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首相,也算是相當親民的一位。西馬八州大水期間,日理萬機的首相,親赴災區視察,安撫災黎。患癌女孩希望見首相一麵,首相特意探望女孩,為她圓夢,並祝她早日康複。被華裔幼教老師養大的印尼棄嬰羅哈娜,22歲了還沒有公民權,首相親自與她通電話承諾給予協助……
這些親民舉措,體現了首相的愛心,也是其仁政的一麵,無論怎麽說,都值得點讚,我們應該為有這樣民本主義的首相而欣慰,我們不需要“鐵血宰相”。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領首相的情。有評論認為,首相在國家治理方麵,不應避重就輕;慰問水災災民及患癌少女固然重要,但也必須立即處理重大課題,挽回信心。這樣的言論,其實有點不近人情。現在國家所謂重大課題,無非是抗擊疫情,恢複經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美國、中國、俄羅斯在這場全球疫情麵前尚且束手無策,經濟滑坡,何況我們?叫誰來當首相,估計都不能立竿見影趕走病毒,全民富有。首相能做到敬從天命、懷保小民,那就是我們的造化了。至於挽回信心與民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拉曼大學金寶校區有間“孟子學院”,2016年8月掛牌成立,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繼承了西周以來“敬天保民”和儒家的“愛民保民”思想,並將民本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及“仁政”等學說。這是孟子思想的精華。當今首相,頻頻與民眾互動,固然或許可能有政治作秀的成分,卻也真實地體現了首相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方針,那就是大馬一家、愛民保民。這應該是國家之所幸。
不解“民為貴”,難有“服務觀”。政府要“為民傾情、為民用權、為民謀利”,必須樹立以民為貴、與民同樂的作風。首相在這方麵率先垂範,作出了榜樣。其他各層級政府官員,也要見賢思齊,把全馬各族民眾的冷暖記在心裏,多為人民服務,多做人民的服務員。建設融洽的國風民意,營造處理重大課題的良好氛圍,總比唇槍舌劍、炒作種族課題、凡事都政治化要好。
中國的領導人也比較重視敬從天命,懷保小民。例如無論國事多麽繁忙,習近平都會堅持抽出時間給國內外各界人士回信複信。2021年,習近平的回信複信對象不分年齡、跨越地域,同各界人士交流互動,問學習、聊工作、拉家常、敘變化、談感受、話情誼,字裏行間皆是暖意。
當然,這不是鼓勵我們老百姓要給首相寫信並期待得到首相回信,而是從另外一個側麵表達這樣一個觀點:對首相來說,人民是衣食父母,再怎麽重視、互動、體恤都不過分。隻有敬天保民,讓官民良性互動,讓良政善治落到實處,國家的“複蘇指數”才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