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1日。1978年8月11日,中國上海《文匯報》發表盧新華的小說《傷痕》,從而開啟了中國“傷痕文學”時代。傷痕文學是該國1980年代文學思潮的主流,作品大多控訴“文化大革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巨大傷害。傷痕文學在當時中國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助益了該國執政黨最終做出徹底否定“文革”的決定。
傷痕文學反映的其實是傷痕政治。我國目前沒有傷痕文學一說,但是傷痕政治始終存在,隻是缺乏現象級(phenomenal)文學的表達。
我國的傷痕政治,一般表現為政治人物,操弄種族話題,給各族人民帶來身心傷害,留下累累傷痕。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傷痕政治,就讓人“愁邊動寒角,夜久意難平”。被認為是“種族主義急先鋒”的前首相馬哈迪,一再以扭曲的方式詮釋社會收入與財富分配議題,為種族抵牾煽風點火。正如馬青總團長拿督王曉庭上議員所譴責的那樣,敦馬所謂“巫裔是窮人、華裔是富人”謬論,其實是刻意製造種族間的矛盾和對立,為長久以來的傷痕政治火上澆油、傷口撒鹽,以滿足他爭奪選票的欲望,讓人民對這位過期首相,越來越感到厭惡。
日前,敦馬又搭起了一個草台班子,所謂隻接受馬來穆斯林的“祖國行動聯盟”(GTA),意圖搭台唱戲,東山再起,卷土重來。這種打擊大馬國族概念的行為,遭到林吉祥、拿督斯裏安華等政治大佬的一致反對。
傷痕政治除了能夠滿足一些政客的某種癖好外,於國於民都無益,也與中央政府尤其是首相倡導的“大馬一家”理念,背道而馳。
平心而論,首相依斯邁沙比裏到目前為止,在執行族群平等國策方麵,表麵文章還是可圈可點,值得人民擁戴的。他上台伊始,就提出“大馬一家”口號,並在這一號召下,出台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日前他還表示,社會各階層應弘揚並珍惜今年國慶主題“大馬一家堅定同在”的嶄新局麵。而拿督斯裏安華的長女努魯依莎,日前和華裔智庫研究員任紹龍完婚,更是族群和諧的好榜樣,值得恭喜賀喜!
事實上,在我們這樣一個多種族國家,“五個手指不一樣長”並不奇怪,各族群同胞理應“親近種族和諧,遠離傷痕政治”,才能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
再說傷痕文學。中國的傷痕文學重要的寫作目的,是激發讀者對國家民族的反思。這種題材文學的作家後繼有人。廣東作家劉第紅先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漂泊》,描寫了中國改革開放後,一群農村青年進城打工的悲慘生活和尷尬境地,一般歸類為“打工文學”,更是“新傷痕文學”的濫觴。其創作意圖,旨在呼籲全社會關懷底層民眾尤其是打工一族,使他們的生存不至於陷入絕境。
國人秉持大馬一家團結精神固然值得推崇,但是,“苦傷痕政治久矣”的寫作人,還是應該拿起筆來,寫下我們的苦難與反思,為後代留下文學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