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教育友誼獎”及其它,見刊《中國報》2020年12月24日C9版

(2021-06-20 07:31:20) 下一個

“教育友誼獎”及其它

 

    前不久,我國駐中國大使館教育處,在北京舉行了高等教育茶歇會。在這年關將至、辭舊迎新的茶歇會上,我國駐中國大使諾希萬,向包括“馬來西亞中國校友會”在內的多家組織機構,頒發了“馬來西亞教育友誼獎”,旨在“深化友誼,探索未來”。

    這其實是很接中國地氣的一個獎勵。在中國,不是什麽獎都可以叫“友誼獎”。友誼獎一般特指“中國政府友誼獎”,是中國政府為表彰在中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或機構,而設立的最高獎項。相對應,我國駐華大使授予教育友誼獎,在中國人看來,那就是代表馬來西亞頒發的教育最高獎,份量很重。正因為如此,中國和我國多家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這其中的獲獎者“馬來西亞中國校友會”,是經我國高等教育部批準的在華校友組織,於2019年2月在我國駐華大使館正式成立。據該會會長、思特雅大學(UCSI)博士生王吉介紹,該校友會會員,都是從馬來西亞留學後回到中國的學長,他們秉持“講好留馬故事、做好民間大使”的精神,以“受益留學、回饋留學”為己任,在我國高等教育部和駐華使館的指導下,積極進取,務實有為,著力推動中馬教育國際交流。

    說來也是,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學生資源非常豐富。我國與中國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相關中介組織機構來進一步推動。在疫情尚未完全退卻的當下,要提高我國高等國際教育的製度收益,應該做大線上學習市場,拓寬網路教育服務空間,建立更廣泛的對話機製與合作平台。隻有這樣,我國才有可能為國內外學生,創造一個先進的“國際教育生態圈”。

    提及高等教育,不能不提在中國廣東出版的《高教探索》月刊。這本雜誌雖然沒有獲得“教育友誼獎”,但是它卻為國際高等教育的探索,提供了研究舞台。據該雜誌編輯部主任劉第紅介紹,他們的雜誌每期都會發表關於各國高等教育的研究文章,例如剛剛出版的第12期,就發表了關於美國、澳洲、南部非洲,甚至摩爾多瓦(Moldova)這樣的小國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章。他也希望我國的專家學者,能夠把馬來西亞的高等教育經驗,通過他們的雜誌,分享給中國讀者,促進馬中教育交流。

    說到這裏,想起今天我們將迎來“平安夜”,各種“祝您平安”的話語,又將風靡一時。不過凡事不要過頭,過頭了就會出問題。

    中國吉林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賀某,出版了一本《平安經》,全書都是平安語句,什麽“初生平安,滿月平安,百天平安,1歲平安,2歲平安,3歲平安……”諸如此類,純粹是浪費公幣,浪費紙張,浪費出版資源。最後他被免職了。

看在“友誼有獎”的份上,今晚,希望大家來年平安,一句就好!

見刊《中國報》2020年12月24日C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