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母校何以獲捐贈,見刊《中國報》2018年11月8日C9版頭條

(2021-06-20 06:35:43) 下一個

母校何以獲捐贈

當人們獲得了財務自由的時候,他們一般都願意捐出自己過剩的錢物。而最佳的受贈對象,往往是自己的母校。這個國際慣例最近有了新的樣板。

11月4號,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宣布,將他的作品和其他原創手稿捐贈給早稻田大學。69歲的村上表示,捐贈“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想我應該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來清楚地解釋”。這是他37年來在日本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

早稻田大學是村上春樹的大學母校。該校文學部戲劇係畢業的他,花了七年才修完大學學分,於1975年以論文《美國電影中的旅行觀》拿到大學學位。此後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並一舉奪得1979年文學雜誌《群像》主辦的群像新人獎。村上常說,如果當初沒有得獎,後來可能也不會寫小說了。村上春樹目前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最有力競爭者,可惜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停頒。

回饋母校,是莘莘學子的共同心聲。不僅僅是名人高士有這種雅興,就算是普通畢業生,也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這種願望。

中國大學也正在形成“校友捐贈文化”。名牌大學不說,即便普通的大學,也洋溢著這樣的文化氛圍。

例如,中國江西上饒師範學院,名氣不算很大,建校曆史也剛好60周年。在今年花開六秩之際,接受了不少知名校友的捐贈。11月6日上午,該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92級2班全體學生,湊足1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6萬多馬幣),捐贈給了母校。該校沒有研究生班,是純粹的四年製本科(學士學位教育)大學。該校學術委員會主席朱寅健表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本科教育。而用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詹世友校長的話來說,本科教育最令人難忘,也最能夠給畢業生養成“母校情結”。當然也就最容易吸引校友的捐贈。

新上任的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大學教育要“以本為本”。所謂“以本為本”,就是以本科(學士學位教育)為根本。不過,之前中國高校普遍存在膨脹欲望,都希望能夠開辦碩士乃至博士教育,不管自身條件是否達標。從而忽視本科教育,使得中國的本科教育一直得不到國際廣泛認可。許多中國大學畢業生,不得不用虛假材料去申請歐美發達國家的碩士課程就讀資格。

母校何以獲捐贈,當然是因為母校給了校友美好的回憶。大學如此,中小學也不例外。隻是,在中國,“校友捐贈文化”在中小學並不普遍。

大馬的“校友捐贈文化”應該算是比較成熟的了。特別是獨中與私立大學,接受校友捐贈基本上關係到學校的生存發展。而要持續不斷地獲贈,還需要學校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以人為本,讓學生學有所獲,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品行的涵養。惟其如此,當畢業生走出校門實現財務自由後,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為母校添磚加瓦。

畢竟,慈善的心與優質的畢業生,能使母校邁向新的榮耀與前程。行善最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見刊《中國報》2018年11月8日C9版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