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本著“優勢互補、文化共享”理念,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一如既往地推進學術研究的跨國別、跨區域合作。2016年4月8日至11日,我院聯合廈門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台灣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師生,共同開展了友好大學校際學術互動,活動內容包括田野工作、論文發表等。參與者普遍反映不虛此行。
4月8日,我院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黃文斌老師帶領參與本次活動的三校師生,冒著酷暑,以田野工作的形式,對霹靂州金寶一帶的華人曆史遺存進行了直接觀察,到田野實地去調查研究,所到之處包括:金寶老街場特別是會館一條街、金寶錫礦工業(砂泵)博物館、石山腳新村、山麓溪、務邊文物館、務邊懷古樓等,聽取了有關文化保存工作者、地方文史研究者的詳細講解,大家耳濡目染了華僑華人之於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發展繁榮的曆史貢獻。
4月9日至10日,三校師生在金寶校區發表論文19篇,師生們腦力激蕩,點出發表者的盲點,也為發表者提供更多的研究可能。4月11號,經過了兩天緊張活潑的論文發表後,三校師生繼續文化探究之旅,足跡遍及怡保火車站、興都廟、霹靂洞、清真寺、極樂洞等多元文化場所。田野調查具有團隊工作(team work)性質,正因為如此,三校師生同心協力、集思廣益、分工協作,寓研究於樂趣之中,教學、研究、遊覽、分享入心入腦,增進了學術互惠與學誼互結。
通過田野調查,來自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師生,收集了不少彌足珍貴的一手資料,俾便進行更為深入廣泛的學術研究。而我院師生,也藉由故地重訪,進一步加深對華人在馬來西亞尤其是在霹靂州一帶生存發展曆史脈絡的認識。
此次活動得到拉曼大學高層的大力支持,院長張曉威等老師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具體指導。我院研究生學會顧問和會員協助了本次活動的開展。交通大學羅列師先生、華僑大學鍾大榮老師組織學生踴躍參與了此次活動。這次友好大學的學術聯誼,使一個跨越國別與區域的華人研究“學術共同體”初見端倪。
http://www.utar.edu.my/ics/index.jsp?fcatid=236&fcontentid=2753&f2ndcontentid=15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