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明天,就在明天,見刊《中國報》2011年7月22日C13版

(2021-08-27 05:15:16) 下一個

 

明天,就在明天

 

明天23號,第32屆夏季奧運會,就要在東京開幕。我國代表團,將在吳柳螢(上屆奧運會羽球混雙亞軍)、李梓嘉(羽球男單現時世界排名第8)兩位旗手的帶領下,意氣風發地走入開幕式會場,接受世界目光的檢閱。此後,大馬30名運動員,將參加10個大項的比賽,與世界各路運動健兒爭金奪銀、一決雌雄。

不過,參與比取勝更重要,參與是為了更好地弘揚奧運會精神。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本月20日表決通過,同意在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之後再加入“更團結”。這是自1894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建議設立奧林匹克格言後的第一次更新,豐富了奧運精神的內涵。一百多年來,團結乃至更團結,一直是各國人民、各種族之間孜孜不倦的追求,馬來西亞也不例外。

更團結,就是要做到和平共處、包容協商。日前財長東姑紮夫魯指出,政府會采取包容和協商的立場,與反對黨和其他社會利益攸關方合作對抗疫情。這就是一個正確的表態與姿態。國會即將重開,共商國是應該成為主要任務,而不是爭權奪利、互相扯皮。朝野各黨,都要視對方存在為合理,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政府要聽得進各種利益攸關方的意見與建議,聚精會神抗大疫,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建設健康和諧的社會與東南亞的明星國而努力。

更團結,還要做到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各政黨各族群之間,不應隻能共苦,不能同甘。日前,慕尤丁呼籲人民耐心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因為大家的犧牲,好比一場拯救所有人性命的聖戰(jihad)。大疫當前,聖戰不止。全國人民都在受苦,挑釁族群關係的話題少了很多,這或許是不幸中的大幸。疫情過後,或者在與新冠病毒共處的前提下,恢複了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之後,希望各族群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要把能夠同甘共苦的抗疫精神,繼續傳承下去,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要贏得了抗疫的聖戰,又要開始族群之間的紛爭。

更團結的表現,還在於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不同的族群之間,有文化的差異,有訴求的不同,這並不可怕,共存方能共榮。例如華人善於經商,隻要是合法勞動所得,就不應引起其他族群的妒忌。不同族群的文明,應該得到交流與互相鑒賞。2014年3月2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東西方文明的大熔爐,成為世界的燈塔,也在於善於文明互鑒、求同存異。

奧運精神,增加了“更團結”的內容。作為國際奧委會大家庭的一員,我國各族群之間,從體育到政治,方方麵麵更團結的趨勢必將是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哪怕是即將出席國會的人民代議士,也不能螳臂擋車,不能亂打族群牌,逆曆史潮流而動。我們有理由把國人更團結的希望,寄托在明天,相信明天會更好。

見刊《中國報》2011年7月22日C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