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中美或缺“六尺巷”,見刊《中國報》2018年6月21日C9版頭條

(2018-07-25 07:00:14) 下一個

中美貿易,波瀾再起,歸根結底,就在於兩國之間缺少一條“六尺巷”,互不相讓。鷸蚌相爭,不知哪位漁翁,最終能夠得利。

上周五(6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包括與“中國製造2025”戰略有關的產品。六小時後,中國迅速進行報複,決定對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來華商品,加增關稅25%,可謂針鋒相對,一物降一物。

美國曾經聲稱:“如果中國采取報複性措施,美國將尋求追加關稅的措施。”果不其然,本周二(6月19日),美國確定對價值20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還揚言,如果中國再一次增加關稅,美方將通過再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來予以回應。

果然是“禮”尚往來、你追我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隻是賭注越下越大,最後的勝利會屬於誰?也許本無勝局可言,雙方禮讓,不矜不伐,克恭克順,才是根本。

這讓我們想起中國的“六尺巷”。1956年,毛澤東會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曾說過一句詩:“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的來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關。

六尺巷,位於中國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後街,巷南為張家大院,巷北為吳氏住宅。六尺巷全長100米,寬2米(6尺)。這條巷子之所以名動天下,其來有自。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朝廷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實握宰相之權。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了一封加急信,給朝廷高官張英,要求他出麵撐腰。張英看了信後,不以為然,認為應該謙讓鄰裏。他在回信中寫了一首詩:“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得詩,讓出三尺地基。吳家自覺理虧,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地基三尺。六尺巷從此出現。此舉化解多年的仇怨,禮讓之舉傳為美談,六尺巷更成為一把人生的尺子,一種人生修養境地的隱喻。

2007年4月,“桐城文廟:六尺巷”成為中國國家3A級旅遊景區,每年都吸引無數遊人前來參觀與學習,從中學習禮讓精神,領會做人的道理。

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也警示國與國之間,凡事要“知進退”,勸君留得三分麵,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窮追猛打,更不要得理不饒人。

中美都號稱大國,都需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大度。或許,中美貿易分歧,就差一條“六尺巷”。期待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能夠為中美之間,為世界上其他有爭議的國家之間,建設一條“六尺巷”。

見刊《中國報》2018年6月21日C9版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