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論“節外生枝”

(2018-07-25 06:38:36) 下一個

馬華公會總會長廖中萊在今年的《聖誕節獻詞》中指出,聖誕節雖然起源於西方國家,但是馬來西亞得天獨厚,多個世界主要文明都齊聚這裏,使得我們能在和諧的情況下歡慶多個佳節,包括聖誕節。他也提到,環顧當今世界,許多地方發生動蕩與戰爭,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中國的老百姓雖然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今年的聖誕節卻遭遇“霧霾”,可謂節外生枝,讓他們對大馬引以為豪的多元社會、寬厚包容的節慶文化豔羨不已。

所謂節外生枝,是這麽回事:中國許多地方不讓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過聖誕節!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官員的言行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更何況許多地方的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都是掌握了權力話語的社會強人。他們都抵製聖誕節,看誰還敢過聖誕節?就這樣,今年的平安夜,中國冷清了許多,聖誕節黯然失色。賣聖誕禮物的商家暗自叫苦,門前冷落,生意一落千丈。

平心而論,中央政府或執政黨中央,並沒有明令禁止過洋節。不過,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個《意見》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有振興華人節日的用意,但是也沒有明說要抵製起源於西方國家的洋人節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處於上層和高位的人不喜歡什麽,下麵的人就一定會對什麽不喜歡、痛恨得更厲害、更強烈、更極端。既然國家有“興華節、廢洋節”的意思,那麽地方政府、地方執政黨黨委,就得深刻領會並加倍實施。於是,許多地方紛紛采取“金字塔式加碼”,出台各種禁令,禁止聖誕節等洋人的節日被中國人歡慶。類似《關於嚴禁黨員幹部參加所謂的“平安夜”“聖誕節”聚會狂歡的通知》緊急出台,路人皆知,讓人驚呼“佳節遇霧霾,聖誕老人不敢來”。

類似這樣的“節外生枝”,在中國不是首次。眾所周知,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但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代的1967年,上海一個政治流氓,在組織的安排下,於1月25日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文章,發出了“春節不回家”的倡議。聞風而動的《人民日報》也刊登“破除舊風俗,春節不休假,開展群眾性奪權鬥爭”的倡議,呼籲廣大群眾:“什麽敬神、拜年、請客、送禮、吃喝玩樂,都統統見鬼去吧!我們工人階級從來沒有這些肮髒的舊習慣!”接著,1月29日,中央順應“廣大革命群眾的要求”,發布了全國春節不放假的通知。過年都不放假,哪裏還有什麽年味?

春節名存實亡了13年。直到1979年,《人民日報》撥亂反正,發表《為什麽春節不放假》,這才使得“過年放假”重新成為中國人的福利。也就在這一年除夕之夜,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正式開播,並一直延續至今。春節與春晚,讓海內外炎黃子孫普天同慶。

傳統文化也好,西方文明也罷,完全可以像廖中萊所言,在同一個屋簷下維持和諧,坦誠相處。一味灌輸仇恨,用狹隘的宗教、種族、民粹主義去運作節慶文化或政治權謀,實在是逆曆史潮流而動,難得善終。

見刊《中國報》2017年12月28日C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