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朝鮮:看有多少外國王牌軍隊被誌願軍打殘?
ZT
導讀:朝鮮戰場上狼狽不堪的美軍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開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進行了近3年的浴血奮戰。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新西蘭等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17國部隊,決一雌雄。可以這麽說:這些被參戰國派往前線的部隊都是本國的王牌,都是去揚“國威”的!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損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戰死54246人,傷103284人,失蹤、被俘5178人。其死亡人數占侵朝“聯合國軍”死亡總數的94.916%。聯合國在《紐約公報》上公布的數字是美軍傷亡14萬多人,日平均傷亡數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誌願軍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天動地的一筆。
朝鮮戰場上狼狽不堪的美軍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開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進行了近3年的浴血奮戰。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新西蘭等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17國部隊,決一雌雄。可以這麽說:這些被參戰國派往前線的部隊都是本國的王牌,都是去揚“國威”的!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損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戰死54246人,傷103284人,失蹤、被俘5178人。其死亡人數占侵朝“聯合國軍”死亡總數的94.916%。聯合國在《紐約公報》上公布的數字是美軍傷亡14萬多人,日平均傷亡數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誌願軍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天動地的一筆。
英軍阿蓋爾營(1950年)
英軍在中國人民誌願軍麵前,英國遭受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國人民交手的最慘重失敗。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經典”之戰是消滅了英聯邦第一師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蘇格蘭團”、英聯邦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營”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
1951年10月3日,在朝鮮馬良山,中國人民誌願軍坦克第一師與英軍“皇家蘇格蘭團”開始了生死決鬥。戰鬥結束後,“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的1701名官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布滿主峰,在被坦克摧垮的碉堡裏,發現了英軍營長的屍體,幸存的46名英軍官兵高高地舉起了雙手,整個戰鬥隻用了3個多小時。朝鮮戰爭期間,英國死、傷、被俘、失蹤官兵4435人,馬良山一戰損失就占總數的39%。
在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戰役中,誌願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五六○團在雪馬裏使英軍“格洛斯特營”成為甕中之鱉。雪馬裏戰鬥,誌願軍六十三軍殲滅英軍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重型坦克連,斃敵中校營長以下官兵129人,俘敵副營長以下459人。
