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乘亞洲航空的班機回國,聽到空姐分別用馬來語、英語和華語播報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不僅感慨萬千。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亞航的這一件小事,凸顯了大馬這家跨國公司對於多元文化的接納,對於不同種族乘客的尊重,可謂高風亮格,值得推而廣之。
大馬的公共交通,數量與質量都不尷不尬,被稱為半身不遂。首都之外,公交車更是寥寥無幾,屈指可數。例如,霹靂州金寶縣,幾萬大學生出行,通常要騎腳車,與機動車搶道,其危險性之高,自不待言。不僅如此,公共汽車與火車上,要麽沒有報站器,要麽隻用馬來語與英語報告站名。這使得占全國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華人,得不到母語公交服務。
這果真是小事嗎?這樣的小事在台灣,不是小事。大馬學者李樹枝博士在《雄文重溫,共存共榮》中指出,台灣的捷運列車每每到站,均以中文(國語)、英文、台語、客家語,甚至日文向乘客提醒到站的信息,這讓坐在車廂裏的他感慨萬分。他也希望在大馬的公交係統裏,能夠早日聽到華語播報站名。
在中國,例如廣東省,所有的地鐵、公交車基本上已經普及了用英語、中文與廣東話播報站名與相關信息。盡管廣東話並不是廣東省的官方語言,但是廣東話的生命力至少在廣東省,是官方無法壓抑的。地鐵、公交車等與老百姓利益休戚相關,也是用納稅人的錢興建運營的,老百姓作為納稅人的主體,有理由要求公交係統,提供更溫馨更體貼更人性化的服務。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非官方語言進入公交係統,順應了民意,也符合改革開放的整體利益。
三語播報風格高,其實還可以推廣到公交係統之外更廣泛的領域。例如,拉曼大學被稱為優大(UTAR),優大優在哪?其一大優點,就是尊重各民族的語文權。優大(UTAR)的畢業典禮,馬來語國歌、英語校歌、華語流行歌曲,穿插在整個儀式之中。該校的畢業文憑,同時用馬來文、英文、華文三種文字表達學生畢業信息與所獲學位名稱。這種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辦學理念,助推了該校在世界的排名,使之更具有國際名校風範。
很多事情,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亞洲航空的三語播報,KLIA2航站樓的三語(巫、英、華)路標,既吸引了乘客增加了客流,也說明了多元文化與多種族的融合,在馬來西亞,並非難事,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期待獨立建國新一甲子開啟後,境況會如人所願,團結能落到實處,各族人民都能心情舒暢。
見刊《中國報》2017年9月7日C13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