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江西日報社《大江周刊》論壇版2010年第5期扉頁,文章題目上了封麵。係中國少兒報刊協會獲獎論文,並入選《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國少兒報刊發展全方位新思考論文集)》,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年8月。http://www.paccp.org/xiehuigonggao/2013-09-23/137110.html
摘要:文中宏觀闡述了綜合性少兒期刊扉頁內容策劃的重要性和方法論,並以首屆“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期刊《廣東第二課堂》(下半月)為例,實證研究了相關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所指扉頁,是指介於期刊封二和目錄頁之間的過度頁,一般也就是期刊的第一頁。
扉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如家居之屏風,報紙之頭條,網站之首頁,軍中急先鋒……策劃好扉頁的內容,是期刊編輯的重要工作。
榮獲首屆“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的《廣東第二課堂》雜誌,十分注重扉頁內容的策劃,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趟出了新路。
首先是領導的高度重視。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雜誌要辦好,責任在領導。我社從社長到總編輯,從分管《廣東第二課堂》副總編輯到編輯部主任,都對扉頁的編輯工作盯得緊,管得嚴,要求高,使得這欄名為“開筐蘋果”的“半畝方塘”,渠清如許,姹紫嫣紅。
其次是針對該版麵的具體實際,編輯的策劃意識與能力的養成與應用。這是本文的論述重點。現以《廣東第二課堂》(下半月)為例分述如下。
一、扉頁內容的策劃:理論篇
理論上講,策劃意識與能力的的養成,是扉頁內容策劃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眾所周知,現在的期刊尤其是綜合性少兒期刊,因為受包括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發行勢頭持續走低。《廣東第二課堂》(下半月)也不例外。為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更吸引讀者,期刊編輯務必要有“內容為王”的業務通識。而好的內容或者說更適應更貼近讀者的內容,不能坐等作者自發投稿“送貨上門”——事實上現在願意並擅長於給少兒期刊寫稿的優秀作者正日益減少,這就需要編輯主動思考,根據期刊的辦刊宗旨,提前進行版麵“預案”和內容“路演”,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策劃。
匠心獨運的策劃,可以使欄目包括扉頁內容的策劃的質量明顯提高,使刊物的競爭力增強,產生較大的社會效應、知名度和經濟效益。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策劃意識和策劃能力是如此重要,那麽,編輯應該如何培養提高自身的策劃意識和策劃能力呢?
首先,編輯應該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培養高度的職業敏感。
綜合性少兒期刊編輯,不能隻關注期刊和同業本身,視野應更加開闊。閱讀範圍還應該包括政治理論書籍在內的各種知識載體。《廣東第二課堂》編輯部每年都要采購許多新書來充實編輯頭腦,及時聯通各種電腦數據庫,通過各種形式提高編輯的政治素養和職業敏感。事實上,隻有具備了較高的職業敏感,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欄目包括扉頁內容的策劃,多角度多側麵地去挖掘它的內在價值,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編輯應該增強自己的敬業精神,這雖然也是老生常談,但是在廣東,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編輯的敬業精神之增強,就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非有不可”的問題。隻有敬業了,才會主動思考工作,不斷改進欄目,長期關注刊物,以高標準來求得高質量的策劃效果。
最後,作為策劃能力的培養,需要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學習。編輯不但要向理論、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多學習兄弟報刊在策劃方麵的可取之處,並把它轉化為自身的技能。同時,要加強思維方法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廣東第二課堂》編輯部是個學習型團隊,在職學習蔚然成風。有的編輯已經在職取得了碩士學位;也有的編輯,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寫出了不少得力之作;編輯到兄弟報刊取經的安排,每年都有,效果顯著。