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共俘虜英軍961人,雪馬裏戰鬥占了近一半。此戰中,誌願軍戰士劉光子一人活捉了63名英軍,創造了朝鮮戰爭中一人俘獲戰俘最高記錄,榮獲了誌願軍總部授予的“孤膽英雄”稱號。
誌願軍消滅的英軍第三支“王牌”是二十九旅“皇家重型坦克營”。朝鮮戰爭中,英軍投入戰場的有兩個坦克團,其中“皇家重型坦克營”不僅裝備好,而且名氣大,它裝備著性能優越的“丘吉爾”重型坦克,在多次進攻戰中大顯鋒芒,是“聯合國軍”公認的“裝甲勁旅”。在第三次戰役中,被誌願軍五十軍一四九師利用夜襲,一舉端掉。
韓國軍隊與我軍交戰最多的部隊,在朝鮮戰爭中,我軍與南朝鮮軍交戰的次數最多,抗美援朝第一仗是與南朝鮮軍打的,抗美援朝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也主要是與南朝鮮軍打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金城等戰役。
第一次戰役,誌願軍殲滅南朝鮮第六師、七師大部,殲滅第一師、三師、八師各一部,共計7584人,俘敵4741人。
第二次戰役,誌願軍消滅南朝鮮第七師、八師5962人,俘敵5568人。
第三次戰役,誌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二師、五師4593人,俘敵5967人。
第四次戰役,誌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三師、五師、六師、八師共計8861人,俘敵7769人。
第五次戰役,誌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三師、五師、六師、七師、九師60537人,俘敵5233人。
另外,在1951年防禦作戰、1952年鞏固陣地作戰和上甘嶺防禦作戰、1953年反擊戰役等戰役、戰鬥中,誌願軍殲滅南朝鮮軍25萬多人,俘敵8354人。整個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共消滅南朝鮮軍313500多人。並重創了南朝鮮軍“王牌”首都師,徹底搗毀首都師的“王牌團”(“白虎團”)團部,使該團團旗至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展出。
朝鮮戰爭期間與誌願軍交戰的其他“聯合國軍”
向定州推進的澳大利亞士兵(1950年)
澳大利亞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精銳加入“聯合國軍”,有兩個步兵營,三艘驅逐艦,一個戰鬥機中隊和一個空中運輸中隊,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5位。澳軍戰死746人,傷病、失蹤、被俘1112人,共計1416人。
“聯合國軍”中有5個國家在朝鮮戰爭中出動了陸、海、空三軍,澳大利亞是其中之一,其他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還是追隨美國,主張突破“三八線”吞並北朝鮮的9個國家之一,其他8個國家分別是英國、加拿大、菲律賓、荷蘭、挪威、巴西、巴基斯坦、古巴。
加拿大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2位,1953年7月增兵到6146人。但加拿大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規模最大的戰鬥是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閑北山與誌願軍四十六軍三九七團3個排交鋒。這次戰鬥,加軍動用了二十五旅3個連隊,被殲220人。
另一次是芝浦裏戰鬥,加軍動用二十五旅配合美軍第三師、二十五師與誌願軍十五軍二十九師交鋒,也以失敗告終。此外,加拿大海軍還參加了運輸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逃亡。朝鮮戰爭中,加拿大軍戰死312人,傷病、失蹤、被俘1244人,共計1556人。
被俘的土耳其士兵
土耳其投入一個步兵旅,配屬在美軍第一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誌願軍先後與土耳其旅作戰十餘次,土耳其旅死傷、被俘、失蹤3216人,其損失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居第3位。
