可問題在於,如果他離開了新加坡呢?他還會自律嗎?在新加坡養成的一些自律的習慣,到別的地方還會依然保持嗎?恐怕懸。事實上,不僅新加坡人,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國家能夠做到特別自律的一些人,像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等,來到中國後,隨地吐痰也會了,隨地大小便也會了。曾經有一個照片說的非常形象,兩個老外坐在一個公園裏,邊嗑瓜子邊聊天,嗑得滿地都是瓜子。還有,一些外國的企業在本國非常自律,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且不說假冒偽劣絕對不敢做,連環境保護也做得極為漂亮。可是到了中國之後,不僅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對環保更是毫不在意。所以,我們看到,包括蘋果在內,在中國的代工廠中都發生了大量的環境汙染事件。為什麽?就是因為失去了這種權力的高壓,失去嚴格法律執行的他律。顯然,僅僅依靠權力的高壓,是不足取的。

那麽第二種,宗教引導下的自律,我為什麽說它是半被動、半主動呢?也同樣是因為,有了宗教信仰,人們在心中就有了敬畏,害怕如果自己做了壞事,便會受到所信仰的最高主宰的懲罰。不僅自己要為此付代價,全家人都要為此付出代價;不僅此生需要付出代價,來生也還要付出代價。像佛教中的五道輪回、因果報應等這些信仰,就使很多人不敢不自律,因為害怕冥冥之中的那些鬼神。

很多人在談中國人不自律,同時對照外國人是多麽自律時,給出的答案往往是外國人有宗教信仰,而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有沒有宗教信仰,是不是中國人沒有自律、外國人有自律的真正答案呢?要我說,它隻是答案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的答案。因為除了宗教信仰,我們還要有權力的高壓,也就是第一個因素——他律中的法律,那麽宗教信仰隻能說是第二種他律。這樣的自律,顯然比權力高壓下的自律又進步了一點。因為一個有了宗教信仰的人,無論他到了什麽地方,他都知道自己所信仰的那個最高主宰時時刻刻跟隨著他,無論這個主宰的名字叫耶穌、穆罕默德、如來佛還是叫別的任何的一種說法,總之,你在哪裏,他在哪裏,所以你做得一切事情,他都可以看見。你永遠逃不脫你所信仰的最高主宰的掌控。因此,這些人就可以做到很好的自律。可是。我們想一下,假如說這種宗教信仰不存在或者說信仰沒有那麽虔誠,會不會因此而破壞那種嚴格的自律呢?當然會。既然不怕鬼神,那麽自己就一定會求現世報,為了得到現世報,那麽一定會打破一些東西,破壞一些東西。所以說,這樣的自律也就會同樣地被打折。

信仰

第三種自律,也就是良知自覺下的完全自律、主動自律,在我看來,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自律。因為,隻有這樣的自律,它才是一個內心的真正反省,不需要害怕權力,也不需要害怕自己宗教信仰中的最高主宰,而隻是追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如果我做了對不起他人,對不起公共的事情,我是於心不安。在這種情況之下,由於它是完全發自內心的自覺,所以說,它的力量就會無比強大。

在《論語·學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這個“三省”,其實就是自律。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真的就能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話,試想一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做出那些有違公平正義,損害他人也損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嗎?所以,自律的最高境界,或者就是最好的自律,就應該是良知自覺下的完全主動自律。就像我剛才說的中國人的不自律一樣,事實上很多中國人確確實實表現得極其不自律。我們經常說的中國式的過馬路、中國式的餐廳、中國式的投毒、中國式的插隊、中國式的潛規則、中國式的到此一遊等,都是體現為一種不自律。因為當你刻寫“到此一遊”的時候,你的身邊是沒有景區管理人員,也確實沒有他人的監督,所以說,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自律,那麽在景區刻上自己的“到此一遊”的話,你是得到了一種享受,是讓自己的名留在了那裏,但是,你沒有想到,你破壞就不隻是景區,還有留下的到底是美名還是惡名。

學而

說到中國人的不自律,最典型的一點,就是相信“法不責眾”。法,它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規範,人人都應該遵守法律,人人都應該敬畏法律,每個一人的行為,都應該在法律的授權之下進行。當然,另外一點就是,法律沒有禁止的,我們也可以做。隻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按照正常的邏輯去發展,也才能夠逐步地變得美好。可是,偏偏就有那麽一些人相信“法不責眾”,認為我隻要人多了,什麽東西都可以打破,法律也同樣可以被蔑視、被踐踏。因為我人多,你能拿我怎麽辦呢?這種“法不責眾”的心理,是造成中國人不自律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說到中國人的不自律,很多人往往和日本人的自律作對比,並且會舉出一些具體的生活的細節。比如說,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故事說,日本觀眾看大型演出,演出結束之後,你在整個演出場地中,在座位上,找不到一紙片,幹幹淨淨;人們退場的時候,也是安安靜靜,完全按照一個秩序默默退場。當中國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感覺無比的驚訝甚至是無比恐懼:驚訝於日本人的這種自律,恐懼於日本人的這種自律。這種自律的民族,可以想象會有一種什麽樣的力量。不僅僅是演出,還有人舉例子說,自己親眼看到,日本人在躲避地震的時候,每一個人都非常安靜。服務人員跑來跑去拿來各種救災用品,而男人們呢,則去幹一些危險的事情,比如說衝進房子裏麵,拿來電線,打開收音機,等他們避震結束,離開避震場地的時候,地麵上同樣找不到一張紙片。就是這樣的小小紙片,就證明了日本人有多麽自律。其實,不僅僅是看演出和躲地震,當你看到日本人在乘坐地鐵的時候,看到日本人在排隊的時候,那樣一種自律的精神,也確確實實令很多中國人汗顏。

