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從新都橋鎮出發,繼續沿著318號國道往西進發。這一天,我們都在荒山野嶺的大山裏穿梭。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忽西忽東,忽遇河上橋,忽遇山穿洞,一句話,就是沒有任何的定數。什麽是天路?這就是天路!
過了雅江縣不遠,我們就到達的第一個景點天路十八彎。這個天路十八彎位於剪子彎山,海拔接近4千米,空氣比較稀薄。但是經過一天的適應,大家基本上適應了高原氣候,反應不是很大了。再加上天路十八彎的美景,大家都變得很興奮。
陽光明媚,天上白雲朵朵。站在觀景台上,我們就可以看見剛剛經過的山路。早晨的朝陽,斜斜的照著,山路被照亮了。隻見那山路,就像是一條條鋸齒,彎彎曲曲的每一個彎道,就像是剪刀的刀口,一個急轉彎,車子就一百八十度調轉了方向。難道這就是剪子彎山的來曆嗎?
天路十八彎在雄壯的山腰上盤旋,山路之險要,大多數的車子在山路上緩緩而行。但是還是有些私家車勇敢的超車,真不明白他們那裏來的這種勇氣,這種不要命的勇氣!心中一陣歎息,幸好不用自己開車。要不然,遇上這樣的險路,遇上這樣無畏的司機,估計我得一路上擔心受怕的。好在我們有非常有經驗的司機唐師傅。
這是一個不大的景點,雖說景色美,但是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搞定。大家打完卡就準備上車走路了。可是意外卻發生了。在我們旅遊車旁邊的一輛私家車的女司機,開車不看路,結果把她自己車子的前軲轆掉在路邊上的用石頭堆砌的水溝裏。她的車子走不了,其他的車子誰也別想走。我想,等到拖車來拖,不知要耽誤多少時間呢。但是中國人有中國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他的司機都下來察看,三言兩語一商量,大家就齊動手,一聲聲的吆喝中,大家齊心協力把車子從水溝裏抬出來。幾分鍾,問題就解決了。拍拍手,走嘞!沒有抱怨,沒有辱罵,不尋求回報,算是體現了出門在外,大家彼此相扶相持。我被感動了!
我們一直都在這樣的天路向前推進,很快就來到了我們當天的第二個景點,卡子拉山埡口。卡子拉山位於雅江縣和理塘縣之間,海拔非常之高,有4700多米高。和我們將要去的亞丁在同樣的海拔高度。
來到埡口,滿眼的廣闊和荒蕪。因為氣候的寒冷和空氣稀薄,那裏沒有一顆樹木,全是草甸。秋天時節,草甸已經泛黃。遠處的高山層巒疊嶂,一層一層地直到天邊。秋色盈盈的山巒,和天邊的白雲緊緊相依,和藍天相互襯托和輝映。蒼天在上,山之廣袤,人算什麽呢?藏人有藏人尋求和蒼天大地聯係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的五彩經幡,或者叫風馬旗。這些五彩經幡不是簡簡單單的彩旗,而是每一個旗上麵都應有經文。經幡在風中每飄一次都如同念一次經文。在埡口處,一個巨大的五彩經幡佇立在風中,飄啊飄啊,這些經幡把藏人神靈的崇拜和禮讚帶給上蒼,把藏人對神靈的虔誠和供奉帶給大地,藏人通過經幡和蒼天大地做個連接,他們在這個荒蕪人煙的地方不再孤獨。突然有點明白藏人為什麽會對佛教那麽虔誠,這是他們心靈的需求。
中午,我們來到藏民拉巴的家吃燒烤。拉巴家就在318國道上的路邊,隻有一個簡易的房子,後麵就是兩個大大的帳篷。拉巴站在帳篷前麵的石階上歡迎我們這些到他家的客人。拉巴是個典型的藏人,皮膚黝黑的臉有著藏人特有的輪廓,身穿深紅色的藏袍,頭戴藏民典型的牧民帽。他向我們介紹他們的習俗,也希望我們遵守他們的習俗。
藏族人生活在雪域高原,他們與大山大河相依相伴,篤信他們的藏傳佛教。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有靈性,他們敬山神也轉神山。他們每次到神山去朝拜,都會從神山帶回來石頭,然後把這些石頭堆砌在他們帳篷的前麵形成一個石頭堆,這個石頭堆就是他們叫的瑪尼堆。他們認為這些神山上的石頭都有靈氣,瑪尼堆也能給他們帶來福祉和消除災難。
拉巴家的瑪尼堆旁邊五彩經幡隨風飄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亮閃閃的桶,他告訴我們這可不是隨隨便便的桶,這是他們的轉經筒。轉經筒裏麵有經文,經過的時候要用手去轉動,這樣每轉動一次也算是念了一次經。
所有藏民的家都有三樣東西:風馬旗、瑪尼堆和轉經筒。這些都和他們的藏傳佛教密切鄉關聯。同時藏民們認為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條件就是勤於念經,所以他們不但借助風馬旗、瑪尼堆和轉經筒來念經,他們也會經常念六字箴言。拉巴耐心地教我們大家用藏語來念六字真言,告訴我們在進入他家的藏包前,一定要到瑪尼堆去轉轉,一定要用手去轉動經桶,同時一定要念念有詞地念六字箴言。然後一句紮西德勒把我們迎進了他的藏包去享受他家的美食。
拉巴家的燒烤就是鐵板燒,放上一些肥肉在鐵板上出油,然後放各種肉片和蔬菜以及雞蛋,燒烤好了就沾上辣椒麵和鹽,很好吃。拉巴也提供所謂的酥油茶,之所以用了所謂二字,是因為這個酥油茶根本沒有以前在書中讀到的膻味。打了一個問號,這是真的酥油茶嗎?
