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馬中友好,未必熊貓

(2015-12-30 14:01:08) 下一個

原載2014年4月19日《南洋商報》C11版言論

http://www.nanyang.com/node/615185?tid=490

原本4月中旬抵達吉隆坡動物園的兩隻中國熊貓,遲而未到,疑與馬航事件有關。熊貓“福娃”和“鳳儀”移交儀式將“無限期延後”。盡管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宣稱熊貓將於“近期適時”抵馬,但因為“近期適時”概念模糊,還是引起輿論嘩然。

其實,反過來想,馬中友好,未必熊貓;物外之交,更加重要。

40年的外交關係,難道會因為一次航空意外、兩隻寵物遲到而蛻化變質、橘化為枳?回答應該是否定的。

體現馬中友好的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文化交流,既是業已發生的可喜事實,也是馬中繼續友好下去的堅實基石,還望朝夕莫改,念茲在茲。

首先,經貿合作,利國利民。

今年5月31日是中馬建交40周年紀念日。

40年前,馬來西亞在東協國家中率先同新中國建交。近年來馬來西亞超過新加坡成為中國在東協十國中最大的貿易夥伴。自2009年開始,中國也成為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進口來源地。

經貿合作直接造福國民

馬中兩國的雙邊貿易目前正處於最好的階段。正如馬來西亞馬中經貿總商會總會長拿督黃漢良所言:“投資中國就是投資希望。”

中馬去年貿易額超過千億美元。經貿合作直接造福國民,市道之交遠比熊貓遲到與否,更能讓老百姓從中獲益,感受福祉。

其次,人員往來,增進互信。

如果說馬中政治領袖互訪不斷,老百姓未必能切身感受到其中的利害攸關,那麽,兩國民眾的人員往來尤其是旅遊交往的成績單,則是有目共睹。中國政府最早批準讓該國公民“自由行”的國家就是馬來西亞,說明中國對大馬旅遊業一直很重視,也很有信心,而中國又是個非常巨大並迅速增長的旅遊市場。

大馬政府也把旅遊業視為國家的重要產業之一,明確提出要成為旅遊國家。去年10月,大馬旅遊及文化部部長在“2013年馬中民族文化貿易交流活動”記者會上說,以歡慶“1個馬來西亞,亞洲魅力之所在”為主題的2014年大馬旅遊年,相信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前來遊覽。

據2013年全年統計,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第三大旅遊客源地。相信不久後走出馬航事件陰影,會有更多的中國遊客“馬年遊馬來”,也會有更多的大馬遊客“走讀大中華”。

模範夫妻也舌頭碰牙齒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交流,深化認同。馬中兩國40年來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僅從中國駐馬大使館網站列出的近些年的新聞報道,就可窺斑見豹:2014/2015學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申請開放、“文化中國?四海同春”首場演出在馬來西亞沙巴舉行、柴璽大使出席馬來西亞歌手茜拉慶功晚會、中國百人青年團訪問馬來西亞、“馬中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圖片展”在吉隆坡開幕、馬來西亞青年百人訪華團成行……至於近兩萬留學生在雙方國家求學,廈門大學來馬辦分校,阿牛、光良、梁靜茹等大馬藝人紅遍中國,最近娛樂界最具人氣的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馬來姑娘茜拉加入引爆全場等等,更是鮮活的例證。足見馬中文化交流,不是停留在協議上,而是見諸行動;深化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認同,也絕非流於空談。

當然,模範夫妻也有舌頭碰牙齒的時候,何況兩國之間的磕磕碰碰?隻要本著睦鄰友好、互惠互利的原則,化矛盾為合作,化競爭為雙贏,天下沒有過不去的事。

願中國熊貓之旅早日開啟,更願馬中友誼之樹常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