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南洋商報》2014年5月6日W3版
http://www.nanyang.com/node/619005?tid=490
不管做什麽事,都要考慮風險與利益。倘若利益大於風險,許多人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假設風險大於利益,很多人不會去做,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例外。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世界多地民眾示威遊行,而中國大陸民眾選擇出行做遊客,使風景點人滿為患。遊行與遊玩,兩者大不同,耐人尋味。
風險大於利益:遊行
眾所周知,五一國際勞動節源自美國芝加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萬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製”而舉行大罷工,經過流血鬥爭,終於獲得勝利。從此,每逢這一天,勞動人民都要慶祝。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於勞動者通過鬥爭,用頑強不屈的犧牲奮鬥精神,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是五一勞動節的根本價值所在。
今年的五一節,馬來西亞舉行了“五一反消費稅”集會,聲勢浩大。據報道,鄰國印尼雅加達民眾在5月1日也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從市中心的譚林大道集結,高喊口號向總統府方向行進,提出10點訴求。香港的外勞和女傭在香港街頭示威遊行,促請政府嚴懲施虐雇主,調高外傭最低工資。除了外勞和女傭,香港另有8千多名打工仔在五一節這天上街遊行,爭取標準工資,取消強積金對衝,反對政府擴大輸入外勞等計劃。
在西方,美國失業率4月份降至5年多來最低,新增就業機會為2年來最多,五一節還有遊行示威。意大利3大工會發起示威遊行,抗議政府削減勞工福利,無力創造就業機會。在法國,20萬人走向街頭,抗議法國議會剛通過的500億歐元的緊縮計劃。土耳其的示威者與鎮暴警察發生衝突,90多人受傷,142人被捕。
利益大於風險:遊玩
總之,民主潮流浩浩蕩蕩,環球同此涼熱。遊行示威作為抗爭手段,無疑具有高風險,但是,禍為福先,不冒風險,不去抗爭,期待利益會自動降臨,那是天方夜譚。
中國的五一節,通過調休,老百姓可以連續休假3天,被稱為“小長假”。政府鼓勵民眾外出旅遊,拉動內需,全國的高速公路讓7人座以下的車輛免費通行。五一節的紀念意義弱化為休閑計劃。國人成了遊客,示威遊行成了高風險活動,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參加。
事有湊巧,今年4月30日,中國的烏魯木齊火車站發生恐怖襲擊,多個城市立刻升級安保措施,備戰“小長假”。在烏魯木齊火車站附近,進超市購物都要經過金屬探測器的安檢,可謂草木皆兵。北京各大景點更是如臨大敵,在天安門廣場、故宮等遊人如織地區,荷槍實彈的武裝警察與消防人員戒備森嚴。上海的外灘人頭攢動,幾乎成了“頭灘”,貌似集會,其實是遊玩。
中國鐵路總公司披露,5月1日“小長假”首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65萬人次,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曆史新高。總之,太平盛世,一派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
也許有的國家已經解決了勞工問題,五一節不過是“無意”節,已不需要遊行示威來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果真如此,那也是世界之大幸,民主之大幸。隻是,很多人也許看不到或者不願看到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發布的《年度世界人權報告》,特別是美國國務院每年都發布的《中國人權報告》,即使有幸看到,也是看穿不說穿,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