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上真有公孫策其人嗎?

(2016-06-26 08:21:23) 下一個

公孫策,複姓公孫名策。原本是一名落泊的秀才,學問淵博,滿腹經綸,但卻屢試不第名隕孫山,流落大相國寺,幸得包拯伯樂識馬,並委以重用成為包拯身邊的智囊。開封府六品主簿,包拯的得力助手。開封府三口銅鍘的設計製造者,懂醫術,心思縝密,性格和善;是《包青天》係列的電視劇中頗為重要的人物!
  
  在《包青天》係列中,公孫策以文人的形象出現,外貌溫文儒雅、清秀絕倫,而且有些仙風道骨。他性格沉靜、穩重、謙遜,和包拯對話時通常自稱“學生”,而包拯和展昭等人都尊稱他為“公孫先生”。公孫策微服出行時則常打扮成算命先生。而在《少年包青天》係列中,公孫策則與包拯為同齡人,形象英俊帥氣,性格不羈。雖然一開始他對包拯並不服氣,而且兩人更是死對頭,但是在經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後,公孫策成立包拯的得力助手,兩人更是成了摯友。
  
  雖然,各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對公孫策都有著不同的描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公孫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他才貌雙全,與展昭一文一武形成互補,更是包青天的文膽智囊。
  
  那麽,曆史上的公孫策是不是和影視劇中的形象是一樣的呢?
  
  其實,根據史料記載,曆史上根本就沒有公孫策此人。他是古典小說《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是完全被架空的虛構人物。而包拯,曆史上卻真有此人!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他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麵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清代的石玉昆以包拯為原型創作了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而虛構公孫策這一角,實際是為了增加包拯傳奇色彩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