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居家過日子,見刊《中國報》2018年8月30日C11版

(2018-09-13 00:15:38) 下一個

香港歌星成龍曾經演唱過一首歌《國家》,其中有歌詞是這樣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那意思是說,家是國,國也是家。既然國也是家,那麽國家領導人就要學會居家過日子,精打細算,量入為出。要不然的話,大手大腳、揮金如土、鋪張浪費、揮霍無度,那隻會敗家——使國家敗落。

首相馬哈迪經過反複考慮,然後又親自去中國解釋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取消三個中資項目,其中東海岸鐵路還是一帶一路重點項目。

對於這個決定,首相表示,我國正麵臨巨額債務負擔,中國理解並接受了我們的陳情。未來當我們具有足夠的支付能力時,或許會重新檢視這些計劃。說白了,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國家應該像烹小魚一樣小心、動作輕,烹小魚一不小心動作一大,就會把魚弄爛。國家也應該這樣,要有居家過日子的精明,要有“無債一身輕”的打算。

類似的反麵教材殷鑒不遠。新中國成立後,財力薄弱,日子過得苦哈哈,可謂一窮二白、兩手空空。中國開始從蘇聯成套引進技術和大批專家。盟友蘇聯也不惜派錢派人,到中國援建各種項目共304項。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項。其餘201項正在建設中。

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蘇聯翻臉,撕毀合同,撤走全部在華專家1390名,帶走全部圖紙、計劃和資料,並停止供應中國建設急需的重要設備,使中國250多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建設處於停頓、半停頓狀態,給中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重了中國的經濟困難。

一個大膽的假設,假如現在有錢的國家對落後國家大量投資,然後因為外交關係惡化,突然撤資走人,留下一堆廢鐵軌、廢管道、爛尾樓,倒黴的還是落後國家。以其那時候自歎倒黴,不如防患未然,有什麽能力就做什麽事情,遠離受製於人的困境,豈不更好?

新中國盡管經濟困難,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國際朋友,不惜勒緊褲腰帶,到處撒錢。作為該國外交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外援助”這個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報紙上、廣播裏。在後來向公眾開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檔案中,含有“對外援助”字樣的標題竟有200多個。於是出現了怪事,寧願本國人吃土,也要讓友邦國家吃肉。

這樣違背常理的做法,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逐漸停了下來,也包括停止對馬共的援助。1955年12月底,轟動一時的華玲和談失敗。陳平等三位馬共領導於1960年12月開始出國,於1961年夏抵達中國首都北京。他們在中國逗留並接受無償援助長達20多年之久。

隨著中國第二代領導人上台,中國已經不再傾囊相助別人、打腫臉充胖子了。設在中國湖南省的馬共電台“馬來亞革命之聲”也於1981年6月30日晚結束了最後一次播音,宣告中國對馬共無條件援助的終結。對亞非拉其他國家的慷慨援助,也不再成為中國外交的主潮。中國從此開始走上理性發展、自我完善的改革開放之路。

無論如何,國家治理應該量力而行,不管是援助別人,還是接受別人的援助;不管是走出去投資,還是接受外資前來建設。這就和居家過日子一樣,隨意放債與過度舉債,都是不足取、不明智的。

見刊《中國報》2018年8月30日C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