法國:我軍與法軍交戰不再是間接的顧問團,而是兩軍真槍實彈的短兵相接。1950年7月22日,法國派遣一艘驅逐艦前往南朝鮮,加入“聯合國軍”海軍行列。8月25日,又創建1個獨立營,番號為“聯合國軍法國營”,萊米勒中校為營長。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法國營戰死262人,傷病、失蹤、被俘1127人,共計1389人。
比利時:1951年,比利時派出一個步兵營入朝,比利時營隸屬於美軍第一軍團指揮。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比利時營與中國人民誌願軍多次交鋒,都以失敗告終,先後損失440人,其中死傷395人,被俘5人。要不是不斷補充新兵,比利時營幾乎不複存在了。
泰國: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從泰軍中精選出來的混成部隊,美式裝備、美式訓練,但在鐵原以西190*9郾8高地戰鬥中,被誌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後來又屢戰屢敗,共損失1273人,超過了入朝時的1057人。
參加過朝鮮戰爭的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派遣1個步兵營參加“聯合國軍”,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埃軍僅在上甘嶺戰役與誌願軍交戰一次,就死121人,傷病536人,共計657人。上甘嶺成了埃軍的“傷心嶺”。
新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隻派炮兵十六團和兩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誌願軍麵對麵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2人。
哥倫比亞1951年,哥倫比亞派遣1艘護衛艦、1個步兵營,共計1153人來到朝鮮半島。中國人民誌願軍先後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鬥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給哥倫比亞營以沉重打擊,擊斃哥軍163人。哥軍在朝鮮戰爭中傷病、失蹤、被俘476人。
希臘派遣皇家空軍十三大隊和一個步兵營參加了“聯合國軍”,其空軍擔任運輸任務,步兵營配屬給美軍“王牌”騎一師對誌願軍作戰,但美軍“王牌”沒能挽救希臘營的失敗命運,192名官兵成了美軍的替死鬼。朝鮮戰爭中,希軍有545名官兵傷病、失蹤、被俘,加上戰死者共計737人。
菲律賓追隨美國,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致使兩國直接貿易中斷。1950年10月,菲律賓派遣一個由1143人組成的步兵第十營參加“聯合國軍”。朝鮮戰爭中,菲律賓軍戰死112人,傷病、失蹤、被俘356人,共計468人。朝鮮戰爭後,菲律賓仍未接受曆史教訓,強行占領我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並信口雌黃地把強占的島嶼說成是菲律賓領土。
荷蘭出動1個步兵營和1艘驅逐艦,共725人參加“聯合國軍”。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與荷蘭軍隊在漢江地區防禦戰和上甘嶺戰役中交鋒,荷軍戰死120人。此外,還有648人傷病、失蹤、被俘。
盧森堡1951年1月31日,盧森堡用濫竽充數的一個步兵排44人參加了“聯合國軍”,盡管出兵最少,但比例卻最大,因為盧森堡全軍僅有一個營550人。雖然它傷亡僅有15人,但傷亡的比例最大,占出兵總人數的34%。
南非1950年11月14日,南非聯邦派遣空軍第二大隊的25架飛機參加“聯合國軍”,該大隊有“飛豹部隊”之稱,是南非的飛行勁旅。在朝鮮戰爭中,南非“飛豹”盡管享受了美軍的“空中優勢”,但也未能逃脫誌願軍布下的“空中墳場”,34名飛行員命喪藍天,8人跳傘生還,但最終還是成了誌願軍的俘虜。
1951年誌願軍攻克漢城
1950年12月31日17時,中朝人民軍隊按預定計劃,經短促的炮火準備後,全線發起進攻。誌願軍右縱隊在人民軍第1軍團配合下,迅速突破南朝鮮軍防禦陣地。第39軍第116師僅用13個小時就突過臨津江,前進12~15公裏(見高浪浦裏東南突破臨津江戰鬥)。
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漢城搜索前進
