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第一個老板-斯瑪瑟夫人(十三)

(2014-10-14 08:37:19) 下一個
斯瑪瑟夫人令人印象深刻
 
聖誕節過後,中國的春節就到了。我們邀請了先生的一位日本同事全家到家裏來聚餐。
第二天早上,斯瑪瑟夫人一見麵就問我,“昨天晚上你們家來客人了?”我說,“是,我先生的同事,一對年輕的日本夫婦和他們可愛的女兒。”“難怪我看他們不像是中國人?”斯瑪瑟夫人釋然地說完,搖著輪椅走開了。我正琢磨著她話中的意思,老太太突然又回來問我,“知道日本人侵略過你們中國嗎?”。我說,“是,知道啊!”老太太接著說,“醫院裏麵多的是中國人,你們不請,幹嘛要請日本人?”哦!原來是如此,我笑著平和地說,“我們請他們,是因為他是我先生的同事。這跟日本人侵略中國沒關係。他們隻是普通的醫生,普通的日本人。”老太太聽了氣鼓鼓地說,“知道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人的飛機還轟炸過波特蘭市。你去過市博物館,看過那些跟日本人打仗的軍艦了嗎?。。。”老太太仇恨日本人源於仇恨戰爭。我還是耐心地跟她說,“日本人民跟日本侵略者不一樣。這完全是兩碼事。按你的說法,美國也侵略過中國,我們叫你們是美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頭號敵人,那我們就不可以和美國人交朋友往來?。。。”老太太直愣愣地看著我,沒好氣地說,“反正我就是不喜歡日本人!”
談完“政治”,老太太照樣“言歸正傳”的關照我,“以後你在家辦派對,跟我說一聲,我有很多漂亮的餐具呢。你甚至可以到樓上的餐廳來辦,你那裏的餐桌太小了。。。。”我趕緊插嘴感謝她,“我真要謝謝你,你給我用的那一套餐具,總算派上用處了。客人都誇好看。”斯瑪瑟夫人給我們用成套的餐具,她和老頭每天用的餐具都是各不一樣,不成套的。

有一次聊天的時候,斯瑪瑟夫人問我,“你有多久沒有看見你兒子了?”“我告訴她兩年多了!”“Why don't you take him here with you?Do you know teenagers are trouble makers!。。。”(為什麽不把他帶來這裏與你們在一起?知道嗎?十幾歲的孩子都是闖禍胚!)我告訴她,我們正在想辦法讓他來這裏與我們團聚,可是沒那麽容易。我們的學校(工作單位)希望我們回去與兒子團聚。我這麽跟老太太解釋。斯瑪瑟夫人說,“你們的鄧小平主席是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英明男人,你們國家有這麽大的人口,他怎麽就這樣想不通啊?如果我是你們的鄧小平主席,我一定會對申請要出去的人說“Go ahead!Go ahead!hurry up!hurry up!”(去吧!去吧!快!快!)我不知道如何跟她解釋才好,就奉承她說,“你比我們鄧小平主席還要英明,你是我們主席就好了!”說完我們兩人都哈哈大笑!

當她得知我們找的是一家教會學校的時候,她不解地問,“為什麽要找這個學校呢?你兒子想要當傳道士?。。。這家學校在郊外,即使他來了,也無法做走讀生,最多一個月回來一次。”。。。

這一家教會學校能接收國際學生是我們無意在中餐館用餐時,聽店老板介紹的。
我和先生人到中年出國,為的就是要讓兒子有機會出來上大學,免得在國內僧多粥少地擠不上,再說我們自己上大學難的陰影始終在心裏不易抹去。

萬事隻要讓斯瑪瑟夫人知道了,她一定會想你所想,急你所急,甚至有過之無不及。用她自己的話說,“I always live in somebody’s world.”(我總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裏,意思就是想別人所想)

斯瑪瑟夫人說,“Wuran,你有沒有試過到我們社區的教育局去詢問,可不可以把你的兒子辦來這裏上學?我想,你們住在我這裏,即使是短期也算是這裏的居民,你們的兒子,特別還不成年的兒子應該可以隨父母在這裏上學的。我們這裏有很多學校都收國際學生的。”我將信將疑,總擔心老太太知道的是老皇曆。
與我先生商量以後,我們覺得不管成不成,去問問也好。我問老太太要了地區教育局的地址。一天下午,我去了教育局。出乎我意料之外地順利,我一路上苦思冥想準備有可能答的問題一個都沒用上。我簡單說了情況以後,接待的工作人員就說,“是,隻要你們有孩子的出生證明(年齡和與我們的關係)和學校的成績單(為安排年級用)就行。”
我真沒想到老太太無意地一問,竟幫了我們的大忙,要知道之前我們打聽到的消息都是要花大錢請律師來辦理的。
老太太聽了也非常高興。第二天就對我說,“我想好了,你兒子來了,就住三樓,反正老頭的畫室不會再用了。你不會介意吧?。。。”再一天又跟我說,“我昨天整理了放床單的櫃子,我有好多單人床的被子和床上用品,單人床和床墊子我都有現成的,你兒子來了,這些都不用買了。。。。”
我很感激斯瑪瑟夫人的熱心和慷慨,但是大字還沒有一撇的事,我怎麽敢輕易說,“Yes啊!Ok啊!”隻好謝謝她的好意,說等拿到簽證後再考慮不遲。我不想高興得太早!

