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結盟有力量

(2018-07-25 06:21:09) 下一個

50年前的8月上旬,我國副首相與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四國外交部長,在泰國舉行會議。會後發表《曼穀宣言》,正式宣告東盟(或稱東協)成立。其宗旨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半個世紀以來,東盟各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結盟的效果班班可考,無可置疑。事實上,弱小國家通過參與結盟的形式,擴大自己的影響,壯大自己的國力,進而確立本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是常用的一種安國之道。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結盟。通常是由A國最先提出建議或請求,再派使臣前往B國約請或遊說。或經C國的斡旋、撮合,最終促成兩國或多國正式訂立盟約,形成結盟關係,從而實現在策略、行動與目標等方麵相互協調,一致對外,組成一個戰略共同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由於積貧積弱,被日本侵略。時任中國領導的蔣介石萬般無奈,遂派出自己的太太,前往美國,尋求盟國幫助。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以略帶美國南方口音的英語,把中國對日作戰的成績與困難,陳述給美國政府和人民。她的演講贏得多次掌聲,有時長達5分鍾之久,直至最後全體起立熱烈鼓掌。可以說,正是中國第一夫人的慷慨陳情,堅定了美國這個盟友出兵抗日的決心。倘若沒有盟國的支持,窮途末路的中國乃至東南亞國家,要取得對日作戰的徹底勝利,不啻鐵樹開花。

有意思的是,在東南亞國家結成同盟之前,世界上也有所謂的不結盟運動。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舉行三方會談,針對當時兩個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嚴重對抗,禍及眾多中小國家的情況,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9月,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其實,這種“不結盟運動”何嚐不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結盟呢?

結盟如同結婚,也有結得不好的。但是,因為有離婚現象而奉行單身主義,也未必是好事。國家的對外結盟亦複如是。

就我國而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綜合國力,馬來西亞都是一個蕞爾之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參與各種結盟,形成各種盟國關係,既是明智的也是必須的,於立國安邦善莫大焉。

中國正在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和東盟發展規劃對接,推進各領域合作,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與東盟命運共同體。我國政府與民間,理應抓住機會,審時度勢,未雨綢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通過“一帶一路”加強與中國的結盟,開辟獨立建國下一個60年的新篇章。

見刊《中國報》2017年 8月3日C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