二、扉頁內容的策劃:實戰篇
《廣東第二課堂》(下半月)第一頁即扉頁,也是一個欄目所在,這個欄目正如上文所述為“開筐蘋果”,喻為清新而不老套、青澀而不乏甜美的精神食糧,讀者對象主要為廣東初中生。該欄目從《廣東第二課堂》2003年7月改版時開始設立至今,曆時4年,不變之中有萬變。
如何辦好這個篇幅不超過600字的欄目?編輯部達成一致,那就是既“不變”,又“萬變”,不變之中有萬變。所謂不變,欄目導向不能變,“引導立誌向上,指導課外活動,豐富課餘生活,促進素質提高”的辦刊宗旨更是絲毫不能動搖;所謂萬變,就是欄目內容、風格、表現形式等,不能重複過去,也不能重複自己,必須“期期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需要編輯的智慧,確切地說,需要策劃,需要根據讀者的年齡和個性心理特征、地域特征和地理元素、閱讀和行為習慣特征等來展開組稿,有“言”在先,言之有“預”。
(一)根據讀者的個性心理特征進行策劃。
初中生處於十幾歲的年齡段,他們往往“講的是大人話,行的是小孩事”。自我意識、情緒情感、日常心態以及與父母及同伴的關係等諸多方麵具有不平衡性甚至偏執性。作為學生刊物,我們有義務通過欄目策劃,來正確引導他們。
例如,根據初中生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的特點,“開筐蘋果”欄目在2007年第6期策劃刊登了圖文並茂的《性別校園》,文章通過三、二、一“倒計時”式的表達,配合精美的插圖,較好地闡釋了性別教育的理念:
三議題:衝突、合作和競爭
校園是有性別的,因為校園裏的你我都是有性別的。不同性別的人,譬如男生、女生,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是不同的。
同學們在校園生活尤其是異性交往中,往往難免發生衝突,需要合作,也充滿競爭。如何看待,怎樣處理?兩大性別陣營各有精妙回答。
兩陣營:男生vs女生
王鶴翔:異性衝突是難免的,衝突的解決方式多半是女生哭、我們輸。
符丁友:我對異性間在學習上的合作持讚成態度,也不指望她們考場失利。
黃玉婷:女生在學習競爭中表現自信,男生在工作競爭中顯得更強。
葉艾琳:我們學校還好,沒有性別歧視。老師對男女同學一視同仁。
羅美琴:異性間的衝突、合作和競爭比較棘手。希望學校開設性別教育課程,這種課程不是壓抑欲望的道德教育,而是重新改寫價值觀的教育。
一本書:《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
曾經給《廣東第二課堂》雜誌寫過稿的台灣學者何春蕤教授,出版過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就是《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一本關於性別教育在校園的書。作者希望通過此書,來培養男生vs女生更深刻的思考習慣、活潑的觀察態度,抗拒校園中守成的、壓抑的力量,進一步促進教育的鬆綁和開拓。
(二)根據讀者所處的地域特征、地理元素來策劃。
《廣東第二課堂》的訂戶主要在廣東,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毗鄰港澳,得風氣之先。讀者所處的地域特征直接影響他們對刊物的選擇,對欄目的好惡,對編輯的要求。雖然我們不認可環境決定論的正確,但是環境的確影響著人的成長。我們無法回避地域、環境因素來組稿辦欄目或者出刊。
“廣交會”是廣東的特色產品,她起源於廣東,屬於全國,走向世界。能不能結合“廣交會”來策劃“開筐蘋果”欄目?當然可以。2006年10月第 100屆廣交會開幕,同月出版的《廣東第二課堂》(下半月)“開筐蘋果”欄目刊登了《朋友“廣交會”》一文,時效性強,傳播效果明顯,又解決了具體問題:
知識點:廣交會
第 100屆廣交會將於今年10月揭幕!
廣交會,全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創辦於 1957年,每年春秋兩季於廣州舉辦,是中國內地曆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出口商品交易會,並享有“中國第一展”的美譽。
蘋果園:朋友“廣交會”
廣交朋友是許多中學生的願望。現代中學生強烈地渴望友誼,希望擴大生活的圈子,在與朋友交往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但是,“廣交”朋友會不會問題多多?我們開了一次班會,討論了這個話題。
王昱靖:朋友不要多而要精,這正如美食。
劉祝瓔: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條路就多了一處紅綠燈!紅綠燈多了車就跑不快!
崔嘉蓉:要看交什麽朋友,網友我盡量不交,就算是交了也不見麵。筆友我倒願意交,通過一些青少年期刊,我現在有好多筆友!
