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右下

過去的生活是一本要出版的書
正文

再把本人4年前的原創帖子翻出來,關於轉基因

(2014-08-25 19:03:48) 下一個
原創:轉基因食物是否能損害人類?
 
樓下常討論轉基因食物是否能損害人類。本文隻是探討這種可能性。
 
1。人從食物中吸收了什麽?
人所需營養主要包括糖,脂和蛋白質。食物被消化後變成小分子的糖,脂,由少量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或者氨基酸,由腸道吸收。大自然中不存在但是由轉基因技術所人為製造的(有這種可能性)糖,脂,多肽等也循此途徑進入體內。如果這些小分子含有對人不利的物質或結構,則它們可能誤被當作基本原料為身體使用。參與合成新的糖,脂,蛋白,糖蛋白,脂蛋白或者糖脂等。
 
2。異常物質如何造成損害?
基因由DNA組成。DNA指導RNA合成,R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有很多用途,體內的催化酶就是蛋白質組成的。催化酶可加速體內的物質化學反應。產生新的化合物。如果異常小分子參與了催化酶的構成,其催化過程和催化產物都可能異常。如果這些異常過程和異常產物是作用在DNA上,則可能造成基因水平上的變化,例如基因突變等。
 
3。基因如何表達?
人體細胞共有23對(或46條)染色體。一半是來自父親,另一半是來自母親。其中的一對性染色體決定了人的性別。 染色體上有幾萬個功能基因指導合成蛋白質等基因產物。基因產物的表達才使得人有外官和功能。有些情況下,來自父親的某一個基因喪失了功能,但是其對等的來自母親的基因是正常的,這個基因仍能指導合成足夠量的基因產物供身體使用,這時,人體並不表現出任何症狀。如果來自父母的基因同時功能低下或者功能喪失,症狀就會表現出來。
 
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轉基因食物損害人類的可能性
在自然界,當交往的社會範圍很大時,男女的結合是有很大的隨機性。這種隨機性可以使在遺傳過程中,一對來自父母的基因在同一位點有異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反之,如果轉基因食物是有害的,它將在群體範圍內造成同一基因位點的損傷。大大提高了來自父母的同一異常基因相遇的可能性。舉例來說,異常基因在近親結婚配偶中相遇的機率很大,他們生出病殘後代的可能性遠高於正常人。
 
轉基因食物的危害,如果是作用於精,卵細胞的染色體上,通過遺傳方式傳給下一代的話,當來自一方的一條染色體受損而另一方的一條染色體正常時,他/她還可以正常存活。並且,那條受損染色體可能在繼續遺傳過程中被淘汰掉。然而,如果群體範圍內同一基因位點受損傷時,下一代病-病基因就容易相遇。基因缺陷病人或基因缺陷胚胎對自然界的抵抗力下降而容易被淘汰。這就可造成人口下降。
 
如果以上假說成立的話,轉基因食物的危害至少要在一代以後出現。危害的範圍和程度要隨吃轉基因食物的人群大小而不同。如果山西小老鼠的大量下降是由轉基因食物造成的,因其繁殖周期短,我們容易看到它的危害。
 
舉黃曲黴毒素例子來說明可能性:
目前普遍認為肝癌與黃曲黴毒素有一定相關關係,黃曲黴毒素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黃曲黴常見於發黴的花生仁內,亦生於穀粒(如玉米、小麥、水稻等)、蒿杆、幹草、豆殼及油餅等上。黃曲黴產毒素的菌株在其代謝過程中可形成一類叫黃曲黴毒素的代謝產物,對人畜危害很大。在自然條件下,黃曲黴毒素主要有黃曲黴毒素B1、B2、G1和G2。黃曲黴毒素的毒性是已知100餘種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毒物之一,其中尤以黃曲黴毒素B1產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黃曲黴毒素(Aflatoxins) 是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 黃曲黴毒素的細胞毒作用,是幹擾信息RNA和DNA的合成,進而幹擾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導致動物全身性損害。當食用時,其毒性不被破壞。


如果轉基因中含有能產生類似毒素的基因片段,或者兩種以上的無害基因組合後變成有害基因,就可能生成黃曲黴素,紫曲黴素,粉曲黴素,無色曲黴素,或者黃直黴素,紫直黴素,粉直黴素,無色直黴素,XX,YY,ZZ毒素。而用現有檢測手段去發現人類從沒有遇到過的毒素是不可能的。唯一的保險和必須的途徑就是大量的長期的動物試驗來驗證轉基因食物是無害的,然後,在小範圍的人群中長期使用,才能最後說轉基因食物是無害的。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沒有做到的,也是很多人反對的根本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