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anh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行印象-花蓮太魯閣勝景

(2025-05-23 23:32:38) 下一個

花蓮太魯閣勝景

太魯閣,說實話我是在大姐2007年去台灣旅遊後才得知的。太魯閣的名氣似乎沒有阿裏山和日月潭那樣響亮,但在我到過的台灣風景裏,最震撼,印象最深刻的非它莫屬了。

太魯閣是花蓮北麵到天祥之間的一個峻溪峽穀。天祥位於太魯閣中心,是太魯閣原住民的世居地,後因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改名。太魯閣是從泰雅語“魯閣”來的,“魯閣”是桶的意思。這裏地勢險要,曾多次作為戰場,因為易守難攻。它好似鐵桶江山一樣,故稱“魯閣”;太魯閣(TAROKO)在當地原住民語言中有“偉大的山脈”的意思。

太魯閣公園橫跨花蓮 ,台中,南投三個縣,東臨太平洋,西達台灣腹地,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中橫公路在園中通過,東西相距180公裏,海拔最高處3200米。

太魯閣的山岩大都由大理石岩層構成,由於台灣中央山脈地殼的隆起運動,立霧溪河水年複一年地衝擊侵蝕,使得大理石岩層外露,形成了太魯閣崇山峻林重疊,山嶺怪石巍峨的奇景;太魯閣懸索吊橋橫跨深穀則是台灣人巧奪天工的創造,太魯閣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智慧於一體,交相輝映,氣勢宏偉磅礴。

太魯閣山間雲霧繚繞,步移景換,扣人心弦,令人目不暇接,讚歎不斷;太魯閣樹木鬱鬱蔥蔥,空氣一塵不染是天然氧吧,太魯閣景致不僅養眼,也養肺養心,陶冶情操。

太魯閣是台灣最美八景之顛,名不虛傳!

左:花蓮出發沿東海岸公路一路向北;右;蘇化公路一路險峻,路經《清水斷崖》景點

 

左:沿穿過太魯閣的中橫公路進入太魯閣景區

右:“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右側的太魯閣長春石刻

 

左:民國四十九年五月(公元1960年5月)太魯閣橫貫公路工程刻石

右:遠處可見合歡山群峰

  

為開通中橫公路運送物資所需,太魯閣有眾多隧道;從日據時期,甚至更早就開鑿,共有七個著名隧道:九曲洞隧道,長春祠隧道,燕子口隧道,慈母橋隧道,綠水隧道,合歡隧道和白楊步道隧道。其中有些現在已經成為觀景步道或觀景隧道。

我們的車停在砂卡礑西拉岸隧道口,我們在此下車,徒步了據司機兼導遊講說是太魯閣最精華的長春祠步道,大部分險峻的地段都是在車裏經過,估計司機是出於安全和時間的考慮,我們在太魯閣僅半天的時間。

左:穿過太魯閣西拉阜(西拉岸舊名)隧道就是長春祠;右:長春柌觀景平台

 

左:長春聽濤;右:遠觀長春祠

 

太魯閣長春祠是為紀念在中橫公路建設中殉職的工程人員而建。裏麵供俸有226位殉職人員的靈位,以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們!

長春祠

 

左:長春祠題記石刻,右:溪水清澈見底

  

左:長春祠下麵的瀑布噴薄而出,長流不息; 右:長春祠旁邊的沁亭聞琴

 

左:玉帶橋?右:長春祠旁的樓梯,拾級而上還有風景哦!

  

遠眺太魯閣樓,為紀念中橫公路建設中殉職人員而建(長春神寺),在長春祠後麵步被稱為雲梯的380級石階可達。莊嚴肅穆,背山麵水,溪流終年潺潺不息,開山鑿路殉職英雄安息於此,英名流芳百世。

左:2010年長春橋,右:2013年10月拆除重建後的長春橋

  

左:太魯長春隧道;右:隧道內開辟東西貫穿公路遇難榮民祭奠台

  

中橫路在山崖,隧道,臨海公路穿過

砂卡礑步道邊懸崖險峻,不時會有飛石下落

彌陀巗石

懸索吊橋使天塹變通途

舊時吊橋

燕子口,慈母橋,香雪海,天祥碑

燕子口,太魯閣峽穀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岩石經流水腐蝕,產生了許多小洞穴,引來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間聚集,覓食或築巢,形成“百燕鳴穀”“燕鳴響穀”的奇景,因而得名。現在燕子已經被車流,遊客人群驅散。

太魯閣地勢險要,曾多次作為戰場,隨處可見石頭碉堡,易守難攻。

太魯閣分內外兩部分。慈母橋文祥碑以東是內太魯閣。最精彩的九曲洞,因為地勢險峻,有飛石落下砸傷遊客,暫沒開放,據說再開放時,遊客進入都要帶安全帽了。

太魯閣的山石都是大理石,它又有大理石山峽之稱

立霧溪上的慈母橋。相傳有一位母親每天給進山的兒子送飯,有一天兒子沒來吃飯,但母親還堅持每天送飯,在這座橋上寧立眺望等待,相信兒子隻是迷路,不是被洪水淹死。
蔣經國先生聽說了這個動人故事後,重新修建了這座橋,並命名為慈母橋。後方是蔣介石為母親建造的慈母亭。架橋的石頭因為酷似一隻青蛙,亭子就立在蛙頭上,因此人們稱這塊石為青蛙王子。

太魯閣天祥的香雪海,一片梅林,可惜我們去時不是開花的時節

民族英雄文天祥紀念石碑

雲霧繚繞群山懷抱中的水墨天祥,鍾靈毓秀之美令人陶醉

我們的台灣環島四天三夜遊到太魯閣天祥就結束了。太魯閣不但自然景色豐富多彩,人文曆史也同樣地豐富。我們半天的太魯閣之行真的隻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到此一遊打卡而已。

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要徒步走遍太魯閣的觀光步道,循長春祠後麵垂直山壁之字形380石階雲梯,登矗立在山崖之上的太魯閣樓和最高建築鍾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穀風光;太魯閣美景盡收眼底。

太魯閣是喜歡戶外運動人們徒步旅行,攀岩爬高,熱愛大自然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喜歡研究山川河流變遷地質愛好者的好去處,當然也是喜歡山珍野味,水鮮野菜吃貨們愛去的地方。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去年地震後,太魯閣已關閉了。據說修複要七年。我們最喜歡的“山月村”也關閉了。我們曾在那住過一夜。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2232/202305/16290.html

很可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