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打工文學”新解

(2015-12-30 15:43:16) 下一個

《“打工文學”新解》見刊深圳報業集團《寶安日報》2014年12月14日的打工文學周刊。

http://www.chengbiancun.com/2014/1215/44242.html

http://www2.sznews.com/html/2014-12/14/content_3092686.htm 

     今年是“打工文學”30年。1984年深圳《特區文學》發表的林堅的小說《深夜,海邊有一個人》被認為是“打工文學”最早的作品。不過,30年來,何謂“打工文學”一直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一般而言,麵對本國的文學難題,要有國際性視野,若將其放置在世界文學格局中進行探究,或能獲得新解。“打工文學”新解何在?究竟該如何借由類似“ISO認證”,“打工文學”才能在國際學術界被普遍認同?筆者認為,要對“打工文學”給出一個藝術範疇裏的基本框架和邊界,確立一種可供評價的新的規範體係。首先要厘清相關的前綴性概念:打工、打工者。

  何謂打工?《現代漢語詞典》對“打工”的解釋是“做工(多指臨時性的)”。何謂打工者?《現代漢語詞典》中沒有專門條目,隻有“打工仔”(打工的年輕男子)、“打工妹”(打工的年輕女子)兩個詞條(出處同上)。打工者可以理解為包括打工仔打工妹在內的所有做工的人,多為做臨時性工作的人。這隻是純中文語境中的解釋。

  而在國際語境特別是英語闡釋中,“打工者”往往被翻譯為migrant worker,即“移民工人”。例如,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學者Qian Yang在2013年的論文中把中國的“打工者”稱為migrant worker。新華社2009年7月4日的英文電訊稿《China to set up museum for migrant workers’literature》裏的打工者也是migrant worker 。不少學術論文的英文標題,都把打工者譯為migrant worker,包括常海(2012)、何希凡(2011)等人的論文,曾毅的博士畢業論文(2012)、王超的碩士畢業論文(2011)等等。也就是說,在英語乃至國際通用語境中,打工者其實是指移民工人,簡稱“移工”。

  關於“移工”,台灣政治大學社會學係馬藹萱老師有如下論述:“移工”是相當多元的。以距離與國界來看,“移工”包括了跨越國界的外籍勞工(foreign workers),也包括了一個國家中從事跨地區遷移的國內工作者(domestic workers)。從遷移周期來看,“移工”包括了季節性或周期性的短期移工,以及多年期的長期性移工。另外,從社會階級來看,“移工”除了指涉低薪基層的跨界工作者外,亦包含中產階級的白領跨界工作者(雖然如前所述,但在許多情境中,“移工”隻是針對低薪基層的跨界工作者而言)。

  因此,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打工者應該是指“從事跨地區遷移的國內工作者”,是“長期性移工”而非“做工(多指臨時性的)”之人,也是“低薪基層的跨界工作者”,統稱“移工”。此番概括基於如下事實:改革開放後,許多中國人從農村或者落後省份轉移流動到發達地區做工多年,他們多半在城市從事“3D”職業,即難(difficult)、髒(dirty)、險(dangerous)工作。因為戶籍等壁壘所限,他們難以完整享受市民待遇,社會保障脆弱,徘徊於“3D”人群(文化水平低、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低)之間。那種“幾乎我們每個人都在相對意義上是打工者”的假設顯然沒有意義,那種把打工者稱為“農民工”的學術不倫也顯而易見。

  或問,作為3D人群的打工者是否真有文學創作能力?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Wang Mingjie在2012年的博士畢業論文中指出:This work finds that the migrant workers had demonstrated sophisticated rhetorical competence。直譯就是:他的研究發現,“打工者有展現複雜修辭的能力”。他研究了北京打工詩人孫恒的詩歌《天下打工是一家》,譯之為All Migrant Workers on the Earth Are One Family,並用做他的博士畢業論文的主標題。他的研究成為肯定打工者有創作能力的又一例證。事實上,世界文學史上許多作家,例如馬克·吐溫、傑克·倫敦、高爾基等都是從“3D”人群成長為大作家的。

  在明確了打工者的確切含義(“從事跨地區遷移的國內工作者”亦是“長期性移工”和“低薪基層的跨界工作者”)之後,再來新解“打工文學”就不困難。“打工文學”是打工者的文學,又叫“移工文學”,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反映打工者這一移民性社會群體生活與情感的文學。主要由打工者創作,不排除其他非打工者的類似創作。在這一質的規定性之下,什麽樣的作品屬於打工文學,什麽樣的不是,就很容易甄別。那種“幾乎我們每個人都在相對意義上是打工者,那麽天底下還有不是打工文學的文學嗎”的設問就迎刃而解。

  當然,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打工文學”的話語實踐與文學場域中的創新邏輯也將不斷嬗變,“打工文學”的新解亦屬於“不定式”。隨著社會曆史語境的演變,“打工文學”的內涵與外延仍會有所不同。經過反複闡釋,“打工文學”的概念最終會在學理意義上得以完美確立並被普世認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