該軍第117師擔任縱隊的右翼迂回任務,沿途打破南朝鮮軍五次攔阻,於1951年1月1日晨突入防禦縱深15公裏,攻占湘水裏、仙岩裏地區,割裂了南朝鮮軍第1師與第6師的聯係。第38軍第114師擔任縱隊的左翼迂回任務,於1日12時突入防禦縱深20公裏,占領七峰山,但在與第117師構成合圍前,南朝鮮軍第6師大部已乘隙逃走。
中國人民誌願軍正在押解南朝鮮軍的俘虜
戰至2日中午,誌願軍右縱隊和人民軍第1軍團推進到坡州裏、仙岩裏、七峰山及議政府東北一線,突入敵軍防禦縱深達15~20公裏。誌願軍左縱隊突破後,擔任迂回任務的第42軍第124師,不顧敵機威脅,堅持晝間作戰,沿途進行大小戰鬥十餘次,於1日12時前出到濟寧裏以南地區,切斷了南朝鮮軍第2師退路(見濟寧裏戰鬥);擔任正麵攻擊的第66軍主力,至2日先後占領修德山、上南淙、下南淙地區,在第124師協同下,殲滅了該地區的南朝鮮軍第2、第5師各一部,斃傷俘3200餘人。
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漢城搜索前進
隨後左縱隊乘勝發展進攻,占領加平、春川。人民軍第2軍團主力、第5軍團第12師向洪川、橫城、原州方向攻擊前進,第12師31日晨進至洪川西南新垈裏地區、威脅南朝鮮軍後方,迫使其第3師南撤。
至1月2日,南朝鮮軍扼守的第一道防線全麵崩潰,漢城正麵吃緊,美、英軍東部翼側完全暴露。李奇微為避免十幾萬部隊擁擠在漢江北岸背水作戰,便下令全線撤退,隻以小部隊在漢城以北高陽、道峰山、水落山一線進行掩護,企圖阻止中朝人民軍隊繼續進攻。1951年1月3日,中朝人民軍隊轉入追擊作戰。
1951年誌願軍攻進漢城獨立門
誌願軍右縱隊第50軍在高陽以北碧蹄裏擊退美軍第25師1個營的抵抗後,進至高陽以南佛彌地截斷了英軍第29旅退路,並於當晚全殲該旅皇家奧斯特來複槍團第1營及1個坦克中隊,繳獲和擊毀坦克31輛(見高陽戰鬥)。第39軍在議政府西南回龍寺與美軍第24師第21團遭遇,殲其一部,後又在議政府以西釜穀裏殲英軍第29旅2個連。
1951年誌願軍攻克漢城
第38、第40軍追至議政府東南水落山地區,擊潰美軍第24師第19團。左縱隊第42軍主力和第66軍1個師分別由加平、春川渡過北漢江向洪川方向追擊。人民軍第2、第5軍團則繼續在洪川、橫城地區截擊南朝鮮軍。由於中朝人民軍隊攻勢淩厲,“聯合國軍”被迫於3日15時開始撤離漢城。
4日,第39、第50軍及人民軍第1軍團各一部進占漢城。5日,第50軍及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渡過漢江,繼續追擊,第50軍於果川、軍浦場殲美軍空降第187團和土耳其旅各一部。誌願軍右縱隊其餘3個軍在漢城東北地區集結待命。第50軍7日進占水原、金良場裏。
人民軍第1軍團8日收複仁川港。誌願軍左縱隊4日占領洪川、陽德院裏後,第42軍繼續追擊,於6日進占砥平裏,並在橫城西北梨木亭殲美軍第2師一部,8日攻占驪州、利川。與此同時,人民軍第2、第5軍團占領橫城、原州。1951年1月8日,“聯合國軍”在中朝人民軍隊打擊下,撤至北緯37°線附近的平澤、安城、堤川、三陟一線。鑒於“聯合國軍”後撤似有計劃進行,企圖誘使中朝人民軍隊深入後實施反擊,也為避免前進過遠而陷於不利地位,彭德懷果斷決定停止追擊,戰役遂告結束。
此役,中國人民誌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迅速突破“聯合國軍”的“三八線”既設陣地和縱深防禦,粉碎其爭取時間、整軍再戰的企圖,斃傷俘敵1.9萬餘人(其中誌願軍殲敵1.2萬餘人),占領漢城,將戰線推進到37°線附近地區。作戰中,誌願軍傷亡5800餘人。
誌願軍最高被俘軍官的悲慘命運
朝鮮戰爭的第五次戰役,由於眾多原因是誌願軍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在此之前美軍俘獲我軍戰俘僅為200餘人,自第五次戰役後,我軍被俘人數劇增,一下高達萬餘人(有很大一批是來不及撤下來的傷員)。僅180師就有近5000官兵被俘,其中誌願軍最高被俘軍官是60軍180師政治部主任吳成德,這也是整個朝鮮戰爭中我軍被俘的唯一高級軍官,
此外此戰180師還有一些團、營、連、排級幹部也相繼被俘,這不能不說是朝鮮戰爭中誌願軍的一個巨大損失,至少這對誌願軍高級指揮員的信心上是一個打擊,所以才會由原已計劃好了的第六次戰役遲遲沒被打響,最後因多種原因擱淺。(詳見:朝鮮戰爭中誌願軍為什麽沒有打響神秘的第六次戰役?)
讓我們今天以公正、客觀的心態來看吳成德,這個昔日出身於一名教員的極具傳奇色彩的高級戰俘,從作戰到被俘以及遣送國內曆經種種磨難的整個過程,都不能不被這個大無畏的的英雄始終秉承軍人本色,堅持原則、英勇無畏地對敵鬥爭所感動。 吳成德從始至終都無愧於軍人的光榮稱號,鐵血丹心,昭日可鑒。