從吃燒烤的帳篷出來,又是一個大大的風馬旗,拉巴的兒子帶著女兒那裏玩耍。拉巴的兒子指著在半山腰孤零零的一個帳篷說,那是他們家居住的地方。放眼望去,整座山就隻有他們家的一個帳篷,空曠無比。他們附近沒有什麽朋友,就他們家的八九個人在這裏相依為命。如果沒有他們家在國道邊開的這個燒烤店,他們的生活沒有什麽社交,也沒有什麽娛樂,除了和蒼天對話,他們還能做什麽?他們找不到任何的橫向聯係,隻能縱向尋求他們生命的支撐,神佛就這麽自然地走進他們的生活。宗教的產生和盛行、人們的篤信和虔誠,和人們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
從拉巴家出來,我們經過理塘縣,途經兔兒山的觀景台。這個觀景台也不是很大,人們在這裏也就是為了目睹兔兒山的風采。兔兒山也是海拔4700米左右,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隻玉兔匍匐在峻嶺之巔。盡管我們在那裏是陰雲密布,但我還是忍不住的想,如果是皓月當空,玉兔和明月相向而望,這可不就是嫦娥和玉兔的又一個傳說?!
其實這個兔兒山也是又個傳說的,觀景台上的也有一個石頭記,講的就是兔兒山的傳說。隻是關於這個傳說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對我來說也算是種遺憾。回來後在網上搜索,終於知道了這個美麗的傳說。
“ 桑堆部落酋長的女兒和傭人家的兒子在長期的相處中,相互產生了愛慕之意,但由於等級的差距,酋長知道後堅決不同意,百般刁難,阻止他們的交往,但他們的愛已達到了不可分離的地步,相互之間的心靈已交融在一起。有一天,酋長想出一個拆散他們的辦法:同意他們結為夫妻,叫他們倆去守邊界,但必須在天黑之前到達。兩個年青人便按酋長的要求出發了,走啊走,但都無法在天黑之前到達邊界,他們倆的願望無法實現,於是抱頭痛哭……突然,一群神雕向他們飛來,神雕對他們說:“如果你們不怕,就騎在我們背上,把你們送到邊界上去。”由於這對情侶寧死都不願分開,於是他們騎在了神雕的背上,天黑之前到達了目的地。終於,他們結為了夫妻,在此長相廝守,幫他們實現夢想的那些神雕也留在了此地(周圍的象型石)。這就是兔子山留傳至今的愛情故事。“
如此看來我們的導遊小張,大概也是導遊經驗不足,這麽美麗的傳說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呢。
離開兔兒山觀景台,我們很快地就進入了海子山自然保護區,也稱為海子山國家地質公園,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作為一個地質公園,這裏的地貌真的是獨特無比,用滿目蒼涼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遍地都是古冰川遺留下來的冰體遺跡,奇形怪狀的石頭布滿整個保護區,而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星羅棋布,有1145個之多。高原湖泊在藏人中稱為海子,所以這也是海子山公園名字的由來。
在國家地質公園裏,網上介紹的一個特別的景點就是海子湖,但是因為停車的人太多,導遊就把我們帶到另外的一個景點夏茹措。夏茹措,離217公裏不遠,大概也就100多米左右,但因為其海拔甚高,有4733米,空氣也稀薄,雖說不遠,也隻能慢慢地走,心急的話,高反就會找上你。
夏茹措也叫烏鴉海,是地質公園裏最大的一個海子。相傳夏茹措為神鴉寓居之所,主司海子山的風雨晴雪,昭示世道禍福,為海子山著名的靈湖。當你來到夏茹措時,你就會她的美所震撼而被感動,絲毫不懷疑她的靈性。寶藍色的湖水在高原山風的撫慰下激起綿綿漣漪,讓倒映在海子的藍天白雲顯得非常地靈動。海子的水清澈見底,沒有什麽水草,也不見任何魚兒,這裏的一切都顯得異常的安靜。山風掠過大地,和蒼天對話。天地相融,神靈永在。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被淨化被洗滌,歸於生命的最初,哪裏還會有城市裏的庸人自擾?
我們就這樣走走、停停、看看,直到下午近黃昏的時候才來到了稻城。稻城縣城位於稻城河支流的旁邊,但是我們路過城門而不入,直接來到和縣城一河之隔的稻城白塔。
其實我們一旦翻過折多山,一路上我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白塔,有白塔的地方,就是有藏民居住的地方。白塔之多已經成了藏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稻城的白塔還是有其特殊的地方,以至於已經變成到稻城旅行的一個打卡之地。
首先稻城白塔是甘孜州的最大的白塔,至於建於何時卻不詳。白塔分為三部分,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組成。在塔基的四周安放著一排排的轉經筒,以供信眾膜拜。記住,當你去膜拜轉經筒的時候,一定要順時針沿著塔基走,方向是絕對不能錯的喲。而塔身,則是有五個台階,每一個台階上安放這尺寸小一點的白塔,總共有108個,而在塔身的最高階按放的是一個相對較大的白塔從而形成塔尖。大大小小的白塔形成塔林,故而此白塔又叫尊勝塔林。
白塔潔白,盡管太陽的光線已經不是很強烈了,但是白塔還是顯得非常的亮眼。在一片寬闊的草甸之上,她是那樣地宏大和莊重。她是不可被忽視的,而遊客是少不了轉經筒求福緣。
在白塔的邊上,有一個山坡,如果能夠上到山坡,那麽白塔和稻城必會盡收眼簾。可是導遊也沒有給我們時間去看看。其實旅行團說是要到稻城,但是我們和稻城的並沒有什麽多少交集,算是一種遺憾。
當晚,我們夜宿香格裏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