於佳元:我們正處於身心發展時期,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辨別能力比較差,思想較易受人影響和左右。對於交友,往往憑的是感覺和一時的意氣。這就容易出問題。
胡相然:是啊,擇友不慎,就會誤入歧途。
黃惠鑫:廣交朋友,可以對朋友傾訴心中的苦悶和煩惱,而朋友的勸慰開導是消除憂鬱的最好方式。我在青年宮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時就交了不少朋友,我覺得很開心。
老師的話: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階段,你們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動天地,開創自己的交際空間,以此傾訴困惑,解答疑問,展示能耐,於是產生了主動交友的欲望,這是你們開始成熟的表現。希望你們更多更好鍛煉自己的交際、溝通能力。
(三)根據讀者的閱讀和行為習慣特征來策劃。
當代初中生,閱讀習慣已經有所改變,純粹的文字未必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適當的圖示往往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開筐蘋果”欄目作為刊物的“頭版頭條”,理應增加視覺衝擊力,但是又因為篇幅所限,不能夠以圖代文,隻能圖文並茂。例如2007年第4期“開筐蘋果”欄目刊登了一篇《中學生的“三圈圓”》,就比較好地掌握了這個規律。
有教育專家說,現在的中學生,生活在“三圈圓”中(如圖所示)。這種狀況,於我們的成長,是好是壞,誰看得出來?利弊得失,是不是值得PK(探討)一番,費點口水?答案是肯定的:值得思考!答案更是多樣的:亦喜亦憂!
劉心靖(初一學生):這張圖很直觀,概括了我每天的生活軌跡:從圓心出發,再回到圓心。
汪美佳(初二學生):初中生活應該簡單而有規律,如果我們都能夠在家庭、社區(村落)、校園安全往返,日有所得,天長日久,我們就會很快樂。
林輝家(初二學生):女生可能比較喜歡單純,喜歡安逸,可是我們男生,還喜歡爬山,還喜歡泡吧,還喜歡冒險,這張“靶圖”(像我常玩的飛鏢靶)概括得不全麵。
陳一鑫(初三學生):人在初三,心驚膽戰。讀不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這是個怪圈;上不了好高中,就很難上好大學——這又是個怪圈;上不了好大學,就難找到好工作——這還是個怪圈。嗬嗬,其實我們是生活在這樣的“三圈圓”中的。
師說(老師的觀點):初中生,青春年華,熱情可嘉,應該多參與校園內外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增長才幹,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但是,社會是複雜的,價值是多元的,我們不能不正視升學、治安、環境等所謂的“怪圈”因素,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區(村落)做個好公民,在校園做個好學生,這樣的“三圈圓”要求並不太高,這是我們的“吉祥三寶”。
另外,從初中生的行為特征來看,他們普遍都有理想,有誌向,崇拜英雄,熱愛祖國,願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等。因此在這段時間,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革命理想主義、愛國主義教育還是有必要、有效果的。作為廣東省教育廳創辦的雜誌,《廣東第二課堂》使命不忘。《廣東第二課堂》(下半月)在“開筐蘋果”這個“報眼”式的欄目裏,經常策劃發表弘揚主旋律,引導讀者立誌向上的文章,深受學生家長、老師和讀者的好評。例如,2006年第3期的“開筐蘋果”就是《學雷鋒,做義工》,文章如下:
義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解釋,也被譯為“誌願者”。義工這個“義”,既是義務工作的“義”,也是道義的“義”,其核心精神是“自願、利他、不計報酬”。
1970年,聯合國設立“義工項目”,招募專業人士做義工。目前,聯合國義工分別在13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每年的12月5日是“國際義工日”。
美國的義工製度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2002年1月,布什在國情谘文中號召全體國民踴躍投身義工行列。美國“全國與社區服務法案”鼓勵青年學生進入社會提供義工服務,法案規定,對做滿1400個小時的青年義工,政府將提供4725美元的獎學金,可以用作大學學費;美國中學生報考大學時,他們義工活動情況也是大學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今在美國,中小學校都有“義工”必修課。
香港義務工作發展局於1970年成立,義工發展也有很長久的曆史,義工組織難以計數。常見服務包括護送、探訪、環保、勞動、醫護、谘詢等,服務對象包括兒童、青年、老人、病患、智障人士、戒毒人士、刑釋人士、新來港人士等。“中學生義工獎勵計劃”更是鼓勵在校學生為社會從事義務勞動。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於1987年8月14日成立,每年透過不同的嘉許行動及推廣形式去肯定義工對社會的貢獻,並藉此吸引及鼓勵全體市民加入義工服務行列。
真正意義上的“義工”概念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的,並以1994年12月5日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的成立為標誌性事件。北京市教委要求每一個學生在中學畢業前要累計完成一個月的社會公益服務;廣州市建立了青年誌願者協會、少年兒童義工隊;深圳市成立了“義工聯”;各地青年誌願者在行動!
三月份到了,讓我們乘著“文明禮貌月”的春風,繼續學雷鋒,做義工!
總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編輯之道,概莫例外。期刊扉頁內容的策劃,也要打好提前量、主動戰,隻有編輯心中有讀者,讀者心中才會有刊物;讀者心中有刊物,刊物的生存與發展就會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