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天下快意之事,見刊《中國報》2019年3月14日C11版頭條

(2021-06-20 06:53:07) 下一個

天下快意之事

近日,大馬政府生財有道,在日本發行總值2000億日元(約73億令吉)的10年期武士債券,籌集到的資金將用於修建學校、醫院、道路等公用事業。真可謂天下快意之事,既反映了日本投資客對大馬政治經濟的信心,也是敦馬多年前提倡的向東學習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預期回報。
眾所周知,“向東學習”就是向日本與韓國學習。日本與韓國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從公元630年到9世紀末大約260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19次之多的遣唐使。當時,遣唐使中的留學生,分為長期留學生和短期留學生兩種,前者稱為留學生/留學僧,後者稱為請益生/請益僧。長期留學生可以在唐學習至下一期遣唐使到來,短期留學則是與當期遣唐使一同回國。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留學生隨遣唐使前往唐朝京城長安,一路上或乘官船,或走驛站,所有費用均由唐政府提供。日本使節在覲見皇帝時,就會趁機提出安排留學等事宜,一般情況下,皇帝都會“所請並允”,就是說,留學生也跟著遣唐使一起覲見皇帝。
唐朝政府還獎勵和重用學有所成的日本留學生,給予其很高的榮譽和充分的信任。“名成太學”的阿倍仲麻呂(Abeno Nakamaro,漢名朝衡、又作晁衡),深得唐玄宗、唐肅宗的信任,多次升遷,官至從三品秘書監,被譽為“中國秘書史上日本籍秘書第一人”。公元804年入唐的菅原清公回國時,曾詠一絕:“我是東蕃客,懷恩入聖唐。欲歸情未盡,別淚濕衣裳!”代表了日本赴華留學生們的心情。
我國政府,是否可以學習古代日本,也向中國派遣留學生為主的“遣華使”?這並非空穴來風。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本月6日在吉隆坡出席“2019年留華高等教育展”時表示,希望更多馬來西亞學生到中國留學。張念群說,年輕人到國外留學不僅能學到知識,更能深入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這對於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
然而,更多馬來西亞學生到中國留學,不應該隻是希望,而應該是政府行動,是新“向東學習政策”的加長版。教育部應該選派更多官費留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遣華使”,去中國學習先進的技術。例如,理工科的學生,可以學習中國發達的交通/軌道/高鐵技術、中國先進的通訊/網絡/手機技術;文科商科的學生,可以學習中國領先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網絡金融等經營管理知識。中國的這些優勢,恰好可以彌補我國在這方麵的欠缺。
倘若有越來越多的大馬政府公費留學生去中國學習,或者與中國達成教育互助協議,允許更多的大馬學生,在中國享受更多的獎學金、支付更低的學雜費,相信馬中兩國的關係,會越來越好。
馬中友好帶來的直接後果,可能就是東海岸銜接鐵道(ECRL,又名東海岸鐵路),這條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興建的第一條鐵路,應該會繼續修下去、通起來,路通財通事事通,實乃天下快意之事。
見刊《中國報》2019年3月14日C11版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