180師在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由於先後承擔對敵攻擊、戰略掩護、撤退過程時又接到軍部多封急電,臨時加上了掩護上千名友軍傷員的任務,延誤了返回的最佳時機,最終被美軍重裝甲部隊合圍。後師長親率500多名骨幹人員,丟下大部突圍,吳成德當時也在突圍隊伍中。
在突圍時由於遇到了400多名誌願軍傷員,吳成德率一些警衛人員脫離了師指的突圍隊伍,選擇了與這夥傷員在一起突圍,結果再次錯過了擺脫敵軍的最好時機,這支部隊不幸成了突圍隊伍中最為艱難的一支隊伍,在與敵軍、饑餓和艱苦的環境頑強鬥爭的過程中,隊伍由於戰鬥犧牲、疾病、饑餓等種種原因又逐漸分散行動。
吳成德與他身邊的33戰友,在語言不通、地形陌生、斷糧斷彈的敵後仍堅持遊擊戰達14個月之久,多次成功設伏敵軍車隊,消滅了20多個敵軍,最後吳成德與所剩3人於1952年7月10月因彈盡糧絕下山尋糧,終因體力不支不幸被早已嚴陣以待的美軍生俘,有一戰士在生俘時手榴彈後蓋已經打開,但已經無力拉弦。
被俘後吳成德為保守機密,始終隻承認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誌願軍夥夫,為此遭到美軍的種種折磨。後美軍已經認定他就是吳成德,是所俘獲的誌願軍級別最高的軍官,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就威逼利誘他去台灣,吳成德不惜以死抗爭。
一天他用背心套帶上吊自殺,結果因套帶不結實掉了下來被敵人發現。他又產生越獄的想法,並利用一個雨天的後半夜,從小窗戶鑽出去,爬出鐵絲網走了二三百米遠,但不巧被大鐵網周圍的衛兵逮住,將他捆起來毒打一頓,並釘上了手銬腳鐐,又關進了一個水牢,後來的吳成德還曾用絕食來抗議敵人。
美軍對吳成德百般折磨不見效果,就又想辦法軟化和瓦解他:“你隻要答應去台灣,答應刺反共字,就可以獲得自由。”吳成德明確地告訴敵人:“你們不要再打我的主意了。讓我放棄原則來換取自由,那是永遠辦不到的。如果背叛祖國換取自由,就是自由了,也是一個政治上的死人,倒不如我死在這裏。”
後美軍又派來一名女特務企圖拉攏他的感情,但也無功而返。在吳成德被秘密單獨監禁在釜山期間,美軍還曾使用高分貝噪音、強光束照射、超高頻微波刺激等現代化酷刑強迫吳成德去台灣,吳成德始終寧死不從。朝鮮停戰後美方不得已將吳成德交還中方,1953年9月6日,吳成德與被扣留的138名戰俘乘美軍遣送車到達板門店,返回祖國。
回到祖國的第一個落腳點是遼寧省北部昌圖縣的金家鎮。當時奉命接管這7000多名戰俘歸來人員的組織叫“誌願軍歸來人員管理處”,是誌願軍管理俘獲美軍俘虜的戰俘管理處改過來的。剛開始的3個月,他們主要是恢複體力、醫治創傷和熟悉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現狀。
此後,開始進行整訓,整訓的主要內容是政治審查和根據審查的結果進行組織處理。政審從1953年11月中旬動員開始,到第二年的8月結束,經曆了動員教育、檢查交待、作出結論和安置處理4個階段。當進入檢查交待階段,吳成德和戰友們就感到氣氛有了變化。
比如:被俘了,這本身就是“喪失氣節”;被敵人審查時,講了敵人知道的情況,這是“暴露秘密”;采取灰色、隱蔽方式進行地下鬥爭,就是“動搖”等等。歸來的戰俘作交待一次又一次,自我上綱上線越來越高,有的甚至違心地說假話、說謊話。大家都虔誠地塗抹著自己越來越“黑”的麵孔,直至達到“被俘即失節,失節即叛變”的認識,才算通過了檢查。
1955年審查結束後吳成德受到了不公正的處理即被開除了軍籍,開除了黨籍,而且連處分決定也沒讓他看。吳成德後多次申訴,要求東北軍區首長接見,更要求到北京麵見毛主席,但在當時的特定條件下如同白日做夢,都未能實現,隻被安置在遼寧省盤錦農墾局大窪農場任副場長。
吳成德被分配到東北盤錦農懇局大窪農場當副場長這一幹就是22年。1975年,吳成德到了離休年齡,他攜妻帶女,回到了山西老家的運城市安家。198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了74號文件,重新複查處理誌願軍被俘人員的問題。
1982年3月,沈陽軍區黨委對吳成德作出複查結論,並經軍委、總政治部批準,恢複吳成德黨籍、恢複老紅軍待遇。1996年3月6日,吳成德逝世,終年84歲。
他病故後,家人意外發現他曾讚助希望工程捐款的收據共達4萬元之多,不知道這位老人可否是在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他對祖國的忠誠?
僅以此文獻給這位在朝鮮戰場上不幸被美軍俘獲過的老紅軍,願老人家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