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今天,公元2023年10月23日,中國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每年的重陽我都習慣寫幾首詩詞,表達思鄉之情。
前幾天,我把一首舊作發到我的一個交流群,結果有微友說,過重陽節要有年齡段的。我聽得一頭霧水,過個民間節日還要看年齡,我沒有資格過?
這是聊天記錄。
原來,國內把重陽節定性為老年節。
重陽敬老這個活動我是隱約知道的,但不知道源於何時,更不知道性質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竟然直接改成了老年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
重陽節“登高”俗與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內在的聯係,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陽節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時間,所以道教傳說中多選擇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氣而升天。
這才是我記憶中的重陽節啊!
小學時就學過王維的《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的千古名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也是重陽相思。
曆史上還有不少重陽佳作,基本都是農事、相思,還沒讀到有關敬老的。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采桑子·九日》
清 · 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為何政府要把一個曆史悠久,深入民心的民間節日硬生生地改為“老年節”?沒有找到具體答案,大概認為“九九”代表長久、長壽,因此有祝壽之意,因此而改。
這樣一改,這個傳統節日的味道就變了。就如截圖上微友所言:有年齡段,才享受重陽福利。也就是說,不是出於百姓的樸素願望,而是“有福利”,且一般人估計還享受不到。是什麽福利,我沒有問,但多少也能猜出一點:借機給老上級、老領導、老幹部們送大禮,現任各級領導們還能得到他們的扶持。或者到農村窮苦老人家送點吃的、用的,表達政府的“愛心”。想起了我曾經的日本上司說的一句話“中國缺什麽就喊什麽,比如學雷鋒,有真正的雷鋒嗎?”
疫情期間武漢“白發革命”還曆曆在目,為了填補因核酸檢測造成的財政危機,政府竟然要動用老人的醫保來填補!而前段時間某北大“叫獸”叫囂要取消老年人的退休金!
這就是所謂的“敬老”?敬老應該是一個國家自發的意識、應有的製度和品德,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而不是作秀,更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重陽節眾多的民間活動,會隨著改為“老年節”而滿滿被人遺忘。中國多少傳統文化就這樣被政府幹預而消失?連這些有一把年紀的人都認為過重陽節是有條件的,何況年輕人乎?
在日本,也有“敬老日”。屬於國民節日,定於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一。這一天,一般家庭都會集合,拜訪父母或者祖父母、親戚等,一起吃飯、贈送禮物等。
敬老日的起源已經無法考證,有幾種說法。
1.聖德太子在仙子的大阪市悲田院開設施,救濟老無所依的老人、病人以及窮人等,後人將來設施的這天定為敬老日。
2、 元正天皇717年的年號為“養老”,參觀養老瀑布以及給老年人贈送禮物的那天定為敬老日
3、當今敬老日的由來,相傳是由兵庫県多可郡野間穀村(現多可町)的村長門脇政夫所提倡的敬老活動開始的。因此將農閑期,氣候宜人的9月15日定為“敬老日”,開展敬老會等活動。其宗旨是“珍惜老人,感謝老人們的智慧讓村莊更加繁榮!
1950 年開始在兵庫縣各地舉行
1954 年定為國定假日,並在全國慶祝。當時這一天被命名為“老人の日”。
1966年,它成為一個國家法定假日,名字也發生了變化。改成了“敬老の日”。
從2003年起,9月第3個星期一被訂為日本法定的敬老日。
這是一個真正尊老愛幼的國家,日本老人享受著最好的國家福利,這才是真正的敬老!
這是我的重陽作品,是否覺得與眾不同?
重陽時節,山裏紅也應該紅了,放一首《又見山裏紅》,這酸甜裏,全是美好的回憶和思家的惆悵。
也如小小所言,多大年齡才算老人?
小小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我多少年沒跳過舞了,很是懷念。
我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節,問題是,不知道什麽年齡算老人?
欣賞墨墨重陽節作品,雖不會寫,但喜歡讀。
墨墨這首歌好聽,也是我們舞蹈隊的一支舞曲:))
祝墨脈永遠沒有資格過!:)
香港、澳門人都很看重傳統節日,家鄉情結很重,尤其是有關祭祀的,都會認真對待。每年清明從拱北海關過關回家掃墓的澳門人多得嚇人,用潮水形容毫不為過,感覺過關大廳都要擠爆。
墨脈有才,詩詞雋美,文章有據,歌聲動人 ———— 梧桐咋搶先說了俺想說的話呢,,那就來個打小抄咯,嘿嘿
問好 Momo!
明年開始我也不會再過重陽了,突然感覺沒意思。最近幾年重陽節寫了很多詩詞,看來不符合時代潮流了。
謝謝麥姐。國內老人的生存環境堪憂,一個節日什麽都解決不了。
洗地也不是這樣的。
既然節日對很多人含義不同,那就各取所需,更不能用政府手段強製改變。老人二字,換了你,願意過嗎?我是不過!
所以說,重陽有表達高壽的寓意,我也不是不知道;祝福老人,也是應該。但你一貫的做法,混淆概念。把一個廣義的傳統民間節日硬生生地改成單個含義的節日,政府這天可以大量表演,表達對老人的“關愛”,其他傳統卻在逐漸淡化,很多人甚至不願過。是利還是弊?整天說要弘揚文化,是這樣弘揚的嗎?
你說的久而久之這個節日變成了對老年人長壽的祝願,我還真沒聽說過。我在國內都正常過重陽節,我們年輕人都會結伴登高。並且你再讀讀文,重陽節2012年改為老人節之後,很多人明顯沒了過節的意願,感覺隻有老年人才過。長期以往,很多傳統必然消失,真難道不是對文化的一種破壞?都說如今的節日氣氛越來越淡,政府的幹預脫不了責任。
杜甫的這首五律,完全是對自己說的,作者此時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雖然自己卑棲在江陰,沒辦法與親友團聚,但也能夠和當地的朋友一起共度佳節,並且也不用像近臣一樣被繁瑣的公務所累,作者也有了類似陶淵明的歸隱之心。
改成老人節不倫不類,使得很多人都不願過了。
我發現,收藏墨脈的詩詞,偶爾讀讀,也是人生一樂!墨脈詩詞,意與境俱佳!
謝謝梧桐兄,這是意外的一篇,沒想到寫重陽的
每個老人每年發1400元養老金,但要交掉300元醫保,這就是厲害了我的國。
這首歌以前貼過一次,可能沒注意。
我一直以為重陽節是老人節,每年這天都給老人打電話問候。
是不是像七月初七定為情人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