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那麽大,何處不風華

(2015-12-30 17:23:18) 下一個

原載《東莞日報》(A08版),2015年11月8日。  

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5-11/08/content_1369997.htm 

    不知不覺年尾至,很多高校畢業生可能都在聯係單位找工作。畢業後何從何去,是堅守大都會還是紮根二、三線中小城市,的確兩難,讓人焦慮。不過,若有四海為家的精神,平流緩進,穩打穩紮,世界那麽大,何處不風華?近讀何啟良先生主編的《馬來西亞華人人物誌》(南方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深為許多海外華人的職場曆程所感染。他們的成長故事確實很勵誌,值得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借鑒。

    該書收錄人物432名,涵蓋經濟、教育、政治、社團與社會、學術與宗教、藝術及體育與媒體等領域,其中一位,便是有華人世界“邊陲的國學大師”之稱的林水檺先生。2015年2月林先生和國際影星成龍等人,被馬來西亞國家元首授予拿督稱號,拿督是大馬一種很高的政治榮譽。

    林先生出生在馬來西亞北部一個小山村,是華人第二代。他的父親在鄉下以開小雜貨鋪和種植稻穀為生。林水檺是典型的“農二代”,沒有背景隻有背影。由於兄弟姐妹多,童年的苦難讓林水檺記憶猶新。有時家裏沒有菜吃,他就去河裏抓魚,運氣不好就空手而歸。鄉村的路泥濘不堪,為了愛惜鞋子,他總是赤腳上學,快到學校了,找個水塘把腳洗幹淨再穿上鞋子進校門,放學一出校門,就打赤腳回家。要知道,在北馬冬天也很冷。

    林水檺也有大學夢,但家裏供不起。幸好台灣把海外華人視為“僑生”有所資助。林水檺憑著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全台最好的高校台灣大學,就讀中文係,受業於台靜農、葉嘉瑩等名師。大學畢業後回到北馬老家,因為台灣文憑大馬官方不予承認,“屌絲”一般的林水檺想找份工作都很難。為了生計,他渡海到相對落後的東馬(馬來西亞東部),在更加落後的沙巴州內陸省一所名叫保佛的中學教書。他認為,隻要有工作可幹,再艱苦的地方都可以去,未必一定要“蝸居”在大城市。

    這中學位置很偏,地老天荒,鳥不拉屎,最後連校長都熬不住,跑了。沒人願意當校長,剛參加工作才三年的林水檺被推舉為校長。林校長走馬上任後,學校的校風學風大有改觀。小地方小單位人才少,大學畢業生幹一番事業、有所作為的幾率還是蠻大。

    林校長誌向遠大,並未安於現狀。他得知台大葉嘉瑩老師去了加拿大,做了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就給她寫信,希望讀她的研究生。葉老師還清楚記得這個學習成績優秀的馬來西亞華人學生,欣然同意。於是,林校長又成了林同學,31歲那年辭職到加拿大讀書,受業於葉嘉瑩,研究韋應物。碩士畢業後,他回到馬來西亞,憑借以前的校長工作經曆,他到相對富裕的西馬雪蘭莪州,應聘當上了巴生光華獨立中學校長。

    然而,他並沒有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國立瑪拉工藝學院新辦的丁家努分院招聘中文講師,林校長前去應聘,成功入閘。中學校長轉眼變成了大學講師。這樣的職業轉換,需要實力,更需要勇氣。誠然,北美名校碩士教大學,也算得其所哉,人盡其才。

    執教對外漢語專業3年後,林講師抓住一個極為偶然的跳槽機會,應聘進入馬來西亞最高學府馬來亞大學工作,並在職讀博,師從洪天賜先生,研究劉禹錫,完成了博士學位。在馬大中文係從教18年,直到退休,可謂桃李滿大馬。

    退休後不久,水檺君還協助恩師洪天賜先生創辦拉曼大學中文係,後任係主任,又執教10多年,被聘為客卿教授至今。

    華人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拿督林水檺的人生勵誌敘事不盡依依。其實,《馬來西亞華人人物誌》裏這樣勵誌的人和事比比皆是。還有啥比這更能鼓舞人心的呢——“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長路漫漫,人生幾何,相信大學畢業生總有可以抵達夢想的地方。世界那麽大,何處不風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