當然,日本民族也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麽自律,當日本的經濟剛剛發達起來的時候,很多日本人也是暴發戶的心態和素質。隻是隨著國民教育的日益普及,人民的精神麵貌和追求的品質越來越高的時候,那些不自律的行為慢慢的減少。不隻是日本人如此,英國人、美國人莫不如此。事實上,不自律是很多民族的一個共性,並不是中國人所特有的。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說,既然自律是一個美好的東西,不自律是一個那麽醜陋的東西,我們就要努力自律。那麽,怎麽樣才能夠實現自律呢?

法不責眾

在這個問題上,孔老夫子早就說過多次。比如他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要讓別人那麽做,也就是首先從自己做起。孔夫子還說:“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所謂“修己”,也是自律,從我做起。同時,大多數的傳統中國人,在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時候,也往往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我們看,“修己”也罷,“修身”,也好事實上都是為了追求自律。

那麽,這種自律最好的呈現方式,或者是水平比較高的境界是什麽呢?是“慎獨”。謹慎的謹,獨立的獨,獨自的獨。“慎獨”被我們的先人稱之為最好的境界,最高的境界,也被稱之為“君子之德”。是君子還是小人,區別就在於你是不是“慎獨”,你是不是說一套,做的還是這一套;而不是說一套,做另外的一套,人前做一套,人後做一套。如果人前人後,都是同樣的一套,那麽這樣的“慎獨”才是君子。假如人前一套,背後一套,人前說好話,背後插刀子,這不是君子,這是小人。

那麽,這樣的一種自律,該用什麽樣的手段,或者說通過什麽樣的路徑去達到呢?這就還是要回到我們剛才所說的,到底是追求他律,還是追求良知的自覺,還是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的社會是世俗社會,所以說他律、法律和宗教信仰絕不可少,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追求良知自覺下的自律。要想做到自律,讓我說,首先就應該有敬畏,也就是人要有怕頭。人有了怕頭,就不敢隨意而為。怕什麽?按孔子的話說:畏天命、畏大人言、畏聖人言。這“三畏”,就是畏倫理——“天命”;畏尊者——畏大人言,畏那些有很好品格的過來人;畏道理——畏聖人言,這就不用說了,也就是畏聖賢的教導。有了怕頭,人就要選擇自覺,因為選擇自覺,這是可以使他的利益最大化,而成本最小化。

慎獨

除了敬畏還不夠,真正的自律,發自內心的自律,不是怕,而是愛。因此在我看來,要想讓一個人自律,就首先讓一個人自愛。你隻有自己愛自己,自己在乎自己,自己在乎自己在別人麵前的形象,自己在乎自己真正的麵子,這個時候“自愛”才能夠實現出一種“自強”。當你的內心無比的強大時候,這個時候你完全相信,強大的自己就可以做到最好,我不需要法律的威懾,我也不需要最高主宰的裁決,我自己就已經“自強”了。那麽在“自強”的精神之上開始“自省”,也就是我之前所“吾日三省吾身”。有了這種“自省”,對自己的反思,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自律”。這種自律,才抵達了我們最需要的境界。

如果來們來追求這種自律的話,可以想象,我們的這個社會,會因此變得多麽美好;如果我們人人都不自律的話,人人都可以打破這樣那樣的規則,社會就會一團糟。所以我說,有信仰乃有自律,有自省乃有最好的自律。那麽,這樣的一種自律,它所能夠達到的境界,將必然會改變一個人。

我相信,一個自律的人,一定是一個最有魅力的人;同理,一個自律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最有魅力的民族。一個自律的人,必定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而一個自律的民族,也必定是一個受人尊重的民族。那麽,這些自律,我們既然知道了路徑,又該怎麽實現呢?其實,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注意每一個生活的細節。佛教中有一種說法,叫“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通俗來講,也就是對一個人來說,你每做一件事,你就是在創造一個世界,或者在毀滅一個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片葉子,就可以證明你是不是有“菩提”之心。

一沙一世界

要讓一個民族全部做到自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要讓一個人開始學習自律,卻可以從當下做起。因此,我們要想做一個有自尊的人,要想做一個被人尊重的人,那麽,首先就應該是一個自愛的人,進而應該是一個自強的人,再進而是一個有自省精神的人,最終就抵達了這種自律的境界。自律是一個多麽美好的東西,就讓我們去追求這種美好的自律吧!要知道,自律會讓我們的社會,也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21DM中國官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gu21dm 回複 悄悄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何一個正常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能什麽事都怪國情什麽的。起碼,每個有點學曆的人都要應該懂得“慎獨”!
三十年來,尤其缺的,就是精神文明建設……
謝謝你的光臨。
愛亂跑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已經很自律, 老外自律也不隻是宗教的問題,現在信教的占少數, 還是人家的羊圈漏洞少, 羊頭也是被關著養的,一律平等.
中國羊圈漏洞大, 羊頭們是放養的,Freerange 羊群是關著養的, 這也難免羊群們亂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