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上一篇博文介紹了日本人學習漢字的情況,這篇再來聊聊日本人寫的漢詩。
漢詩,顧名思義,是中國詩詞。確切地說,是中國古詩詞。廣義的日本漢詩不僅包括律詩、絕句、古詩和樂府,也包括詞。日本古詩詞創作,興起於公元7世紀中葉的近江時代。也就是隋朝滅亡到唐朝再次統一並且快速發展的唐朝初期。而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樂府詩詞盛行時期,格律詩詞的萌芽期。可以說,日本漢詩與格律詩詞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
日本詩詞衰落於明治維新時期,相當於中國的同治七年至宣統三年。中國古詩詞這個階段也早已衰敗,二者又是差不多同一時代。這不是個偶然現象,對於探索古詩詞的興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但是就如同當今中國,日本也一樣,古典詩詞愛好者依然存在。不少政治家甚至可以賦標準絕句,顯示出很高的文學修養。
因為寫詩詞,我也開始注意日本詩詞界的一些動態。
日本有個"全日本漢詩聯盟”,成立於2015年。我曾在2017年翻譯過石川忠久會長的趣意書
有關全日本漢詩聯盟結成之趣意書
石川忠久會長(平成15年3月21日成立)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很親近作為世界最高詩歌的中國詩(漢詩),吸取其精華,創作出繁多的文藝作品外,也開始自己寫詩,成立漢詩壇,曆代優秀漢詩人輩出。我國文化離開漢詩,可以說無從說起。
但,對漢詩的興趣和關心,需要很深的根基。《唐漢詩》等漢詩擁有眾多的讀者,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在年輕人中也有相當的愛好者。
因此,國民文化節日的漢詩部門,在香川縣,群馬縣以及福島縣等,每次征集漢詩時,都有超過1000首的作品。在全國形成一種寫漢詩的潮流。
為了回複日本自古以來的優秀精神文化,此際召集漢詩的寫作者以及愛好者,迫切希望成立“全日本漢詩聯盟”。請大家同意此趣意書,謝謝。
很遺憾,昨天再度點開網站,躍入眼簾的是這樣一段文字:
令和四年七月十二日、午前七時に石川忠久全日本漢詩連盟會長が永眠されました。
(令和四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七時,石川忠久全日本漢詩聯盟會長逝世)
在此,我也送石川會長一程。“ご冥福をお祈りします”
這是學會主頁以及令和三年度詩詞比賽最優秀獎獲得作品
日本詩詞愛好者們作品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現代日本人的漢詩,還保存著濃濃古意和禪意。反觀中國,“新中國”推廣普通話,使得入聲字消失,很多人都掌握不好(日本漢詩愛好者卻能運用自如)。入聲字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表現音律高低起伏的重要部分,使得詩詞具有獨特的音律美,新韻(普通話)則完全失去了這些韻味。而郭沫若開創的“老幹體”,更是把古詩詞拖入深淵,直接摧毀了古詩詞所講究的意境以及含蓄美,隻剩下大白話+赤裸裸的歌功頌德,口號滿天飛,至今都未消除影響,甚至還有蔓延的趨勢(現在又加上了“仇恨體”)。長此以往,今後的年輕人將無法正確理解古詩詞,尤其入聲字,會直接視為出律,中國最燦爛的傳統文化,極有可能遭到毀滅性破壞。
雖然很多民間詩詞愛好者在努力傳承,但力量太薄弱,難以撼動中華詩詞學會等受國家支持的團體。古詩詞的消亡,不是危言聳聽。我個人時常有這種悲觀情緒,隻能趁現在還有一些平水韻(古韻)愛好者,多寫、多交流,不愧自己這支筆。
再來說說詞。
日本學者作詞雖然不多,但是曆史同樣久遠。日本填詞開山祖嵯峨天皇於弘仁十四年(823)年所作《漁歌子》五闋,乃模仿唐代宗大曆九年(774)所作《漁父》詞,前後相距不過49年,可見日本填詞與寫作漢詩一樣也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在日本詞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些名家,特別是明治時期,曾經是日本學者填詞的黃金時期。
貼一些作品。嵯峨天皇這幾首《漁歌子》意境都很美,但可惜出律多多,而越往後格律越嚴謹,也說明了填詞愈趨成熟。填詞是比較難的,尤其長調。這些作品,我認為都是佳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作為外國人,能寫到這樣,確實很令人佩服。
從這些詩詞中也可看出,中日兩國文化源遠流長。兩國人民應該攜手共同推進這些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深化,而不是彼此割袍斷義,各自成為孤立的存在。政治關係的惡化,也勢必影響文化的交流。近日中國到處反對“夏日祭”,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裏的“祭”,是指節日或活動,比如女兒節稱"ひな祭り“。每年夏天,日本各地都會舉辦各種有特色的活動,而不是單純祭祀祖先,除了盂蘭盆節,也就是中元節。現在隻要和日本有關的事物,也不管含義、來龍去脈,國人就反對。而實際與日本有關的事物幾乎涉及生活的每個方麵,反得過來嗎?回到清朝,才能與日本完全脫鉤。
上幾首我寫的夏日詩詞,遙祝各位博友夏安~
七絕·夏(飛雁格)
炎陽連日若焚身,尚可乘涼至海濱。
心底憂焦渾一似,卻無良計去三分。
七律·夏
碧湖瀲灩風荷舉,一襲羅裙姿楚楚。
佳景何曾異故家,賞心不複歎羈旅。
別離數載世情非,牽念三更霜鬢與。
來歲再迎花綻時,孰知我會於何處?
鷓鴣天·暑期
一院嫣紅是石榴,風情不覺竟添愁。可歎炎日如常至,依舊災情未肯休。
滕王閣,嶽陽樓。景觀隻合夢中遊。暑期計劃皆成影,還得多時作楚囚。
上一首吳鶯音原唱的民國經典歌曲《岷江夜曲》,擷一縷清涼。
但願,“滕王閣,嶽陽樓。來年可得做優遊。”
最近有意多介紹日本,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日之間上千年的文化交流,不可隔斷的文化紐帶。不希望兩國關係如此惡化下去,而是應該繼往開來,一起前進。
感謝眾多博主的支持和鼓勵,我會一如既往地努力。我詩我心,我歌我情。
再來欣賞了默默寫的詩詞,太同意一凡了,默默是個真正的大才兒,這裏是文學城裏的文學地!
北方人學習平水韻最大的瓶頸就是入聲字,需要付出比南方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掌握,即使這樣,還是容易出錯。從小沒有那個語言環境,缺乏入聲字語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 韻律和意境之美, 確實是白話文不可比擬的。
據說國民政府時期決定哪種語言為國語時,粵語以一票之差落選(孫中山是廣東人)。如果粵語當選,就不會有新韻,中國詩壇也就不會如此混亂,古詩詞傳承會出現完全不用的景象。
我所有的作品,包括詩詞,均為原創,歌曲皆為我本人演唱,在多個平台發表!如發現侮辱性留言,來一個打一個!
這首歌不是很流行,卻是十大國民金曲之一。
我今年五月已經搬家了。這首七律表達的是明年是否還是不能歸國?這場疫情的影響太大了,看不清將來。
點點媽媽也寫書法,能否貼些作品出來?
這首歌沒有聽過。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