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稱,大馬從去年3月至今年7月,共有1萬317人宣布破產,倒逼有關部門修正《1967年破產法令》,將申請破產的欠債門檻從5萬令吉調高至10萬令吉。這真是令人沮喪的事情。在“大馬一家”的願景下,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夠走出困境,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正在推行“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今年8月17日,該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央財經會議上,再次提到“共同富裕”,引發了中外媒體的持續報道與討論。會議結束後,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公司,宣布投資500億人民幣組建“共同富裕專項計劃”,其他互聯網頭部企業、大廠,也跟著捐出巨款。這讓共同富裕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殺富濟貧,盡管中國對此給予了否定。
無論如何,最近幾年藉由“精準扶貧”,中國的貧富差距是縮小了很多,看得見的赤貧現象已經極少。在這個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之際,中國再舉“共同富裕”大旗,對周邊國家,也有示範效應。
我國也應該把“共同富裕”列為“大馬一家”題中應有之義。既與周邊國家共同富裕,也讓本國人民不分種族、信仰,共同富裕。
與周邊國家共同富裕方麵,包括與中國共同富裕。首相邁沙比裏15日在布城首相署接見中國駐馬大使歐陽玉靖,表示這次會麵將加強馬中兩國的雙邊關係。這是一個良好的表態。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消費市場巨大,是我們貿易朋友圈裏的“大哥大”,值得我們與之睦鄰友好,共同富裕。事實上,馬中貿易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農業及食品工業部指出,截至今年9月,共有41家本地公司取得中國頒發的執照,可以向中國出口燕窩產品,中國是大馬燕窩產品的最大進口國。而中國國藥(Sinopharm)的新冠疫苗,也已在大馬上市。這種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呈現了新業態。
而要讓我國人民不分種族、信仰,共同富裕,似乎還要難一些。不但要在物質生活上共同富裕,在精神生活上也要共同富裕,談何容易。
一談到在物質生活上共同富裕,就有人提出要傾斜政策,要給某些“特殊國民”特別的愛,這顯失公平,也違反自然法則。小孩從出生到成長,經常會摔跤。難道父母因為害怕小孩摔跤,就要給他拐杖?小孩一旦拿慣了拐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走路。
要在精神生活上實現共同富裕,國家必須尊重各源流族群在母語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麵的自由,例如在升讀公立大學、就業於公務員隊伍,乃至職務升遷過程中,一視同仁,機會均等。這絕不是杞人憂天。不久前,馬華婦女組主席,還在譴責有關人士向政府建議管製非伊斯蘭宗教發展法案,反對任何企圖限製非穆斯林宗教自由、破壞立國契約和違反聯邦憲法的惡行。這反證了不少國人在精神生活上受到威脅,更遑論共同富裕。
財長宣稱,2022財政預算案側重於3R,即Recovery、Resilience、Reform。如果再加上Common prosperity,讓破產者重新有產,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