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回憶了15年前的“南方天空下”,“阿靜信箱”與“白雲之夜”。我百度過,幾乎沒有人書寫那段曆史與過往,那純粹而富有朝氣的青春如果不用文字加以致敬,歲月將泯滅它的存在。
詳見:http://zcrb.zcwin.com/epaper/zcrb/html/2014/11/12/A4/A4_51.htm
或者 http://www.zcwin.com/wx/sw/2014-11-12/29979.html
名人有言:“一天不讀報是缺點,三天不讀報是錯誤。”作為背井離鄉一族,我最大的愛好是讀報。讀報是他鄉遊子最實惠的精神享受,有時也是自我療傷的良藥。
1998年正月初八,我擠上了南下的綠皮車,來到廣州。在南方人才市場揾工,發現很多人拿著報紙在看,我當時就想,誰說嶺南無文化,到處都是讀報人。後來才知道,他們多半是在看報上的招聘廣告。那時的報紙大量刊登用工信息,不像現在的媒介,黃金廣告位都讓給了房地產、汽車經銷商等大亨。雖然我的第一份工不是從報上得來的,但是,當我開始上班並租住在冼村後,我每晚都會買份報紙,一塊錢一大疊,從頭看到尾,足以看得我忘記離愁,哈欠連天,不會失眠。
為了吸引讀者,許多報紙都開辟適合南來打工人士閱讀的版麵。我印象最深的是《廣州日報》,有個版麵叫“南方天空下”,由該報珠三角新聞中心主編,主要刊登打工文學,還有個“阿靜信箱”欄目,專門回答打工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讀著別人的故事,我對自己所遭受的打工苦難不再抱怨,因為很多作者的真實經曆可能比我還糟糕。打工文學讀多了,我也有了傾訴的欲望。一次我寫了篇小白文《南方有夢沒有家》,寄給了“南方天空下”。
不久,文章就登了出來。初試告捷激發了我的寫作熱情,於是隔三差五我都會寫點東西寄去,也見報了好幾篇。我把“豆腐塊”都剪了下來,壓在單位辦公桌玻璃台板下激勵自己。有一次老板路過,看完我的剪報還表揚了我。領導的認可無疑增大了我的職業安全係數,而我也確實在這個單位工作了多年,這是後話。
有一天,“南方天空下”刊登了珠三角新聞中心周年慶啟事,歡迎新老作者踴躍參加。我在指定時間直奔白雲賓館,那場題為“白雲之夜”的周年慶晚會讓我念念不忘。一是社會最底層的我第一次走進五星級賓館,免費享用高級茶點;二是見到了“阿靜信箱”欄目主持人黎靜,果然是文靜的女孩,北大碩士,也是他鄉人。黎靜和我們聊天,告訴大家她來自貴州,和我們一樣在南方天空下打拚。她說,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讀書看報,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不斷充實自己。
黎靜的點撥讓我茅塞頓開。打那以後,我利用業餘時間堅持自學,直到今天。當我負笈異國,在他鄉的圖書館,每天翻閱來自祖國的報紙時,往事總讓我感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