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樂園

暢言,美食,旅遊
正文

老五屆的校園生活(一)

(2019-10-16 19:43:36) 下一個

在文學城上,我還沒有看到過有人講述老五屆的校園生活。我有幸是其中一員,回憶一下吧。

1965年九月我通過高考進入了現稱魔都的高教部一類學校,成為文革前最後一批大學生。拿了行李進了校門後馬上就有人幫我查到我住在哪個宿舍,並且幫我把行李搬到了房間。房間裏一共有四張雙層床,共住七個學生,底下靠門口的一張床讓我們放箱子。房間中間有四張書桌,所以每人有一個抽屜可以鎖起來。

那時的招生政策已經講究階級路線,我的出生是職員,所以還不在排斥範圍之內。不久,我們七個十八九歲的姑娘都到齊了,互相介紹了自己。我們當中隻有兩人是來自城市,其餘的五個都是農村來的,山東,蘇北,浙江和上海郊區,據她們所說,每個縣裏隻有三五個人考上大學,所以他們不是縣裏的高考狀元,也是探花之類吧。

第二天就遇到了全班同學30人,每個班有一個輔導員和男生住在一起,他就是上屆本校的畢業生。當然首先就是自我介紹,姓名,來自何處,家庭背景.....我發現竟然有15位同學是從農村來的,另外15位是從鄉鎮來的,換句話講,是有城鎮戶口的。隨後指導員就給大家發助學金,根據每個人家庭的收入,最低的每人每月¥3,最高的¥17。那個時候學校的夥食費標準是每個月¥15,有兩位同學家裏完全沒有收入,所以除了飯費以外,還給¥2零花錢。三十個同學當中,隻有三個人沒有資格拿助學金,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家裏每個月給我¥25,但我絕不敢跟大家說,那時炫富可不提倡啊。

後來我發現有些同學雖然有助學金,可是還是沒有零花錢,比方說買紙筆,肥皂,牙膏,郵票,乘公共汽車,等等。盡管

學校想的非常周到,每個月還發給我們手紙,每個人必須要花錢的地方很少。但為了有幾元的零花錢,有些同學星期天就隻吃一頓早飯,或者把星期六的飯留著星期天吃(那時我們宿舍裏沒有煤油爐子,他們隻是用開水泡一下飯加熱而已),把剩下來的飯票退掉換成錢。那時我們不需要交學費,書本也是免費的,一些學習工具也可以免費得到,比如說丁字尺,計算尺 slide rule。我們那時的主要精力完全是在學習上,我從未聽到一個人抱怨,也沒有聽說或看到一個人,因為經濟情況而不能繼續上大學。

現在我常看到報導,一些農村孩子因為家境貧困進不了大學的故事,難道大學沒有助學金了嗎?請原諒我的無知,因為離開中國有40年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曾在莊裏' 的評論 : 是的, 農村的大齡學生, 進校後的難度不是自己的生活, 而是家庭的負擔,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 類似情況, 他想設法轉到大專班去, 可以早點畢業啊, 後來老婆偉大,堅決阻擋了
曾在莊裏 回複 悄悄話 現在考上好學校的,一般問題不大。學費多少年都沒長,農村一般家庭還負擔得起。很困難的家庭,資助力度還可以。學習一般,隻能考上差學校的就難說了,家裏困難,覺得上了也是白上,可能就不讓上了。
曾在莊裏 回複 悄悄話 77,78級拖家帶口的確實有上不起的。我父親有個同事,老三屆的,77年考上北京農業大學,在縣裏那是相當不容易了。上了一年,家裏老婆加三個孩子,實在負擔不起,就退學了。好在,縣裏認為是人才,就給弄了個民辦老師轉正指標,回來當老師了。很聰明的一個人,可惜了。三個孩子後來學習都不行。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有考取了大學沒錢上的, 不過真正考取了如博主所說的“一類大學”,即便家裏真的沒錢,其實就是沒有到學校的路費和一開始的費用, 當地政府也是會給些補貼的,到了學校還是有助學金, 獎學金或學生貸款的。
那時有沒有考取了大學沒錢上的? 有。 考取了沒路費甚至準備行裝的錢也沒有, 政府會給予補貼的。
無論那時或現在, 考取了不錯的大學, 因經濟而不能上的, 都不多。
農村學生比例最高的時候, 可能就是77-79級了, 那時節的大學生牌子實在亮堂,考取了家中太窮的, 隻要這位同學願意, 有的是人願意“加工訂貨”,出錢讓你去讀書, 隻是你得承諾畢業後娶他家閨女, 或嫁給他家兒子。
而文革前農村的那種已婚學生, 倒真有可能為了家庭經濟原因而不去讀大學的。
金州一粟 回複 悄悄話 BeijingGirl1
WG 1966年 5/16 以後開始, 1965年進入大學的學生已經完成了一年的課程。這批學生和從1961,62,63,64 進高校的學生視為一體。 五年製的大學,畢業年份應當是,1966,67,68,69,70,所以稱作老五屆。老三屆是指1966,67,68年畢業的高中和初中生。老五屆是非常幸運的一批,畢業分配後就屬於國家幹部的編製,第一年工資40多元,第二年就轉正變成50多元。而老三屆大部分人上山下鄉掙工分,就是分到大城市的工廠,也是從?18一個月的學徒開始做起。我就是因為沒有看到過老五屆生活的文章,所以才想寫一些事實,供大家參考,絕無任何別的目的。
lzr 回複 悄悄話 你看到了有貧困生上大學,就認為當年所有的貧困生都能上大學。你現在聽說有貧困生沒有上大學,就質疑為什麽現在所有的貧困生都不能上大學。或許貧困生上大學的情況就根本沒變化,你隻是看到的兩個孤立的例子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有助學金, 獎學金,還可以自己貸款。不管分配工作。假期都出去各自找實習。 在校可以打工,別掛科就行。和美國一樣了。

原來65年進大學的算老五屆。不知是否和已經在大學的算在一起的5屆?我就知道北京管文革時的高中生叫老三屆,也不知是不是我理解錯了。 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