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趨勢與挑戰》見刊馬來西亞《中國報》2017年4月20日C11版

(2017-04-19 23:30:42) 下一個

4月21日,慶祝60周年國慶係列活動之一“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趨勢與挑戰”研討會,將在拉曼大學舉行。這項由策略分析與政策研究所(INSAP)等單位主催的活動,再度敲響我國華人人口下降趨勢的警鍾,值得老生常談。

眾所周知,馬來西亞華人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斷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外向移民,二是內在的生育率走低。外向移民的誘因不便多說,見仁見智。而生育率低迷,則正如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周美芬所言,華人普遍存在“重質不重量”的生育觀。雖然一些人認為經濟壓力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一些經濟能力不錯的華人也不願多生育。正所謂“萬物皆備與我”還是不願“龍生九子”。

盡管多子多福、無節製生育的時代不複存在,但是並不意味著“少子化”就是最優選擇。尤其對華人族群來說,民生在勤,而不在子女少、家累輕。相反,“少子化”問題多多,大家都躲不過。

據報道,少子化問題這些年一直困擾著台灣。為應對這一危機,台灣在本月12日宣布將成立“少子化辦公室”,旨在盤點與整合相關資源,修改法律,強化生育救濟、人工生殖、托育友善等方麵的政策,提出刺激生育率的短、中、長期規劃,全力“催生”,提高台灣的生育率。台灣企業界也紛紛鼓勵員工“增產報國”。“少子化”使得台灣的大學沒有更多生源,不少島內大學長期招不滿學生。

而以“計劃生育”聞名於世的中國大陸,由於老齡化社會步步逼近,強製“一胎化”做法被迫在2015年取消,“全麵二孩”成為中國應對人口老化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麵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後,家庭規模肯定會擴大,有利於構建穩定的親緣關係網絡,增強家庭的代際支持、養老照料功能。也有利於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盡管放開肚皮生倆孩的允許,這種刺激生育率的方式,帶來的人口紅利暫不明顯,但是假以時日,便可求仁得仁。

生而為人,生而為我。生孩子不是負擔,而是為本民族培養下一代。點燃生育熱情,承擔族群賡續的責任,是育齡夫婦應有的共識。我國華人要未雨綢繆,凝聚有生力量,提高生育水平,應時而生,應運而生,生生不息,自力更生,共同打造本民族生機勃勃的未來。

http://www.chinapress.com.my/20170420/張一文:趨勢與挑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