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林冠英把馬華總會長拿督斯裏廖中萊比作華社“吳三桂”,說他與伊斯蘭黨一唱一和,是引“青”(伊黨的代表色為青色)兵入關,跟民間熟悉的漢奸沒啥兩樣。
林氏厥詞,屬於亂扣帽子,又名貼標簽,是一種常見的政治宣傳與修辭手法,也是一種典型的人身攻擊。將論敵與一個負麵的標簽連結在一起,讓受眾憑借被賦予的負麵標簽,就直接拒絕某種事物或人物,實在為正人君子所不齒。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諸如“走資派”、“反革命”之類的“帽子”經常出現在人民生活中。除了口頭上的扣帽子行為,在文革時期的批鬥會上,甚至出現了寫有被批判者“罪名”的真正的帽子。鬥轉星移,這樣的“帽子工廠”,這種以“帽”欺人、批發標簽的鬥爭手法,中國現在已經難得幾回聞了,即使在網上偶有出現,也不具備太大的殺傷力,止增笑耳。
不過,說到漢奸這頂帽子,倒是頗有許多出格的頭顱,曾經頂戴,史不絕書。當然,在中國《二十五史》中,隻有清史稿中有“漢奸”一詞,也就是說“漢奸”兩字始於清朝。
吳三桂乃赳赳武夫,衝冠一怒為紅顏,獻關降清,戴上了漢奸的鐵帽子,永世不得翻身。曆史上,還有不少資深美女,也被以漢奸論。
1945年11月出版的司馬文偵編的《文化漢奸罪惡史》,列出了張愛玲、蘇青等16位文化漢奸。其中,張、蘇二位可謂民國才女,慧業文人,傾國傾城,然而紅顏禍水,最後她們都貼著漢奸的標簽,入土難安。
1944年,晚清重臣李鴻章的曾孫女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結婚。胡蘭成給張愛玲以“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姻承諾。1947年兩人離婚,這段短暫的婚姻,讓張愛玲終生飽受非議。胡蘭成也是個作家,抗日戰爭時期出任汪偽政權宣傳部副部長,可謂十足的文化漢奸。1945年日軍戰敗投降,胡蘭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晚年曾旅居台灣教書,後因其漢奸背景被趕出台灣,1981年死於東京。1995年,張愛玲在洛杉磯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給胡蘭成、張愛玲做媒的蘇青,生於浙江寧波,20世紀40年代,上海日據時期與張愛玲齊名,是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她又是大漢奸、汪偽上海市長陳公博的情婦,被稱為民國“文妓”。陳公博送給她的是一本複興銀行的支票簿,每張都已簽字蓋章,隻等她填上數字,便可以支現。陳公博接見她,常在國際飯店某樓的一個房間。這樣曖昧的關係,讓蘇青與漢奸脫不了幹係。
實事求是地說,給“絕代雙驕”張愛玲、蘇青頂戴漢奸花翎,並非亂扣帽子貼標簽,而是“女怕嫁錯郎”的真實寫照,也是在大是大非麵前隨波逐流的必然結果。盡管赴美學者夏誌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一書中,濃墨重彩地“打撈”出張愛玲,然而,曆史不會為才女諱,要想青史流芳,道德文章缺一不可。
回望我國,大選在即,政治對手使出“洪荒之力”,給對方亂扣帽子、亂貼標簽,甚至祭出“漢奸”損招,看似有效果,最多博眼球,其實討人嫌。
見刊《中國報》2018年1月4日C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