波特蘭市教育局簽發的國際學生來美就讀的I-20表格收到的時候,我們已經離開了斯瑪瑟夫人的家,離開了波特蘭市,但是老太太的做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到了休士頓,我們用同樣的方式,終於把兒子接來美國讀書了。

就在我先生準備要離開波特蘭市,去休士頓腫瘤中心醫院工作的時候,一天我上樓,老太太就很生氣地對我說,“我昨天收到州立醫學院的募捐信,我想來想去,我跟州立醫學院沒有什麽聯係,一定是你丈夫幹的。他怎麽可以擅自把我家的地址和電話號碼告訴人家?怎麽可以讓人家來問我們要錢?”老太太越說越生氣,“我不希望與這種盯著人家錢袋的人住一起,如果不是你,我今天就叫他滾蛋!”。。。吼吼!老太太的火氣還真大!我沒聽先生說過此事,但老太太這麽難聽的話,我也聽不進去。我把我的分析說給她聽。“斯瑪瑟夫人,你先不要生氣,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如果真是我先生透露了你們的消息,我想也是無意或是誤會。我會讓他向你道歉的。你想呢?他飛機票都買好了,馬上就要離開州立醫院,離開波特蘭市,這對他本人,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怎麽可以說是盯著你的錢袋呢?我們在這裏一年了,我們是不富有,但是我們自食其力,你應該是知道的。(斯瑪瑟夫人第一次付我給老頭穿衣的工錢時,多給了我25美元,說是bonus(獎金)!我說什麽也不肯要,她後來多次提及呢。)老太太終於消了氣,很客氣地與我先生道別珍重!

還有一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一天斯瑪瑟夫人和蘿拉從超市回家,我正好在門外遛達。斯瑪瑟夫人開門的時候,我探頭望她腳邊的牛皮紙袋裏一看,最上麵是一盒用保鮮紙封好的魚片(去皮去骨)我瞥了一眼,就說,“哇塞!這麽貴啊!8.99美元一磅哪!”老太太反應夠快的,“是呀!有的人不喜歡買魚吃,喜歡花錢買藥吃啊!”說完還聳了聳肩。老太太說話的尖利,思維的敏捷這裏可見一斑。

斯瑪瑟先生在春天的時候又急送醫院,還被醫院送進了待死的房間。斯瑪瑟先生住院期間,斯瑪瑟夫人也沒有閑著。她一天兩次地去醫院探望陪伴老頭,一天兩次地換行頭,梳妝打扮整齊才出門。一天她叫的出租車已經等在門外了,還沒見她出來,我怕她不知道,就上樓去叫她。她還對著鏡子在打扮。我說,“你上午的衣服挺好的,為什麽又換了?” “老頭說不定哪一刻就要離我而去,我要讓他永遠記住漂漂亮亮,整整潔潔的我。” 老太太感慨地說,“他是看我一次少一次了!”。。。斯瑪瑟夫婦真可謂白頭偕老的恩愛夫婦啊!

斯瑪瑟先生住了五天醫院,又奇跡般地回來了,不但回來,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老太太讓我與她一起攙扶老頭出門散步,她說家門前花圃裏盛開的海棠花是老頭的最愛!再讓他多看幾眼吧!斯瑪瑟先生能如此健康長壽,我想這跟斯瑪瑟夫人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是分不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anh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沈香妹妹真的很佩服你的堅持性。你的心理學係列,我倒今天一篇都沒開始讀呢,不好意思。剛到異國他鄉就遇到斯瑪瑟夫人,並與她相處一年,現在想來真的是天賜良機,我從她身上學習美國,學習美國人,學習美國語言,收獲頗豐,我很感恩。說到異國婚姻跟我這個還是有不同的。婚姻是個commitment,一定要相互真正了解而且願意為愛的另一半改變自己。聽說過婚姻是減法的說法嗎?就是說把自己減去一半再結合成為一,這樣的婚姻有理解有包容就會長久,異國婚姻要調整的方麵更多更複雜,磨合好更難,所以找異國婚姻的人都很了不起。沈香妹妹周末快樂!父親節快樂!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斯瑪瑟夫人是你們的貴人,但她的過度敏感也是令人不愉快,所以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是許多婚姻不能走到最後的原因之一。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嫁給了美國白人,十幾年了,最近也在談離婚。她告訴我,先生是好人,但生活在一起有太多的矛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